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語癥是腦卒中病人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在國內1/4的腦卒中病人患有言語功能障礙[1],常規(guī)的語言治療效果緩慢。近年來,經顱直流電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作為一種非侵入性腦刺激技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tDCS具有刺激面積大、操作簡單、不良反應小等優(yōu)點,用于治療包括腦卒中在內的各種神經系統(tǒng)疾病,而且在失語癥的治療中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tDCS由置于顱外的陰、陽極兩個電極片構成,可產生微弱的直流電,進而對大腦皮層功能產生影響。一般認為,陽極使皮質興奮性增高,陰極降低皮質興奮性[2],機制是當刺激的極性不同時,可引起皮質神經元靜息膜電位去極化或超極化[3],刺激電極的不同放置位置及不同極性,可以對失語癥病人的圖命名、聽理解、交流能力等能力產生不同的影響。
陽極刺激可以興奮大腦皮質,利用該特點,可以促進相應功能的恢復。汪潔等[4]研究了雙額葉經顱直流電刺激對圖命名的作用,該實驗研究中,tDCS體表刺激部位為:陽極、陰極刺激部位分別為左側Broca區(qū)及其右側對應區(qū),非作用電極位于對側肩膀。進行刺激的同時給予圖命名測驗,結果與假刺激組進行對照。表明部分病人右側對應區(qū)陰極刺激可以提高圖命名成績,但是只有左側Broca區(qū)陽極刺激可以顯著改善其圖命名能力。其原因可能是與左半球額葉語言區(qū)低灌注或者興奮性降低有關[5],該研究表明左側Broca區(qū)及其周圍區(qū)在失語癥的語言恢復中起著重要作用。
Kerstin Spielmann等[6]設置陽極刺激組及假刺激組,陽極電極片位于左額下回,另一電極位于對側眼眶。觀察病人的找詞、社會參與及口頭交流能力。結果表明,陽極組的觀察指標較對照組顯著提高。該研究表明左額葉對失語癥的恢復起到重要作用,一項fMRI顯示左額葉激活的程度與腦卒中后失語癥病人的命名正確率呈正相關[7]。陽極刺激增加了額葉皮質興奮性,改善了病人的命名能力,語言恢復至少是左半球殘存區(qū)起一定的作用。
肖露等[8]探討了經顱直流電刺激對腦卒中恢復期Broca失語癥病人的療效,對5例左額葉及基底節(jié)區(qū)腦卒中病人進行自身對照,分別進行陽極、陰極、假刺激3種刺激,電極片放置位置為左側Broca區(qū)、右眼眶上緣,進行圖命名評估,記錄其正確率,結果顯示實行左側Broca區(qū)陽極刺激時病人的圖命名平均正確率較高,表明左側Broca區(qū)在腦卒中失語癥的恢復中的意義非常重要,但是,刺激左側Broca區(qū)對于其他類型失語癥的恢復是否有意義仍需進一步的研究。
Marcus Meinzer等[9]分別用陽極刺激和假刺激作用于左側M1區(qū),在刺激前、刺激后及6個月后評估命名能力及交流能力,作用電極位于左側M1區(qū),另一電極位于對側眼眶。結果顯示,陽極刺激組各項測驗結果較對照組有明顯提高,而且組內前后對照顯示,陽極刺激組命名能力及日常交流能力均顯著提高,經顱直流電刺激重復刺激后,受試者的運動能力及認知能力提高可維持至12個月之后[10]??梢哉J為重復經顱直流電刺激可能有助于記憶力的增強及神經重塑,但仍需進一步研究證實。
對于經顱直流電刺激探查外側裂后部對失語癥恢復的作用,汪潔等[11]通過對7例腦卒中后恢復期失語癥病人進行語言評價,同時實施經顱直流電刺激,在無刺激、左PPR區(qū)和右PPR區(qū)陽極刺激三種條件下進行聽覺詞- 圖匹配、圖命名評價。結果顯示,陽極刺激左PPR區(qū)時,圖命名成績顯著改善。其機制可能是陽極刺激左側PPR區(qū)時激活相關語言區(qū),提高了病人的圖命名能力,再次表明腦卒中后失語癥的語言恢復是以左側半球殘存區(qū)的代償作用為主?;谝陨涎芯?,汪潔等[12]采用前后對照方法,分為A、B期,即語言治療和tDCS加語言治療。陽極電極置于左側外側裂后部周圍區(qū),陰極位于右肩。