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白菊屬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為頭狀花序。杭白菊是一種保健飲品,氣味芬芳,并且具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之功效。杭白菊含有多種化學成分,對人體健康極其有益,其中富含揮發(fā)油、黃酮類、脂肪酸、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可對人體心血管系統(tǒng)平衡起到一定作用。另外,經常用杭白菊作飲品還可以起到降脂、抗衰老、抗菌、消炎等作用。近年來,寶豐縣杭白菊種植面積穩(wěn)步發(fā)展,產品從過去單純的以藥用為主向藥、飲兼用多用途發(fā)展,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十分明顯。為摸索杭白菊在寶豐的栽培適應性及高產栽培措施,寶豐縣農業(yè)局進行了栽培試驗,總結了一套高產栽培措施,現(xiàn)介紹如下。
栽種杭白菊應選擇能排能灌的土地,無樹木遮擋,土質以肥力中等以上的粉細黏壤土為最好,土壤pH值6.5~7。杭白菊的根系和蘗苗集中分布在表土層,所以一般要求是表土層深厚,質地疏松,通氣水質良好,保肥保濕的壤質土。種植地要遠離工業(yè)污染區(qū)。
選用品質好、高產、生育期適中、藥飲兼用的遲熟小洋菊,可搭配早熟小洋菊。
育苗一般選取地勢較高、土壤肥沃的區(qū)域,種苗采自上一年品系好、生長狀態(tài)優(yōu)良、健壯高產的杭白菊產區(qū)。留種苗地待杭白菊花朵采收完畢后,在離地3~4 cm處割除地上莖,冬季要覆蓋草木質與細土,以備次年使用。
杭白菊系淺根性作物,須根多數分布在10 cm左右的表土層內,整地時需實行精耕細作,促使根系向深度和廣度伸長。大田要在定植前7 d,結合施足基肥,實行深翻耕,翻耕深度20~25 cm,精細平整做畦,畦寬120 cm,溝寬30 cm,溝深20~25 cm,無前茬作物。于年前冬季進行1次耕翻,促使土壤風化,降低病蟲基數。
應根據不同的植株特點把握好栽培的時間、行距與每穴的株數,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定植后當分株苗高達35 cm時,直接把枝條向行兩邊掀倒著地。壓條能使杭白菊最優(yōu)化生長,有助于側枝的生產,進一步提高產量。一般情況下壓條1次即可,但是一次壓條后成長的新枝再次超過35 cm時,應進行第2次壓條。壓條時間不能超出7月底。
杭白菊摘心次數的多少,摘心所采取的類型要根據栽種方式、土壤肥力、群體密度以及個體生長好壞靈活掌握,盡量使菊枝高度相對平衡,便于管理和鮮花采摘。摘心的時間,一是在每次壓條后4~5 d,待壓條菊枝頂梢開始翹起時摘除嫩頭;二是在末次壓條后,待新枝苗高10~15 cm時進行摘心,如果苗頭達到12萬株時,可不再摘心,最遲在8月底前結束摘心。摘心的類型有三種,去芽、去嫩尖、去幼梢。最常用的是去嫩尖,即摘除莖枝頂端2片葉以上部分,操作方便,部位準確,不會損傷下方的葉和芽,摘心后萌芽快、成枝多。
有機肥是有機栽培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保證了杭白菊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是高產的基礎。有機肥種類多,包括市面上有機化肥成品和自行漚制的種類。在杭白菊栽培過程中,可施用家畜、家禽的糞便漚制的有機肥,亦可施用農作物秸稈、綠肥、草木灰、豆餅及菜餅等有機肥。秸稈纖維含量較高,在漚制上很難腐熟,可利用漚肥池或微生物分解法發(fā)酵,產生的有機肥料在杭白菊生長期用作追肥施用。但施肥過程應把握好施用量,做到恰到好處。一般施肥主要分為基肥和追肥。
