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園麗
摘要:本文通過借用原型批評中的“替罪羊”原型,解讀托尼·莫里森代表作《寵兒》中典型的“替罪羊”形象,并分析了小說中“替罪羊”形象產(chǎn)生的原因,解剖了每個“替罪羊”經(jīng)歷的“自我救贖”歷程,最終深刻認識到作者創(chuàng)作的意旨與思想。
關(guān)鍵詞:《寵兒》 替罪羊 形象解讀
文學原型批評是20世紀西方重要的文學批評流派之一,主要是對西方神話中的多種原型進行多角度的細致分析和考證?!疤孀镅颉痹褪潜姸辔膶W原型之一,反復出現(xiàn)在世界文學經(jīng)典中。如《寵兒》主要講述了黑人母親塞絲為了確保自己的孩子免受奴隸制的迫害,在前來抓捕的奴隸主面前用鋸子割斷了年幼孩子的脖子,致其死亡的悲慘故事。《寵兒》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震撼力,第一在于它源自一個真實的故事,第二在于托尼·莫里森對于“替罪羊”人物的成功塑造。
一、“替罪羊”形象的淵源
“替罪羊”形象來源于《圣經(jīng)》。在《舊約·創(chuàng)世記》中,上帝為了測試亞伯拉罕的忠誠,對他說:“亞伯拉罕……帶著你的兒子……在我所要指示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后亞伯拉罕帶著兒子來到了上帝所指示的地方,亞伯拉罕……就伸手拿刀,要殺他的兒子。耶和華的使者從天而降,對他說:‘你不可在這童子身上下手……現(xiàn)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亞伯拉罕舉目觀看,有一只公羊……亞伯拉罕就取了那只公羊來,獻為燔祭,代替他的兒子?!痹诠适轮校疤孀镅颉笔怯脕泶妗叭思馈?,獻祭給上帝的祭品,目的是證明“獻祭者”對上帝的忠誠。
二、“替罪羊”形象的演變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替罪羊”的內(nèi)涵也逐漸發(fā)生了變化。由于對所犯之“罪”帶來的“懲罰”的恐懼,人類開始尋找一些同類來代替他人受過,以此謀求個人、集體或社會的平安。這時,“替罪羊”由剛開始的“以羊替人”模式變?yōu)椤耙匀舜颉蹦J?。而“替罪羊”的選擇遵循這一標準,“社會存在一種異常……社會的‘平均數(shù)被認定為社會的‘正常。從社會最正常的位置朝一個方向或另一個方向的偏離越遠,受迫害的危險就越大。所以,‘異常是社會選擇替罪羊的首要標準”。同時,拉吉爾進一步指出:“不僅是極端富裕和極端貧窮,而且是極端成功和極端失敗、極端漂亮和極端丑陋、極端惡習和極端德行、極端誘惑人和極端令人討厭,女人、兒童和老人等弱者的弱小和強者的強大同樣成為眾矢之的。”在這種情況下,“替罪”之人由人選擇,結(jié)局是犧牲自身代人受過,以保個人、集體或社會平安。
三、《寵兒》中的“替罪羊”形象
在奴隸制下的美國,塞絲、貝比·薩格斯和寵兒都屬于社會的“異?!薄矸萆蠚w屬于婦女、兒童弱者,膚色上具有有色人種的特殊標記,階級上屬于受人剝削的奴隸,經(jīng)濟上極端貧窮。因此,她們不僅成為白人的“替罪羊”、奴隸制的“替罪羊”,也成了黑人社區(qū)眼中的“替罪羊”。
1.塞絲——備受折磨的“替罪羊”
由于“異?!?,塞絲在肉體和精神上都飽受折磨。年幼時,她沒有母親的陪伴,更親眼看見了母親的死亡,使其具有了“異?!钡耐?。成年后,塞絲成了“甜蜜之家”唯一的一名女奴隸,這種異常使得她的尊嚴被隨意踐踏。因此,塞絲選擇逃走。在享受了短暫的自由后,奴隸主追捕而來,出于對塞絲“異?!毙腋W杂缮畹募刀?,塞絲所在的黑人社區(qū)沒有給她通風報信。在面臨被抓回去的千鈞一刻,塞絲決定殺死自己的孩子。于是,奴隸主“學校老師”就看到一個瘋掉的母親殺害自己孩子的情景。由于黑人同胞的背叛,塞絲成為他們平安訴求的“替罪羊”。身為母親,她不但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孩子,而且手段非常殘忍。這有異于世人眼中的母親角色,所以在出獄后,塞絲不僅遭遇到了來自白人的非議,還受到了親人、愛人的責備和不解,更受到了自我的譴責。
2.貝比·薩格斯——隱忍的“替罪羊”