結果表明,A期后圖命名及聽覺詞- 圖匹配成績未見明顯改變,B期后上述兩項成績顯著提高,可能機制是由于陽極刺激提高了腦損傷周圍區(qū)的神經元興奮性,促進了語言功能的代償,該研究中圖命名能力的評價指標主要是物體圖命名。當物體圖命名能力改善后,若產生動作和動賓短語,將進一步改善病人的交流能力,而如何產生上述能力,成為后續(xù)治療的目標。汪潔等[13]繼續(xù)進行研究,采用自身對照A- B期設計,結果顯示,A期治療前后動作圖命名治療項和非治療項均無明顯改善。B期治療后動作圖命名的治療項和非治療項均見明顯改善,提示動作圖命名有泛化作用。陽極刺激可改善左側受損半球的功能,可能是建立了一個新的半球內或者半球間平衡,從而改善了語言能力。
汪潔等[14]對1例非流利型原發(fā)性進行性失語癥的病人進行tDCS治療,采用A1- B1- A2- B2的設計,治療前后對病人進行圖命名、詞朗讀等評估。結果顯示:A1后病人的各項評估未見明顯變化,而B1后病人上述成績顯著提高,且話語較前增多,言語清晰度也有所提高。分析原因,可能與皮質語言區(qū)的興奮性提高有關,且增加治療次數可能維持皮質興奮性,但仍需進一步證實。
左半球后部大腦皮質對命名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者將fMRI檢查病人正確命名時大腦后部最高激活區(qū)作為陽極刺激部位,陰極位于右側前額部。對10例大腦后部損傷的流利型失語癥病人進行經顱直流電刺激治療[15],將命名反應時作為觀察指標,結果顯示,治療項命名反應時增快,非治療項命名反應時無明顯變化。解釋其原因,可能是陽極刺激可導致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的釋放,從而促進新知識的學習[16],促進了病人命名能力的提高。
一般認為,陰極刺激可以抑制大腦皮質,但是,陰極刺激作為作用電極的研究較陽極刺激少。汪潔等[4]研究了雙額葉經顱直流電刺激對圖命名的作用,該實驗研究中,tDCS體表刺激部位有兩個:陽極刺激部位為左側Broca區(qū),陰極刺激部位為Broca右側對應區(qū)。進行電刺激的同時給予圖命名測驗,檢查結果與假刺激圖命名的結果進行對照。結果表明,部分病人顯示右側對應區(qū)陰極刺激可以提高圖命名成績,但左側改善更加明顯,右側大腦半球在恢復中的作用一直存在著爭議,對失語癥病人的fMRI觀察到右半球的額顳葉有激活現象[17]。但是這種激活常被解釋為語言加工系統(tǒng)的左半球損害導致的經胼胝體去抑制,是一種反常的反應,而不表示恢復[18]。
Dae Sang You等[19]將受試者隨機分成3組,陽極刺激左側Wernicke’s區(qū),陰極刺激右側Wernicke’s區(qū),以及假刺激組,治療前后均行語言治療,結果顯示,所有受試者的失語商、自發(fā)語、聽理解均有改善,但是陰極刺激右側Wernicke’s區(qū)的一組受試者聽理解改善最明顯。該研究與以往研究有所不同,但是其具體機制仍需進一步研究。
有研究表明,一些病人語言功能的改善與右半球激活有關[20]。當左半球語言功能受損嚴重時,右半球在恢復過程中可能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未受損的部分右半球區(qū)的語言加工過程可能被較大程度激活[21]。在失語癥的長期恢復中,右半球的募集作用不如左半球重建神經網絡更有效。
對失語癥的經顱直流電刺激治療研究表明,陽極刺激左側Broca區(qū)、左額下回可顯著改善圖命名能力;刺激左側M1區(qū)可改善詞- 圖匹配、圖命名、日常交流能力;刺激左外側裂后部周圍區(qū)可改善圖命名及聽理解能力;刺激大腦半球后部可提高病人命名反應時。而陰極刺激Broca右側對應區(qū)可降低對患側的半球間抑制,從而改善圖命名的準確性;刺激右側Wernicke’s對應區(qū)改善聽理解能力。tDCS作為一種非侵入性、操作簡單的腦刺激技術,而且可以與語言治療同時進行,近年來的相關研究層出不窮,但是缺乏對其近期效應的觀察及研究,具有廣闊的臨床研究及應用前景。
[1] 繆鴻石.康復醫(yī)學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809- 810.