在定植前結合土壤翻耕或開定植溝后覆土5 cm以上時,施用有機肥15 t/hm2,并配施鈣鎂磷肥225~300 kg/hm2。
追肥分活苗肥、壓條肥、分枝肥、吊蕾肥。定植后及時施用活苗肥,施腐熟人糞尿750~1500 kg/hm2,按糞水比1:10對水后澆施。壓條前結合中耕除草在菊行兩邊施壓條肥,施用有機肥15 t/hm2,覆細土后壓條。結合摘心于每次摘心后施分枝肥,施用人糞尿1500~2250 kg/hm2加尿素15 kg/hm2,按糞水比1:3對水后澆施。一般于9月中下旬花蕾期施用吊蕾肥,進口三元復合肥225~300 kg/hm2。
杭白菊主要病蟲害為“三蟲三病”,即蚜蟲、菊天牛、蟲癭、病毒病、葉枯病、根腐病,間歇性發(fā)生夜蛾類害蟲。
蚜蟲常見的有棉蚜和菊小長管蚜,一年有2次遷入高峰,即春峰和秋峰。開春后,即有飛蚜遷入菊苗繁殖為害,一年可發(fā)生15代以上。無翅蚜主要密集于心葉、嫩梢和葉背;秋季菊花開花后,花蕊呈嫩黃色,特別吸引飛蚜遷入,集中于花蕊為害。蚜蟲為害一是吸汁,造成葉片卷縮,生長停滯,花朵畸形;二是傳播病毒病,蜜露還會引發(fā)煤污病。
菊天牛屬鞘翅目天???,一年發(fā)生1代,成蟲體形較小,鞘翅灰褐色,腹部及足呈橘紅色。5—7月為產卵期,成蟲喜在嫩梢的莖部,先用產卵器刺傷莖梢后產卵,造成上部莖梢失水下垂或折斷枯死。卵孵化后,幼蟲即蛀入菊莖內,逐漸向下蛀食髓部及木質部。8月以后幼蟲蛀入根部化蛹,10月羽化為成蟲,不再活動,伏于根內越冬,至翌年春季氣溫回升后才飛出。被蛀的莖枝常出現(xiàn)折裂而凋萎,也有部分創(chuàng)口愈合成腫大隆起的結節(jié),使輸導組織受損,莖枝生長停滯。
蟲癭系一種體型微小的峰,7—10月發(fā)生,為害葉、蕾、花及嫩枝,以寄生在花蕾上,影響開花的為最嚴重。雌性成蟲產卵于葉、枝皮層,引起小瘤狀膨起。
該病系病毒引起,由蚜蟲傳毒或菊苗帶毒。發(fā)病后,葉片呈黃綠相嵌花葉狀,畸形,植株矮小或簇生叢生,生長停滯,一般不能形成花蕾或花朵畸形。連作菊地或煙菊套作發(fā)病重;久旱或土地干燥易發(fā)病。
葉枯病由半知菌引起,在病葉上越冬的分生孢子器,翌年春季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隨風雨傳播。菊苗扦插至花期都有發(fā)病,但以6—9月,連雨或久旱易引發(fā)病害,機械損傷后往往引發(fā)流行。
根腐病由鐮刀菌引起。病菌以菌絲和分生孢子在土壤中越冬,以后隨病苗病土帶入大田為害。6—9月為發(fā)病高峰,低洼積水地塊易發(fā)生。發(fā)病后,葉片褪綠呈黃色或紫紅色,逐漸枯死,地下部分霉爛,病株易拔起。
除以上較專一性的“三蟲三病”外,還有一些次生病害和多食性害蟲發(fā)生,主要有菊白絹病、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短額負蝗等(“三蟲”的發(fā)生高峰期均在9—10月)。
杭白菊一般11月上旬開始成熟,采收期15天左右,花期集中,工作量大,要適時采收,過早或過晚采收的花質量都會有所降低。采花需要勞動力較多,是一項艱苦細心的工作,要一朵一朵地采,切勿捋采,以免采散花瓣,不能帶有枯枝碎葉,被污染了的花也不要采摘。
采收好的鮮菊花可直接銷售給加工單位或及時攤開烘干后包裝。烘烤分清烘和蒸烘兩種,清烘即將鮮花直接烘烤,蒸烘是將菊花用水蒸氣熟蒸后再放人烘房烘烤。清烘后的干花香氣較蒸烘的干花香氣濃,但清烘后的花瓣緊縮,不如蒸烘后的花型完好美觀,可根據實際需要選擇。
杭白菊根系較淺,到現(xiàn)蕾期后植株易倒伏,要及時做好防護工作,減少花的損失。采收期若逢降雨,雨后采收的菊花烘烤后會發(fā)黑,質量偏低,是生產和加工過程中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