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彬??
摘要:如今的課堂教學早已不是教師滿堂灌或者一言堂的形式,在這期間,教師和初中生進行有效互動,這樣才能對教學效果以及效率加以保證。而問題可以幫助教師實現(xiàn)和初中生的互動,幫助學生對化學知識進行理解、升華以及內化。同時還能對初中生對化學問題的分析以及處理能力加以培養(yǎng)。本文是從三個方面對化學教師如何通過利用問題設計來開展教學,進而實現(xiàn)課堂的高效教學展開探索。
關鍵詞:課堂教學;初中化學;問題設計
一、 前言
現(xiàn)階段,課堂提問這種教學方式十分普遍,但是如果教師問題設計的不夠恰當,就難以實現(xiàn)預期教學目的以及效果。假設教師設計的化學問題非常巧妙,既能對初中生的思維火花進行點燃,對其求知欲望加以激發(fā),同時還能引導其對問題進行發(fā)現(xiàn)以及處理,開啟學生潛能以及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由此可見,化學教師在課堂中設計的問題是否能夠有效對教學整體效果產生直接影響。
二、 教師設計的化學問題必須緊扣學生實際以及教學內容
化學教師在對課堂問題進行設計時,必須要與學生生活無限貼近,這樣才能增加學生的直觀體驗,并且讓其快速融入到問題探究之中。當前,在新課程這一理念之下,教師在對教學進行構建期間必須要把學生進行的自主活動當作基礎,把學生進行學習探究當作主體,并在教學期間促進學生素質進行整體發(fā)展。因此,新時期初中生對化學進行學習的目的就是對化學知識加以掌握,并且能夠借助這些知識對生活當中一些化學問題加以解決。所以,教學期間對學生的探究欲望加以激發(fā),對問題情境加以創(chuàng)設非常重要。
例如,在對空氣當中的成分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先讓初中生對事先準備的一包膨化食品進行觀察,之后提出一些問題:(1)這包膨化食品當中裝了何種氣體?其作用是什么?說一說該氣體的性質?(2)你是否可以借助實驗來對自身猜想加以驗證?之后教師可以5為單位把初中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進行分組探究。
教師把生活當中的常見情境引入到了教學之中,可以順利的引出教學內容,讓初中生帶著問題展開探究,之后教師可以以初中生對問題回答的具體情況加以分析,尤其是對于回答問題當中具有較高價值含量的不同意見加以詳細解答,這種教學方法能讓初中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之中,對其學習效果加以提升。所以,教師在化學課上適當?shù)脑O計問題,可以逐漸對初中生的問題意識以及回答意識加以培養(yǎng),讓初中生在討論以及探究之中逐漸產生求知以及問題的欲望,進而實現(xiàn)化學高效教學。
三、 問題設計必須要對學生興趣進行激發(fā),對初中生思維能力加以培養(yǎng)
教師針對化學教學設計的問題不要局限在課間提問或者課后提問,在課上或者課下隨時都可以進行提問,這樣才能實現(xiàn)對初中生興趣激發(fā)的目的。教師在課前對問題進行設計,能夠讓初中生帶著問題進行課堂學習,讓初中生跟著教師的教學計劃以及思路進行學習,進而對課堂效率加以提升。而教師在課間進行提問,可以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在課程結束之時進行提問,可以促使學生對知識進行復習與鞏固,實現(xiàn)對化學知識的內化,進而提升學生的化學能力以及素養(yǎng)。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當中不同的時間節(jié)點對問題進行設計,可以實現(xiàn)不同的教學效果,但無論在哪個時間節(jié)點來設計問題,都可以對初中生興趣加以激發(fā),并且對其思維能力加以培養(yǎng)。
例如,在講解如何對物體形態(tài)以及顏色進行判斷之時,教師可向學生展示氫氧化銅溶液的顏色,進而讓初中生以氫氧化銅是藍色的為依據,對碳酸銅這些帶有銅離子的溶液顏色進行合理推斷。在理論推斷完成之后,教師可以讓初中生通過實驗來對自身推斷加以驗證,這樣除了能夠讓初中生對已學知識進行復習之外,還能對其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適當拓展,進而實現(xiàn)通過化學問題設計來對初中生現(xiàn)有思維能力加以培養(yǎng)以及提升這一教學目標。
四、 教師設計的化學問題需具有一定開放性
教師在對初中生分析問題這一能力以及團隊協(xié)作這一精神進行培養(yǎng)之時,需要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這樣才能實現(xiàn)最終教學目的。所謂的開放性的問題,就是指那些初始條件、轉換手段以及目標狀態(tài)不夠完整的問題。通常開放性的問題對應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在對開放性的問題進行解答之時,能夠讓初中生對化學問題具有復雜性以及多樣性進行感悟,進而獲得對問題加以解決的更多思路以及方法。
例如,在講解生活當中常見的酸與堿這部分內容時,化學教師通常都是利用酚酞試劑以及藍色、紅色的石蕊試紙來對溶液的酸堿性進行鑒別的。在這期間,教師就可以進行相關問題的創(chuàng)設。如,課前教師可以準備一個用濾紙制成的小花,然后向小花噴灑甲、乙、丙三種沒有顏色的液體,讓初中生觀察現(xiàn)象。當對甲液體進行噴灑之時,該花沒有發(fā)生變化;當對乙液體進行噴灑之時,該花顏色變成了紅色;而當對丙液體進行噴灑之時,該花具有的紅色逐漸消失了。根據以上實驗,化學教師可以提出兩個問題:(1)小花之前可能浸泡過何種溶液?(2)甲、乙、丙三種沒有顏色的液體分別為什么?接下來先讓初中生獨立進行思考,之后在展開小組討論,通過找出問題答案。通過這種教學模式,教師能夠對初中生的團隊協(xié)作以及問題分析這些能力加以培養(yǎng)。所以,化學教師在對課堂問題進行設計之時,必須對初中生現(xiàn)有認知能力以及知識水平加以考慮,進而能夠借助問題對學生化學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加以培養(yǎng)及提升。
五、 結論
綜上可知,在化學課堂之上,教師必須善于對問題情境進行發(fā)現(xiàn)以及設計,為初中生搭建起連接已知與未知的知識橋梁,對其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以及潛能加以激發(fā),進而對其綜合能力與化學素養(yǎng)加以培養(yǎng)。為了對設計的問題具有的有效性加以保證,教師設計的化學問題必須緊扣學生實際以及教學內容,問題必須可對學生興趣進行激發(fā),對初中生思維能力加以培養(yǎng),同時教師設計的化學問題需具有一定開放性,進而對初中生化學素養(yǎng)及能力加以培養(yǎng)以及提升。
參考文獻:
[1] 杜冰.以任務驅動為中心的初中化學復習教學設計研究——以復習“酸堿鹽的化學性質”的教學為例[J/OL].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6(02):60-63.(2017-03-21).
[2] 陸紅霞.初中化學探究式教學的問題檢視與對策簡析[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5,31(02):75-78.
作者簡介:
郭艷彬,甘肅省蘭州市,蘭州市第六十六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