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鐵林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由于患者冠狀動脈急性、持續(xù)性缺血缺氧狀態(tài)而引發(fā)的心肌壞死疾病類型, 部分患者還會出現(xiàn)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乃至休克癥狀, 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及時科學的治療對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康復效果具有重要意義[1]。本次研究將觀察瑞替普酶及尿激酶兩種不同藥物在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療效差異,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按照入院時間先后分為觀察組(44例)和對照組(43例)。觀察組患者男女比為25∶19, 年齡50~82歲,平均年齡(66.4±7.4)歲, 病發(fā)直至接受溶栓治療時間30 min~6 h, 平均時間(2.3±0.7)h;對照組患者男女比為25∶18, 年齡50~81歲, 平均年齡(66.1±7.5)歲, 病發(fā)直至接受溶栓治療時間為35 min~6 h, 平均時間(2.4±0.8)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胸痛癥狀持續(xù)時間≥30 min;②患者入院心電圖檢查結(jié)果顯示其ST段存在至少2個肢體導聯(lián)抬高>0.1 mV現(xiàn)象;③本次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患者及其家屬并簽署責任書。排除標準:①患者治療前有30 d內(nèi)無活動性出血、心臟手術、外傷等;②患者合并有高血壓癥狀且溶栓治療前血壓檢測結(jié)果顯示高于160/100 mg Hg(1 mm Hg=0.133 kPa);③患者治療前6個月內(nèi)有缺血性腦卒中病史;④患者合并有各項血液疾病、出血性疾病以及存在出血傾向患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治療前均口服300 mg阿司匹林并接受抗血小板聚集藥物、辛伐他汀等治療。對照組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療, 醫(yī)護人員給予患者150萬IU尿激酶+1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滴注治療, 滴注時間控制≤30 min。溶栓治療12 h后患者再次接受5000 U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療,間隔12 h后再次注射治療, 持續(xù)5 d。觀察組患者則接受瑞替普酶溶栓治療, 醫(yī)護人員給予患者瑞替普酶5.0 MU+20 ml0.9%氯化鈉注射液靜脈滴注, 滴注時間控制≤5 min。0.5 h后觀察患者血管是否通暢, 有不通暢者再次給予瑞替普酶5.0 MU溶栓治療。患者溶栓治療12 h后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療同對照組。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應密切觀察其病情變化, 醫(yī)護人員應結(jié)合患者實際情況指導其接受硝酸酯類、β受體阻滯劑、抗心律失常藥物等對癥治療措施, 做好并發(fā)癥預防工作。患者溶栓前后給予心電圖檢查, 治療期間每隔0.5 h檢查1次心電圖并記錄其數(shù)據(jù)變化。
1.4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2]①統(tǒng)計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溶栓冠脈疏通率, 冠脈疏通標準:患者溶栓治療后2 h內(nèi)胸痛癥狀基本消失, 心電圖檢查結(jié)果顯示其抬高程度最高的導聯(lián)ST段下降幅度>50%, 患者CK高峰前移至16 h前狀態(tài),同時CK-MB高峰前移至14 h前狀態(tài);②統(tǒng)計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及死亡率;③測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LVEF、CK、CK-MB等指標。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溶栓冠脈疏通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溶栓治療后0.5 h內(nèi)冠脈疏通率38.6%(17/44)、1 h內(nèi)冠脈疏通率61.4%(27/44)、2 h內(nèi)冠脈疏通率86.4%(38/44);對照組患者溶栓治療后0.5 h內(nèi)冠脈疏通率18.6%(8/43)、1 h內(nèi)冠脈疏通率39.5%(17/43)、2 h內(nèi)冠脈疏通率67.4%(29/43)。觀察組患者不同時間段溶栓冠脈疏通率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發(fā)生過敏反應1例、心律失常1例、低血壓1例、局部出血1例, 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9.1%(4/44), 死亡率為2.3%(1/44);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發(fā)生過敏反應2例、心律失常3例、低血壓4例、局部出血6例, 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34.9%(15/43), 死亡率為14.0%(6/43)。觀察組患者溶栓治療期間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對比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 LVEF(44.8±6.7)%、CK(305.5±209.2)U/L、CK-MB(30.8±12.7)U/L, 治療后 LVEF(50.5±2.2)%、CK(1735.7±1012.6)U/L、CK-MB(76.8±20.7)U/L;對照組患者治療前LVEF(45.1±6.6)%、CK(308.2±209.6)U/L、CK-MB(31.1±12.5)U/L, 治療后LVEF(56.5±1.8)%、CK(2235.4±702.6)U/L、CK-MB(116.2±30.5)U/L。