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堂(建昌縣種畜禽監(jiān)督管理站 遼寧 葫蘆島 125300)
獺兔出血性敗血病又稱獺兔巴氏桿菌病,此病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一種常見急性傳染病。該病主要發(fā)生在2月齡以上的獺兔,危害極大。2015年建昌縣某獺兔養(yǎng)殖戶的兔群發(fā)生以體溫升高、打噴嚏、咳嗽、流鼻黏液、突然死亡為特征的病癥。根據臨床癥狀和病原學檢查診斷為獺兔出血性敗血病?,F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建昌縣某獺兔養(yǎng)殖戶飼養(yǎng)了200只黑色獺兔,由于飼養(yǎng)密度大,舍內潮濕,通風不良,加之天氣突變,于2015年10月9日見舍內5只獺兔咳嗽、打噴嚏、流鼻涕,有的運動失調,繼而其他獺兔也相繼發(fā)病并死亡,截止到10月15日,兔群共發(fā)病25只,死亡19只,發(fā)病率為12.5%,死亡率為9.5%。
對6只病死獺兔進行剖檢及病理學檢查。
剖檢的6只病死獺兔病理變化基本相似,其主要變化有呼吸道卡他性炎癥,鼻腔流出漿液性、黏液性和膿性分泌物。肺顏色暗紅,切面流出泡沫樣淡紅色液體,肝臟、腎臟腫大,質地脆弱。腸黏膜腫脹、出血并伴有黏性滲出物。
取病死獺兔心、肝、肺、腎及腸等病料切片進行鏡檢,見單個或多個散在排列的革蘭氏陰性著色的小桿菌。
取病死獺兔肝組織用生理鹽水配制1:10的混懸液接種健康獺兔2只,皮下注射2mL作為試驗組,再取2只健康獺兔,皮下注射2mL生理鹽水作為對照組,2天后試驗組獺兔死亡,而對照組獺兔仍然健康,剖檢試驗獺兔病理變化和實驗室檢測與自然發(fā)病獺兔相同。
根據臨床癥狀、病理剖檢變化和實驗室檢測診斷為獺兔出血性敗血病。
首先,對病死獺兔進行無害化處理;其次,用2%的氫氧化鈉溶液對獺兔籠舍進行徹底消毒,每日1次,連續(xù)消毒7日,同時隔離病獺兔,并對疑似患病獺兔用巴氏桿菌滅活苗緊急免疫接種。
病兔給予肌肉注射氟苯尼考注射液,每千克體重0.3mL,每日1次,連用2日。照此治療方法,兔群病情基本得到控制,10日后痊愈。
獺兔出血性敗血病是由于飼養(yǎng)管理不當或氣候驟變引起的一種群發(fā)性急性傳染病,因此在獺兔飼養(yǎng)生產過程中要加強營養(yǎng),注意飼養(yǎng)量和環(huán)境突變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