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佩鋼
(遂寧市中心醫(yī)院 四川 遂寧 629000)
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外科微創(chuàng)手術也在不斷完善,同時麻醉機鎮(zhèn)痛技術也在不斷進步,臨床上胃腸外科圍手術期取得突出的成績,新的手術觀點和技巧的應用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對患者的治療效果[1]。為了提高對胃腸外科圍手術期的進一步了解,對患者進行胃腸外科手術的術前、術中以及術后進行相應的準備和處理,本文中對我院胃腸外科圍手術期的160例患者的臨床情況進行分析,詳細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160例胃腸外科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齊全,包括姓名、年齡、手術名稱、切口類型、手術持續(xù)時間、藥物使用劑量、藥物種類、用藥時間、頻率以及感染發(fā)生情況等,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中男102例,女58例,年齡31~79歲,平均年齡(45.2±6.2)歲。
1.2.1術前準備 使用抗生素最佳時間是術前30min,若患者有Ⅰ類切口,一切需要無菌環(huán)境操作,大部分患者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無切口感染,用于預防作用的抗生素一般使用時間為24h以內,72h以外使用抗生素是不合理的。術前12h禁食,術前4h禁水,若患者出現(xiàn)幽門梗阻,需要提前1-2d進行減壓處理,必要時可洗胃。若患者伴有心腦血管疾病,需要針對性準備手術,確定手術適應證。若患者血壓<160/100mmHg不需要特殊準備,若血壓>160/100mmHg需要準備降壓藥物,使其穩(wěn)定在一定范圍內,但是不需要等待血壓正常后才開始手術。若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血壓突然升高,需及時進行處理,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可擇期手術。若患者伴有糖尿病,術前需要檢測患者的血糖,合并酮酸中毒癥的患者需要急診手術治療,盡快對患者的電解質、酸中毒以及血容量不足進行糾正。術前患者的胰島素和葡萄糖需要維持平衡狀態(tài),手術當天清晨停止使用胰島素,禁水患者可靜脈滴注葡萄糖,使血糖維持較高水平,即血糖值在5.6~11.2mmol/L。術前全面檢查患者的身體情況,包括體溫、既往病史、家族病史、出血史、飲酒習慣、飲食習慣、肝腎疾病、有無抗凝、是否曾輸血、使用降血脂藥物、使用阿司匹林藥物以及抗炎藥物等情況,若患者存在凝血障礙,進行擇期手術,術前時間不足夠糾正患者的凝血障礙,需要準備好血漿制品,便于術中急診手術的進行。
1.2.2術中處理 胃腸外科圍手術期除遵循常規(guī)手術原則,還應遵守胃腸道惡性腫瘤的治療原則,術中嚴格執(zhí)行無瘤技術,避免用手擠壓或觸摸腫瘤,若腫瘤浸透漿膜層,需要對腫瘤進行鹽紗布或沙墊包裹,術中防止擠壓和摩擦腫瘤,減少腫瘤脫落后再次種植的發(fā)生。
1.2.3術后處理 術后麻醉消失后,患者翻身、咳嗽等會引起手術切口劇烈疼痛,此時需要叮囑患者勿動,減少疼痛。疼痛會影響患者肺分泌物的排出,引起肺膨脹不全、呼吸表淺,增加患者心臟的負荷,引起血壓升高以及心動過速,但是術后鎮(zhèn)痛不是都會影響患者身體的恢復以及提高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因此還需根據(jù)實際情況處理。術后惡心嘔吐是最常見的麻醉反應,一般在麻醉效果消失后可自行消失。腹部術后的胃擴張以及腸梗阻也會造成患者出現(xiàn)惡心、嘔吐,此時需要醫(yī)師認真檢查患者惡心嘔吐的原因,然后對癥治療。術后早期患者會出現(xiàn)腹脹情況這是因為術后患者腸胃蠕動受到抑制,腸腔內積氣沒有及時排出。一般患者的腸胃蠕動和肛門排氣功能恢復正常后會逐漸恢復正常,若患者術后數(shù)日仍沒有排氣、腸鳴音,仍然腹脹,需要醫(yī)師對患者檢查診斷后針對性給予有效的治療,包括持續(xù)性胃腸減壓、放置肛管等,以此緩解患者的腹脹。