[2] Nitsche MA,Paulus W.Excitability changes induced in the human motor cortex by weak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J].J Physiol,2000,527(Pt 3):633- 639.
[3] Liebetanz D,Nitsche MA,Tergau F,et al.Pharmac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mechanisms of transcranial DC- stimulation- induced after- effects of human motor cortex excitability[J].Brain,2002,125(Pt 10):2238- 2247.
[4] 汪潔,吳東宇,宋為群,等.雙額葉在線經顱直流電刺激對失語癥圖命名的作用[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4,29(1):31- 35.
[5] Reineck LA,Agarwal S,Hillis AE.“Diffusion- clinical mismatch” is associated with potential for early recovery of aphasia[J].Neurology,2005,64(5):828- 823.
[6] Kerstin S W,Mieke E,van de Sandt K,et al.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in post- stroke sub- acute aphasia: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Trials,2016,17:380- 386.
[7] Fridriksson J,Bonilha L,Baker JM,et al.Activity in preserved left hemisphere regions predicts anomia severity in aphasia[J].Cereb Cortex,2010,20(5):1013- 1019.
[8] 肖露,魏鳳芹,牟谷萼,等.經顱直流電刺激對腦卒中恢復期Broca失語患者圖命名能力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5,37(11):810- 813.
[9] Marcus M,Robert D,Robert L,et al.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motor cortex enhances treatment outcome in post- stroke aphasia[J].Brain,2016,139(4):1152- 1163.
[10] Meinzer M,Copland DA,Darkow R,et al.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over multiple days improves learning and maintenance of a novel vocabulary[J].Cortex,2014,50(1):137- 147.
[11] 汪潔,吳東宇,袁英,等.應用在線經顱直流電刺激探查外側裂后部對失語癥恢復的作用[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1,26(5):406- 410.
[12] 汪潔,吳東宇,袁英,等.左外側裂后部經顱直流電刺激對失語癥圖命名及聽理解作用的研究[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1,26(10):921- 924.
[13] 汪潔,吳東宇,袁英,等.左外側裂后部經顱直流電刺激對失語癥動作圖命名的作用[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3,28(2):119- 123.
[14] 汪潔,吳東宇,袁英,等.經顱直流電刺激對非流利型原發(fā)性失語癥語言功能的作用[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5,30(11):1112- 1117.
[15] Fridriksson J,Richardson JD,Barker JM,et al.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improves naming reaction time in fluent aphasia:a double- blind,sham- controlled study[J].Stroke,2011,42(3):819- 821.
[16] Fritsch B,Reis J,Martinowich K,et al.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promotes BDNF- dependent synaptic plasticity: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motor learning[J].Neuron,2010,66(2):198- 204.
[17] Weiller C,Isensee C,Rijntjes M,et al.Recovery from Wernicke’s aphasia:a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ic study[J].Ann Neurol,1995,37(6):723- 732.
[18] Price CJ,Crinion J.The latest on functional imaging studies of aphasia stroke[J].Curr Opin Neurol,2005,18(4):429- 434.
[19] Dae Sang You,Dae- Yul Kim,Min Ho Chun,et al.Cathodal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of the right Wernicke’s area improves comprehension in subacute stroke patients[J].Brain and Language,2011,119(1):1- 5.
[20] Thulborn KR,Capenter PA,Just MA.Plasticity of language- related brain function during recovery from stroke[J].Stroke,1999,30(4):749- 754.
[21] Heiss WD,Thiel A.A proposed regional hierarchy in recovery of post- stroke aphasia[J].Brain Lang,2006,98(1):118-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