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慧,王艷敏,李靜,宋秀榮
(德州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山東省德州市253000)
患者男性,67歲,因食管惡性腫瘤2年余,化療期間反復咳嗽、咳痰,痰培養(yǎng)示霉菌生長,終止化療,于2018年3月1日至2018年4月1日患者口服伏立康唑0.2g,2次/日,抗真菌治療,患者的家族史和既往史無肝炎史。患者于2018年4月11日再次入院,入院后患者訴1周前出現(xiàn)紅色皮疹,很快蔓延至全身,不凸起皮膚,壓之褪色,瘙癢感明顯,部分脫屑,有抓痕,局部皮膚見破損、出血,皮膚干燥,查肝功能:血清結合膽紅素測定D-Bil:39.9μmol/L,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測定ALT(SG-PT):207U/L,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測定AST:555U/L,血清總膽紅素測定TBil:50.4μmol/L,考慮患者為服用伏立康唑分散片引起的皮疹及肝損害不良反應,囑患者停用該藥,給予患者降酶靈膠囊3粒,每日3次,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注射用硫普羅寧0.21g,1次/日,靜脈滴注,尿素軟膏每日3次,局部涂抹,2018年4月18日患者皮疹部分消退,瘙癢減輕,復查肝功能血清結合膽紅素測定DBil:19.5μmol/L,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測定ALT(SGPT):42U/L,血清谷草轉氨酶測定AST:50U/L,血清總膽紅素測定T-Bil:28.4μmol/L,患者肝功能接近正常,未再使用該藥。
伏立康唑是一種廣譜三唑類抗真菌藥,其作用機制是抑制真菌中由細胞色素P450 介導的14α-固醇去甲基化,從而抑制麥角固醇的生物合成,以達到抗真菌作用[1]。
本例患者肝功能損害情況比說明中描述的要更嚴重。查文獻伏立康唑引起的嚴重不良反應中嚴重肝損害達到了10%[2],建議在伏立康唑說明書中增加下列內容:臨床使用伏立康唑治療時應注意監(jiān)測患者肝功能,根據(jù)肝功能的數(shù)據(jù),采取相應的用藥措施,以便減少ADR發(fā)生。近年,專家建議在給藥1周后應監(jiān)測伏立康唑血藥濃度[3]。在臨床應用伏立康唑時,應嚴密觀察,加強臨床用藥監(jiān)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