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孜
[摘要]本文從羅爾斯正義觀的平等原則和差異原則出發(fā),分析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在教育起點機會公平、教育過程機會公平、教育結果機會公平上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改革基礎教育、加大對民辦高校資金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及完善高等教育補償制度等四大對策。
[關鍵詞]羅爾斯正義觀;高等教育公平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5918(2018)14- 0015 - 02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 2018. 14. 007
一、羅爾斯正義觀簡述
羅爾斯(John Rawls)是自由平等主義者,他的理論稱作“公平的正義”(justice as fairness)。他的正義一般觀念:自由、機會、財富等都必須平等地分配,除非是對最少受惠者傾斜。在觀念的指引之下,他提出了兩個正義原則。第一原則是平等原則,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權利。第二原則是公正原則和差別原則的結合,習稱差異原則。這兩個原則之間有其排列順序,第一原則優(yōu)先于第二原則,第二原則的公正原則優(yōu)先于差異原則。這兩個原則就是要平等的分配各種權利和義務,只允許給最少受惠者帶來補償利益的差異分配。羅爾斯認為,在社會體制下利益分配的方式就是正義的所在。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調節(jié)社會制度來解決社會不公平問題,這就是羅爾斯正義觀的目的所在。本文以羅爾斯正義觀為理論基礎,分析我國當前高等教育公平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二、羅爾斯正義觀視域下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存在的問題
高等教育不公平問題可將其分為三類:教育起點機會不公平、教育過程機會不公平以及教育結果機會不公平。
(一)入學:教育起點機會不公平
1.基礎教育不公平是高等教育不公平的前提
在高等教育入學機會方面,城鄉(xiāng)差異十分顯著,受高等教育機會最少的群體是偏遠不發(fā)達地區(qū)的學生。教育制度本身就應該把本不公平的因素盡量給它公平化,實現(xiàn)在制度上對弱勢群體的傾斜和扶持。在高等教育資源稀缺的情況下,實行了高考選拔制度,“最少受惠者”在其基礎教育階段已經承擔了高等教育起點不公平的后果。按照羅爾斯正義論,應該是在高考招生政策中對他們實行政策傾斜,但事實卻并非如此,基礎教育不公平對高等教育起點機會不公平造成了嚴重影響。
2.高考錄取指標的分配不合理
在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地域公平的問題上中,存在著高考錄取指標分配不合理的問題。例如,各省按考生人數分配,主要以招收本省考生為主。不同地區(qū)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沒有多余分配補償弱勢地區(qū),直接影響到教育起點機會公平的實現(xiàn)。高考招生制度作為一項國家政策,國家根據不同地域范圍對招生人數做出了不同規(guī)定,高校錄取考生名額也多分布在發(fā)達地區(qū)。再如一些發(fā)達省份,如北京、江蘇、上海等很多高校對本地實行傾斜,指標分配多的同時,在本省錄取分數相對較低。換句話說,考生的戶口所在地決定了教育的起點,已經是不公平現(xiàn)象的開端。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并沒有得以公平分配,其政策傾斜沒有按照羅爾斯“適合最少受惠者利益”的差異原則向不發(fā)達的省份及農村地區(qū)傾斜,反而對本地進行了保護,這必然會出現(xiàn)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局面。
3.公辦與民辦高校收費問題
高等教育收取學生學費,這是保障高等教育發(fā)展的一項必要措施,而不同高校對學生的收費標準有著較大的區(qū)別。我國的高校按公私性質可分為公辦高校和民辦高校,但它們的收費標準是不同的,公辦高校的收費普遍低于民辦高校。就高校生源來看,公辦高校由于分數高的原因以及當地政策傾斜行為保護,使得偏遠貧困地區(qū)子女上學難。然而,城市子女卻在花費較少的情況下還能很好的享受國家優(yōu)質的高等教育資源。對于民辦高校而言,門檻較低,入學分數較低,雖然為偏遠貧困地區(qū)子女提供了入學的機會,但是卻面臨著高學費的困難。民辦高校高收費是他們生存的必要條件,但國家對民辦高校幾乎沒有什么額外投入,這是導致民辦高校高收費的重要原因。城市子女就讀低收費的公辦學校,偏遠貧困地區(qū)子女入讀高收費的民辦學校,這樣反而是在維護了高階層的利益,并沒有縮小低階層子女與高階層子女在入學機會上的公平,羅爾斯“適合最少受惠者利益”的差異原則并沒有向“最少受惠者”這類人群傾斜。
(二)教育資源配置:教育過程機會不公平
1.高校之間競爭不公平導致學生資源配置失衡
