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洪爽
精神病患者往往不會承認自己有病, 有些患者認為藥物是毒品, 因此會出現各種假服藥行為現象。研究報道顯示[1],針對精神病患者假服藥行為心態(tài)不同, 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干預, 可以減少假服藥行為的出現, 提高臨床的治療效果。本次就2014年5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出現假服藥行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 探討精神病患者假服藥行為心態(tài)和護理措施,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5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出現假服藥行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100例, 其中男40例, 女60例, 男女比例為2:3, 年齡17~68歲, 平均年齡(32.6±11.8)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20例, 初中65例, 小學15例。精神分裂癥、偏執(zhí)性精神病、心境障礙患者分別為40例、35例、25例。
1.2 方法 針對患者假服藥行為給予相關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 具體如下。①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根據患者的病情給予個性化心理護理措施, 提高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度, 有利于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減少醫(yī)患糾紛。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疾病知識的認知程度與患者的軀體舒適度等,給出讓患者服藥的理由。告知患者藥物治療的重要性, 如藥物治療可以調整期睡眠、穩(wěn)定不良的情緒等, 給予患者鼓勵,講述治療成功的病例。②加強對藥物不良反應的觀察與護理, 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因為抗精神病藥物在治療過程中會出現一定不良反應現象, 由此, 醫(yī)護人員必須加強對藥理知識方面的學習, 熟悉抗精神病癥藥物會出現的不良反應及作用機理。若患者服藥后出現不良反應, 需要及時聽取患者的主訴, 給予心理的安慰和支持, 對藥物反應較為明顯的患者需要及時進行處理, 消除患者的不舒適癥狀[5]。③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 使患者能夠了解自身疾病的知識, 并向患者說明藥物治療的重要性, 以及服用藥物之后可能會出現的藥物不良反應等, 囑咐患者服藥之后的注意事項。④加強醫(yī)護人員的工作責任心, 在給患者發(fā)藥時, 速度要慢, 注意力要集中, 只一人發(fā)藥, 其他工作人員需要在旁邊進行檢查, 在看到患者服藥之后, 再發(fā)放下一例患者藥物, 服藥后,需要對患者的手、口腔、杯子等進行認真檢查。⑤加強對患者的管理, 可建立拒絕服用藥物患者的登記本, 登記本的內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姓名、診斷、拒絕服用藥物的原因、方式以及采取護理措施干預之后的效果。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統計患者出現假服藥的原因,觀察患者護理前后服藥依從性的變化情況。服藥依從性指標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及不依從3個指標, 完全依從:患者可以按時按量按用法服藥, 沒有出現假服藥的行為;部分依從:患者偶爾按照相關規(guī)定服藥, 有時會出現假服藥行為;不依從:患者仍然是假服藥行為, 不遵醫(yī)囑服藥, 且拒絕服藥[2]。服藥依從性=(完全依從+部分依從)/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出現假服藥的原因 假服藥的原因主要為:因為不良反應出現假服藥患者40例(40.0%), 沒有自知力所引發(fā)的假服藥患者30例(30.0%), 自殺假服藥患者15例(15.0%),擔憂藥物引發(fā)不良反應現象假服藥患者15例(15.0%)。假服藥的行為主要是服藥時不主動、調藥現象有60例(60.0%),含在口中不吞等護理人員走后將口中藥物吐到廁所10例(10.0%), 將藥物藏在口袋里9例(9.0%), 將藥物放在另一只手中假裝服藥11例(11.0%), 將藥物吐在水杯中10例(10.0%)。
2.2 患者護理前后服藥依從性比較 護理前, 患者服藥完全依從0例(0%), 部分依從30例(30.0%), 不依從70例(70.0%),服藥依從性為30.0%(30/100)。護理后, 患者服藥完全依從40例(40.0%), 部分依從50例(50.0%), 不依從10例(10.0%), 服藥依從性為90.0%(90/100)。護理后的服藥依從性顯著高于護理前 ,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χ2=75.00, P<0.05)。
精神病患者因為受到自身疾病的影響, 對精神疾病的認知缺乏, 由此會對治療產生抵抗的行為與情緒, 導致服藥依從性下降[3]。本次研究顯示, 因為不良反應出現假服藥患者40例(40.0%), 沒有自知力所引發(fā)的假服藥患者30例(30.0%),自殺假服藥患者15例(15.0%), 擔憂藥物引發(fā)不良反應現象假服藥患者15例(15.0%), 因為出現不良反應、無自知力等所引發(fā)的假服藥現象最多。
相關的研究顯示[4-9], 針對引發(fā)假服藥行為的心態(tài), 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可以有效減少假服藥行為的出現。本研究中顯示, 護理前, 患者服藥完全依從0例(0%), 部分依從30例(30.0%), 不依從70例(70.0%), 服藥依從性為30.0%(30/100);護理后, 患者服藥完全依從40例(40.0%), 部分依從50例(50.0%),不依從10例(10.0%), 服藥依從性為90.0%(90/100);護理后的服藥依從性顯著高于護理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5.00,P<0.05)。說明在精神病患者服藥過程中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 穩(wěn)定患者的心態(tài), 減少假服藥現象的發(fā)生。與丁春紅[10]的研究結果基本相似。
綜上所述, 住院精神病患者假服藥行為心態(tài)多種, 針對不同心理疾病患者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可以提高服藥依從性, 減少住院精神病患者假服藥現象的發(fā)生, 提高藥物的治療效果。
[1]陳風蓮.慎獨精神在院內精神病患者口服藥護理中的應用.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6, 13(24):60-61.
[2]吳金仙, 黃美善, 鄭菊, 等.整體護理提高精神病患者服藥依從性的臨床對比觀察.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 2014, 36(2):121-122.
[3]龔玉萍.精神病患者服藥觀察與護理分析.飲食保健, 2015,2(12):101.
[4]唐啟珍.住院精神病患者假服藥行為心態(tài)分析及護理對策.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 2014(17):73-74.
[5]陳曉橋.分析服藥護理指導對精神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改善作用.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 2017, 28(5):619-620.
[6]彭玉琴, 周敏, 彭嵐, 等.76例精神病患者假服藥行為的心理分析與干預.中國中醫(yī)藥咨訊, 2009(6):156-157.
[7]侯欽彥.76例精神病患者假服藥行為的心理分析與干預.醫(yī)藥前沿, 2012(31):156-157.
[8]陳登秀, 穆世銘.住院精神病患者假服藥行為的分析與干預對策.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3(29):412.
[9]閆杰.住院精神病患者拒服藥的心理分析及護理對策.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5(24):239-240.
[10]丁春紅.住院精神病患者假服藥行為心態(tài)分析及護理對策.系統醫(yī)學, 2017, 2(1):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