1.2.4健康宣教 術前需要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和指導,促進患者術后身體的快速康復。健康宣教主要是給患者講解快速康復的具體步驟,同時可以要求患者家屬參與其中。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胃腸外科手術前腸道準備情況對患者術后身體的恢復沒有明顯的影響,相反術前腸道準備可能會延長患者身體的恢復時間,其原因為術前準備在1d前開始進行,影響患者的進食,患者本身屬于營養(yǎng)不良,腸道準備會阻礙患者腸道對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甚至是使患者出現(xiàn)脫水癥狀,為了改善患者的血壓水平,術中給患者補液,但是會造成患者術中輸液過多,提高患者全身以及腸道水腫的風險,更是影響腸道蠕動,嚴重者出現(xiàn)菌群異位,因此,腸道外科患者術前準備會碰到各種情況,需要選擇性的進行,腹部手術患者術前需禁食8h以上,避免患者術中出現(xiàn)反流、誤吸等情況,術前2h給患者適量的流質飲食,因為術前過早禁食或使患者出現(xiàn)低血糖,術中、術后大量補液,而術前短時間的進食可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以及胰島素的敏感性,因此,術前患者可進食適當?shù)牧髻|性食物。傳統(tǒng)術后需要給患者放置引流管、導尿管,但是導尿管可能引起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發(fā)生,因此,規(guī)定導尿管的放置時間為24h以內。
記錄2014年-2016年正確使用抗生素、快速康復的應用以及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并做分析。
文中記錄的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數(shù)(%)進行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若組間存在明顯差異,則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014年32例患者中正確使用抗生素的17例(53.1%),快速康復應用的3例(9.3%),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20例(62.5%);2015年47例患者中正確使用抗生素的39例(83.0%),快速康復應用的27例(57.4%),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16例(34.0%);2016年81例患者中正確使用抗生素的79例(97.5%),快速康復應用的56例(69.1%),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19例(23.4%),隨著年份的增長,相比存在明顯差異(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外科圍手術期包括三個階段,即術前、術中以及術后,多數(shù)情況下只是在術中使用預防性藥物,目的是預防感染。使用預防性藥物的原因是術中出現(xiàn)感染,防止局部出現(xiàn)病原微生物從而使用抗生素進行預防,因此,需要全面掌握抗菌藥物的用藥指征,給患者術前30min靜脈滴注,時間控制在30min之內,使其足以覆蓋整個感染期。用藥時間一般不能超過2d,時間越短,藥物毒副作用的發(fā)生也就越少,同時抑制了耐藥菌株的產生,促進腸道的穩(wěn)定,減少腸道本身微生物的紊亂,促進患者的身體康復,縮短住院時間,減少患者的經濟壓力[2]。胃腸外科使用新的理念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漫長的過程,盡管部分理念在臨床上已經得到認可和證實,但是仍有部分理念沒有得到廣泛推廣,因此,目前大部分胃腸外科圍手術期的患者受到的護理仍不是最理想的最有效的,還需相關專家的進一步研究,但是想要將新的理念完全使用在臨床上可能還需更多時間的探索。本文中對我院胃腸外科圍手術期的160例患者進行研究分析,結果表示,2014年32例患者中正確使用抗生素、快速康復應用以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高于2015年,而2015年47例患者中正確使用抗生素、快速康復應用以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高于2016年,相比存在明顯差異(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升高以及醫(yī)學水平的提高,患者自我用藥意識也在逐漸增強,可以正確使用抗生素,使自身病情快速好轉[3]。因此,腸道外科圍手術期患者需要在術前、術中以及術后進行全面的護理和用藥指導,提高患者對抗生素的使用知識,促進患者的身體康復。
綜上所述,胃腸外科患者治療中要求合理使用抗生素,促進患者快速康復,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1]羅文全.胃腸外科圍手術期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7,27(22):302-303.
[2]秦青平.胃腸外科圍手術期的臨床發(fā)展變化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1(9):49-49.
[3]魏俊凌.胃腸外科圍手術期加速胃腸功能康復的臨床應用進展[J].中外醫(yī)療,2014,9(13):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