貝比·薩格斯先后有六個男人,但她連他們的名字都不清楚。雖然她生育了八個孩子,卻只有黑爾在她身邊長大。在經(jīng)歷了一次次骨肉分離而對此毫無辦法的情況下,貝比·薩格斯選擇了隱忍,她說:“上帝想帶走誰就帶走誰?!钡@并不表明這個黑人女性喪失了母愛的本能,她只是把她的母愛深深地隱藏了起來。
讀者可以從貝比·薩格斯對塞絲說的話里感受她濃濃的母愛:“你夠幸運的,你還剩了三個呢。剩下三個牽著你的裙子,只有一個從陰間過來折騰。知足吧,干嗎不呢?我生了八個,每一個都離開了我。”成為奴隸六十多年,由于懂得隱忍,貝比·薩格斯心甘情愿地承受一切苦難,甚至為此感到很滿足,因為“看不見一塊稻田或者煙葉地,而且更沒有人把她打翻在地,一次也沒有”。由此可見,“沒有人把她打翻在地”就是貝比·薩格斯的幸福生活。
四、“替罪羊”的“自我救贖”
在文學作品中,人物的“救贖”是指陷入罪孽、黑暗境地的人,經(jīng)過苦難的凈化,最終使其靈魂得到真正地解脫與自由。由于罪惡的奴隸制,《寵兒》中的“替罪羊”們無一例外地經(jīng)歷了一些不愿回首的往事,生活在自責、懺悔、痛苦與恐懼之中。但是,她們最終在自身或外部因素的幫助下,開啟了自我救贖之路。
1.塞絲的“自我救贖”
塞絲的自我救贖發(fā)生在寵兒復活之后,在這之前,塞絲一直處于離群索居的狀態(tài)。但是,當塞絲認出寵兒就是她多年前殺死的女兒后,她無法抑制自己內(nèi)心的激動?!拔沂裁炊疾槐卦儆浧鹆耍疑踔敛槐亟忉?。她全明白……我以為你是在生我的氣?,F(xiàn)在我知道了,就算你從前生過氣,現(xiàn)在也不生了,因為你又回到了我身邊?!贝颂幍膬?nèi)心獨白表達了塞絲在女兒重回自己身邊后的喜悅和幸福,不僅反映出她深深的母愛,還反映出她一直以來內(nèi)心的不安和愧疚。此后,塞絲開始了對寵兒的彌補,希望借此擺脫痛苦,遺忘過去??墒?,寵兒卻利用母親的補償心理,使得塞絲迷失了自我。幸運的是,小女兒丹夫勇敢地走出家門,向居住的黑人社區(qū)求助。最終,黑人婦女聚集在124號門口大聲祈禱,并將寵兒驅(qū)逐了出去,從而拯救了處于崩潰邊緣的塞絲。之后,塞絲回歸正常生活,明白了自己才是真正的“寵兒”。至此,塞絲完成了自我救贖。
2.貝比·薩格斯的“自我救贖”
重獲自由的貝比·薩格斯著手改造自己居住的124號,因為“再也不想從后門進出了”,所以她“封上了通向它(廚房)的后門”。在當時,后門作為黑人專用通道,后來逐漸演變?yōu)闃酥竞谌说唾v的符號。貝比·薩格斯封上后門的行為,標志著她對白黑二元對立的質(zhì)疑,對自我、民族的思考,也標志著這位黑人女性自我救贖之路的開始。于她而言,堵上后門象征消滅了黑人低賤的符號,從前門進出則象征著黑白種族的平等。
此外,貝比·薩格斯向黑人宣揚熱愛自己身體。“比眼睛、比腳更熱愛。比呼吸自由空氣的肺更熱愛……現(xiàn)在聽我說,愛你的心。因為這才是價值所在。”這是貝比·薩格斯關(guān)于自我救贖的另一個思考,標志著她在以白為美、以黑為丑的白人至上的社會文化中自我意識的覺醒。但是,在孫女慘死后,貝比·薩格斯倒下了,她不再關(guān)心任何除顏色以外的東西。由此可見,貝比·薩格斯的自我救贖以失敗而告終,她的失敗也代表了蓄奴制影響下的美國黑人在擺脫了奴隸枷鎖后仍然逃不掉的普遍的悲劇命運。
五、結(jié)語
實際上,與塞絲、貝比·薩格斯、寵兒一樣,小說中的其他黑人都是臭名昭著的美國蓄奴制的受害者,是當時那個罪惡的社會制度的“替罪羊”。正是因為無數(shù)個像她們一樣的“替罪羊”的“犧牲”,美國社會經(jīng)濟才得以迅速發(fā)展,國家的力量才得以壯大。但是,黑人的自我救贖之路并不坦蕩順利,而是處處布滿了荊棘。莫里森通過《寵兒》中主人公各自的經(jīng)歷,展示了她對于美國黑人出路的思考,對于愈合黑人個體創(chuàng)傷、民族創(chuàng)傷乃至整個國家創(chuàng)傷的思考。
參考文獻:
[1]勒內(nèi)·吉拉爾著,馮壽農(nóng)譯.替罪羊[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2.
[2]托尼·莫里森著,潘岳,雷格譯.寵兒[M].??冢耗虾3霭婀荆?006.
[3]榮曉菊.對托尼·莫里森《寵兒》和《所羅門之歌》的圣經(jīng)原型解讀[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2.
[4]從均梅.《寵兒》中替罪羊人物形象解讀[D].濟南:山東大學,2010.
(作者單位:湖北汽車工業(yè)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