我們所熟知的985工程、211工程這些重點院校,投入資金力度之大,是普通院校望而卻步的。因此,引入公平競爭機制是十分有必要的,這可以讓更多的大學都能有公平競爭資源的機會,并且差距也不至于拉得過大。重點學校之間、重點學校與普通學校,它們之間的競爭主要在于高等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與效率問題。羅爾斯正義觀明確強調公平在“過程”而非“結果”,過程比結果更重要。重點學校的特權對于很多在普通學校就讀的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他們享受不到更好更優(yōu)秀的資源。
2.高校內部教育資源配置失衡
在教育資源分配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利益因素和情感因素往往是導致不公平因素的關鍵。主體在配置資源時會摻雜自己情感,他們可能會因其主體感受使得資源配置不均,因情感或利益因素配置相關者更多的資源。高校作為教育公平實施的主體,不僅在各學院各學科上投入資金差異,重點建設的項目等都有關老師成長、甚至學生培養(yǎng)問題上,都存在資源配置不合理的現(xiàn)象。在教育活動自身的過程中,也呈現(xiàn)諸多不公平,老師受情感因素對學生產生偏愛性導向,也會導致學生受教育過程不公平。
(三)就業(yè):教育結果機會不公平
處在社會轉型期的中國面臨著普遍難題,就是大學生就業(yè)難的問題,尤其是對于偏遠貧困地區(qū)家庭子女而言。多年前,天涯社區(qū)的一篇《寒門再難出貴子》的文章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的思考,家庭背景的不同,導致子女工作千差萬別。父母地位高,權力大,關系多,資源豐富,子女就能夠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英國BBC電視臺拍攝了一部《人生七年》的紀錄片,采訪來自英國不同階層的十四個七歲的小孩子,他們有的來自孤兒院,有的是上層社會的小孩。從1964年開始,每隔七年,都會重新采訪當年的這些孩子,傾聽他們的夢想,暢談他們的生活。調查研究表明,高階層子女長大后基本都是高階層,低階層子女長大后在社會層級中基本都是低階層。父母的社會階層,決定了子女將來的社會階層以及發(fā)展趨勢。這恰恰與羅爾斯的正義觀背道而馳。按此發(fā)展下去,最后是獲得資源多人群的資源越來越多,獲得資源少的人群越來越少資源,而非“適合最少受惠者利益”得到實現(xiàn)。
三、基于羅爾斯正義觀下高等教育公平的對策
(一)改革基礎教育體制
就我國當前基礎教育體制而言,應該取消基礎教育階段的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之分,應該取消學校內的重點班與非重點班之分,這樣才能充分教育資源分配的公平性。同時,按照羅爾斯的差異原則,在基礎教育中把優(yōu)質資源向弱勢群體傾斜。當基礎教育的差距在逐漸縮小時,那么就為高等教育入學機會提供了保障。對于中西部地區(qū)、偏遠地區(qū)、辦學力量薄弱的地區(qū)等,改善他們的辦學條件以及環(huán)境,通過一系列措施保障學生能夠受到良好的基礎教育。
(二)加大對民辦高校資金投入
因為國家對民辦高校投入的資金少,所以民辦高校收取學生的費用普遍偏高,致使學生因支付不起高昂的學費而失去了高等教育的入學機會。因此,國家應對民辦高校給予大力的支持,國家在獎助貸等資助措施上,平等覆蓋所有民辦學校的學生。國家在法律法規(guī)對學生享受的待遇的規(guī)定上,民辦學校學生都應該同等享受其相同待遇。政府應該保障民辦高校學生同公辦高校學生享受同樣的學習和發(fā)展的基本權利,加強對民辦學生的關注和政策傾斜,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民辦高校發(fā)展。
(三)合理配置教育資源
國家在配置資源時應該優(yōu)先考慮中西部地區(qū)學校、普通學校、偏遠地區(qū)的學校,因為從羅爾斯正義觀的角度來看,雪中送炭是要優(yōu)先于錦上添花,即差異原則要向弱勢群體最少受惠者傾斜。因此,要加大對偏遠貧困地區(qū)、中西部地區(qū)學校、普通學校等落后地區(qū)的教育資源的投入的力度。同時,可以利用新媒體的渠道,實施高等教育資源在網絡平臺上的開放共享,不同高校不同地區(qū)不同學生群體之間都能通過網絡新媒體學習優(yōu)秀的課程,獲得優(yōu)秀的軟件資源。
(四)完善高等教育補償制度
高等教育補償主要是立足于高等教育的整體利益而言,對弱勢群體的教育進行補償,使弱勢群體普遍得到由教育所帶來的收益。第一,扶持和幫助弱勢群體。在當前的高等教育制度中,既要建設重點大學,但同時更應該關注高等教育一些普通高校、民辦學校、中西部高校、偏遠地區(qū)高校,教師資源及硬件設施的配置應向中西部地區(qū)高校、普通地方高校、民辦高校傾斜。第二,健全學生資助制度。適當降低或者補償中西部地區(qū)高校、偏遠地區(qū)地方高校、民辦高校的學生學費,解決低階層子女“入學難”問題,加大對貧困學生的“獎、助、貸”政策扶助力度,鼓勵高校設立獎學金和助學金,鼓勵社會設立獎學金和助學金。第三,實施平等的就業(yè)政策。建立規(guī)范統(tǒng)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反對各種就業(yè)偏見和歧視。
參考文獻:
[1]約翰·羅爾斯,正義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
[2]陳潭,胡曉,羅爾斯原則與高等教育公平的制度邏輯[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8(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