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LVEF、CK、CK-MB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LVEF、CK、CK-MB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急性心肌梗死已成為當前臨床最為常見的心臟急癥之一, 患者梗死范圍涵蓋其心室壁的大部分結(jié)構甚至全層, 導致心室結(jié)構、功能均嚴重受損, 同時患者血液內(nèi)心肌標志物損傷明顯異常, 引發(fā)患者持續(xù)性、反復性、劇烈性胸痛癥狀,導致患者急性循環(huán)功能障礙、心功能損傷衰竭等多項癥狀,嚴重者導致死亡。盡快有效的恢復患者冠脈血流灌注, 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瀕死心肌結(jié)構、降低患者梗死面積, 對緩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癥狀、降低患者死亡率有重要意義[3-5]。
溶栓治療作為當前臨床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方法, 選擇何種藥物對患者治療效果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中分別使用瑞替普酶及尿激酶對患者展開溶栓治療, 其中尿激酶為第一代溶栓治療藥劑, 其屬于非纖維蛋白特異性藥物,能夠?qū)⑷梭w內(nèi)的纖維蛋白溶酶原轉(zhuǎn)變?yōu)槔w維蛋白溶酶, 對患者體內(nèi)凝血酶原、凝血因子、纖維蛋白起到良好反應的同時,利用纖維蛋白溶酶疏通患者已經(jīng)堵塞的冠脈血管, 有效達到遏制患者病情發(fā)展的目的[6-8]。尿激酶在人體內(nèi)的作用不具有選擇性, 因此其溶栓效果有待提升。而瑞替普酶則屬于特異性纖溶酶原激活劑, 其屬于第三代溶栓藥物, 在人體內(nèi)能夠以較高的特異性激活原本不具有活性的纖溶酶原, 促使原本不溶性的網(wǎng)狀纖維蛋白單體轉(zhuǎn)變?yōu)榫哂锌扇苄缘睦w維蛋白單體, 有效達到溶解患者堵塞血管血栓的目的。與尿激酶相比, 瑞替普酶具有更高的選擇性以及特異性, 在人體內(nèi)的藥效發(fā)揮更快、更加持久, 患者溶栓治療效果也就更好[9,10]。
本次研究結(jié)果中, 觀察組患者不同時間段的溶栓冠脈疏通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 說明瑞替普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更加顯著, 能有效提升患者冠脈疏通率。同時觀察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及死亡率低于對照組, 心功能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說明瑞替普酶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標, 同時安全性好。
綜上所述, 瑞替普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顯著, 能有效提升患者冠脈疏通率并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標, 安全性好, 值得臨床推廣。
[1]王月華.不同他汀類藥物治療早發(fā)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臨床隨訪研究.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 2016,4(28):73.
[2]華永平, 鄧婷婷, 盧婷, 等.瑞替普酶與尿激酶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對比研究.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6, 54(13):101-104.
[3]楊林.靜脈溶栓后介入與直接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療效比對分析.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2, 6(18):69-70.
[4]韓茂華.不同方法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療效對比研究.健康大視野, 2013, 21(4):28-29.
[5]李芝峰, 袁正強, 劉霞洪, 等.不同方法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觀察.臨床醫(yī)學, 2005, 25(7):38-39.
[6]譚守印.不同藥物治療方法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抗感染藥學, 2015(4):551-553.
[7]趙培勇, 王海燕, 王金會, 等.92例急性心梗并行再灌注治療的臨床研究.中國保健營養(yǎng)(旬刊), 2013, 23(10):5610-5611.
[8]沈蓓蕾.急性心肌梗死臨床治療效果觀察.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 2015(6):39-41.
[9]韓冰.不同溶栓藥物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探討.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5, 25(16):75-76.
[10]吳曉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分析.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0,5(35):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