姜軍
【摘 要】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個性閱讀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個性閱讀不能夠隨意化。要引導學生從文章主旨入手,體現(xiàn)個性閱讀的深入性;從文本對話入手,體現(xiàn)個性閱讀的實效性;從文章疑點入手,體現(xiàn)個性閱讀的思考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個性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重點提出要尊重不同學生對文本內容的不同理解和感受的觀點,這一觀點引導了一大批教師在進行初中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時,常常安排很長的課堂教學時間讓學生來自主開展個性閱讀。然而,有的教師在個性閱讀方面缺乏充分的認識,致使語文閱讀課里學生的個性閱讀放任自流,不少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出現(xiàn)了偏差,導致個性閱讀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個性閱讀是要根據文本的內容來解讀文本,在初中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方面,教師應當根據所閱讀的文本引領學生開展個性化閱讀,保證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是在文本本身范圍內展開的,使得學生的個性閱讀不會犯低效化的失誤。
一、從文章主旨入手,體現(xiàn)個性閱讀的深入性
文本主旨,即作者在某篇文章中寄托的主要思想感情,它是整篇文章的精華匯聚點,學生一定要抓好文本主旨來進行文本閱讀,這樣才可以將文本內容讀得精辟、讀得有深度。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必須保證學生把握好文本主旨后開展個性閱讀,這樣一來才能讓學生的個性閱讀變得高效、深入。
例如,在學習朱自清《背影》一文時,文中對自己與父親在浦口車站送別的情景進行了形象描寫,勾勒出一位慈愛父親的角色形象,讓人讀來只覺滿滿都是作者寄托在這篇課文里的對自己父親的愛和思念。尤其是那段刻畫父親“背影”的文字,把父子深情的情感氛圍渲染到了極致。筆者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就這篇課文的文本主旨設置了一個問題——“朱自清為什么要以‘背影為題?”讓學生們一邊思索這個問題一邊閱讀課文。學生回顧課本后,都開始發(fā)表自己對這一問題的見解,有些學生認為,“正是由于父親的背影里包含著父愛的偉大,所以朱自清把‘背影作為全文的題目”。有些學生認為,“父親的‘背影就是深沉父愛的象征,朱自清把‘背影當作題目別有一番用意”。還有些學生認為,“‘背影寄托著朱自清對父親的思念之情,朱自清回憶起父親的‘背影就想起了和父親分別時的依依不舍”。同學們踴躍表達了他們自己對這個問題的見解和想法,他們在思索這個問題的同時,也在對文章展開個性化解讀。
以上教學案例中,由于教師根據文本主旨設置了“朱自清為什么要以‘背影為題?”這個問題,所以,學生被正確引導開展對文本內容的個性化閱讀,在閱讀文本的同時,他們對文本的主旨也有了更深層次的解讀。
二、從文本對話入手,體現(xiàn)個性閱讀的實效性
《語文課程標準》著重提出了教師要帶領學生在進行文本對話時理解文本內容的觀點。的確,只有在進行文本對話時,學生才可以和文本內容展開互動,進而走近文本的更深層次。在進行初中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應當多讓學生展開以文本對話為基礎的個性化閱讀,進而,讓學生的個性閱讀變得有厚度。
例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時,當學生經過通讀全文了解了課文中的重要人物和故事情節(jié)后,筆者組織學生以文本對話的方式對課文體驗深層次的閱讀感受,然后邀請學生站起來講一講他們自身對于女主角林黛玉個性特征的想法。經過仔細閱讀文本后,有的學生認為,“林黛玉是位非常聰慧的女子,她的聰慧表現(xiàn)在她初進賈府這個不熟悉的環(huán)境時察言觀色,沒有讓自己陷入尷尬、難堪的境地?!庇械膶W生認為,“林黛玉是一位非常謹慎、細心的女子,通過文中多處對她小心翼翼的行為舉止及心理活動的刻畫可以得出這一點?!边€有的學生認為,“結合課文中她不敢展現(xiàn)真實的自己,時時刻刻都在猜測、思量著,可以看出來林黛玉是一個‘虛偽的人。”學生們在進行文本對話時,都對林黛玉的人物形象特征展開了個性化解讀、探討。
以上教學案例中,筆者帶領學生在進行文本對話時對林黛玉的人物形象特征展開了探討、分析,由此,學生從不同角度出發(fā)表達自己的看法,像這樣的個性閱讀才有效果。
三、從文章疑點入手,體現(xiàn)個性閱讀的思考性
文本質疑,即閱讀者在閱讀文本時,對文本提出相應的問題和看法,文本質疑是一種包含極強思維含量的文本閱讀模式。在進行初中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應當多帶領學生在文本質疑中開展個性化閱讀,由此,讓學生的個性閱讀變得有思考性。
例如,學習了《愚公移山》這篇文章后,筆者帶領學生就現(xiàn)在社會的勞動觀與價值觀方面對“愚公移山”的精神展開質疑。有些學生認為,“如今,很大一部分人做事時心浮氣躁,一心想著快點成功,所以成事者極少,失敗者極多?!庇行W生認為,“‘愚公移山的精神實際上就是不屈不撓、持之以恒的精神,許多成功人士就是擁有這樣的精神,所以收獲了成功?!庇行W生認為,“這種精神已經不適用于現(xiàn)在的情況了。如今是一個充滿競爭力的時代,僅僅愿意吃苦、肯做是不夠的,會巧用方法才更有優(yōu)勢?!边€有的學生認為,“要大力提倡學生學習這種精神。在如今這個時代,我們要傳承這種精神,把這種精神發(fā)揚、創(chuàng)新。”
以上教學案例中,學生們就“愚公移山”的精神對于當代社會的借鑒意義開展了各自的質疑,并發(fā)表了各自的見解。學生在進行個性閱讀的同時,也對文本內容展開了深層次的探討、摸索。
綜上所述,個性閱讀是一種高效化的閱讀模式,在進行初中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應當根據文本帶領學生展開個性化閱讀,確保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沈曦.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實踐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6
[2]楊雪橋.初中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
[3]王建峰.語文文本解讀的自我教育性格[D].湖南師范大學,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