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守亞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yī)院(河南省骨科醫(yī)院),河南 洛陽 471002)
在老年膝關節(jié)骨關節(jié)炎的治療方法中,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TKA)是最為有效的治療方式,能夠解除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狀態(tài)。但是在TKA圍手術期時往往伴隨著大量的出血[1]。而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對血管的損害是其顯著的特點。本次就高血壓對TKA圍手術期的出血情況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接受全膝關節(jié)置換的患者100例進行研究,將其按照圍手術期血壓值分為高血壓組和常規(guī)組,各50例。男26例,女74例。排除標準:①行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進行返修;②在術前服用了抗凝藥物;③在24 h補液超過的2000 mL。
兩組患者的手術都由同一組醫(yī)師來完成,采用全身麻醉,以患者在術前站立全長X線片來確定截骨量,安裝假體后將引流管留置,并連接到自體引流血回輸器。關閉切口以后,彈力繃帶施加壓力進行包扎,包扎后放松止血帶。
患者完成手術后,將患肢抬升,在術后2 h開啟引流管夾閉,在術后6 h內回輸自體引流血,其余全部丟棄。在術后8 h服用利伐沙班,防止形成靜脈血栓。在患者麻醉回復后,進行踝關節(jié)屈伸鍛煉和股四頭肌鍛煉,在術后24h將引流管拔除,48 h后在CPM的輔助下引導患者進行膝關節(jié)屈伸功能的鍛煉。高壓組在手術后繼續(xù)服用降壓藥物。
記錄患者性別、年齡、體重、身高、圍手術期的血壓、術前和術后2h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術后輸血量等變量。
①患者血容量計算,公式為k1×身高+k2×體重+k3。其中男性:k1=0.3669,k2=0.03219,k3=0.6041;女k1=0.3561,k2=0.03308,k3=0.183.3。
②紅細胞丟失量=患者血容量×(術前紅細胞壓積—術后3 d紅細胞壓積)。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
由表1中能夠看出,高血壓組圍手術期隱性出血量和總出血量均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比較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正常組和高血壓組出血量對比(±s)
表1 正常組和高血壓組出血量對比(±s)
組別顯性出血量(mL)隱性出血量(mL)總出血量(mL)HB下降(g/L)常規(guī)組601.93±276.66917.72±510.121435.42±567.123.11±1.31高血壓組539.71±276.111315.59±761.851867.85±698.123.56±1.11
從表2能夠看出,常規(guī)組中男性的隱性出血量、總出血量明顯高于女性,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高血壓組,男女性出血量差異不顯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圍手術期出血量性別對比
由于TKA需要截骨等,因此在術中和術后患者出血量會比較大,并且術后進行抗凝治療在很大程度也提升了患者的出血。而由于TKA的患者大多為老年患者,因此會伴隨高血壓等其他病癥[3]。
而當前臨床研究發(fā)現,與TKA圍手術期相關因素主要有性別、年齡、止血帶時間等,而TKA有大約50%左右的出血量為隱性出血量,而通過本次研究的結果能夠看出,高血壓組在隱性出血量和常規(guī)出血量中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主要原因可能一下幾方面:①高血壓患者自身的血管結構發(fā)生了改變,凝血功能降低;②圍手術期患者的血壓較高,造成血漿成分慢性滲出;③術后康復功能進行鍛煉時由于產生疼痛,致使炎癥因子釋放較多,造成圍手術期軟組織的出血過多。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對高血壓患者的血管損傷有加重作用[4]。
本次研究中,雖然顯示高血壓能夠明顯增加圍手術期的出血量,因此,在臨床工作中,對老年高血壓患不能夠強調降低血壓或者出血量。首先高血壓的患者血管條件比較差,這很容易形成粥樣斑塊,容易形成附壁血栓;另外,是由于患者血液會處于高凝狀態(tài),在這個過程中血液降低過多,會造成患者腦梗塞。
[1] 王 欣.膝關節(jié)交叉韌帶重建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分析[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4.
[2] 賈俊青,岳建軍.人工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伸直型僵直膝關節(jié)一例[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6,16(9):1396-1396.
[3] 王培丞,曹 力,楊德盛,等.雙側全膝關節(jié)置換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與高血壓的關系[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9):1335-1339.
[4] 張威強,徐貫杰,楊立新,等.老年高血壓患者全膝關節(jié)置換中硬膜外復合小劑量靜脈麻醉的安全性[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35):5615-5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