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轉(zhuǎn)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是一門基本功,通過朗讀,學生能夠理解課文內(nèi)容;通過朗讀,鞏固掌握并能夠深入領會文本所蘊含的思想與情感;通過朗讀,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乃至寫作能力都會得到提高。朗讀如此重要,仍有教師在課堂上不斷壓縮學生朗讀的時間,使得學生朗讀猶如“蜻蜓點水”,效果不佳,這也與新課標中所要求的背道而馳。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要重視朗讀,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讀,去感受,去思考,從感悟中升華情感,從各種形式的朗讀中培養(yǎng)學生語感。
一、以范讀為引領,精準導入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范讀成為一道風景線,盡管當前所倡導的是個性化閱讀,但是教師在課堂上的示范性朗讀也是必不可少的,恰當運用范讀,能夠成為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的引子,也可以讓學生從中聆聽中,聽出該篇文章如何表情達意,為學生自主進入到朗讀營造氛圍,并通過范讀引領學生領略文章的美,把握文章情感基調(diào),從而能夠快速、精準地進入到朗讀模式。范讀也有由淺入深的引領作用。首先是教師在上課伊始的初次范讀。雖然在預習中要求學生熟悉和理解本課文的生字詞,但是學生只是粗略了解,尚不能完全理解,尤其是對一些長句感到難懂,讀起來不知道如何付諸情感,把握基調(diào),正是需要課堂上教師“四兩撥千斤”的示范引領,因此,通過聆聽教師的范讀,起到正音的引導作用,學生可以避免自行朗讀時出現(xiàn)偏差。其次是,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更為容易地進入到文本之中,通過范讀來創(chuàng)設一個符合學生認知需求的語言情境,通過對文本中相關段落的范讀,學生受到感染和熏陶,與文章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從而為教師順利教學埋下了伏筆。
二、多形式朗讀,提質(zhì)增效
課堂上學生的朗讀可以通過多種形式進行,不拘一格。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促其與文本“親密接觸”,個性化朗讀,從而使得朗讀更為有效。
1.“放任自流”的自由朗讀
在課堂的初步感知環(huán)節(jié),自由朗讀成為常用的應用訓練方式,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喜歡的朗讀方式,不催促也不向?qū)W生提出過多問題,而是讓學生放開聲,想怎么讀就怎么讀,自由自在接觸文本,學生只需要借助上下文理解自己不太懂的詞語,進而讀通文意和了解大致文脈。教師不過多參與,只做恰當引導,以小組合作形式,讓組內(nèi)學生相互檢查朗讀,教師巡查,并就朗讀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給予糾正。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自由朗讀,自由交流,對文字的觸摸不存在阻隔,對語言美的感知越來越深入,朗讀興趣油然升起,熱情倍增。
2.找準感覺的示范朗讀
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少課文都有精彩的“點睛”之句,有的是描述人物,有的是描述事情,可以是某種修辭的經(jīng)典應用范例,也可以是作者傾情投注的強烈感情。在這些句子中,其語氣的強弱、節(jié)奏的把握、重音位置、停連部分都不盡相同,具體指導朗讀這類句子,就需要讓個別學生示范進行范讀,借以引導學生把握好朗讀的語感。朗讀對象可以選擇朗讀基礎好的,在教師的指點下,能夠讀出感覺的學生,以此為一個范本,讓其他學生學習和效仿,從而領會教師的朗讀指導。也可以選擇朗讀基礎弱的學生,通過范讀,教師一一指出其朗讀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正確引導,鼓勵學生大膽朗讀,最終找準感覺,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把握節(jié)奏、分清輕重、收放情感、學會朗讀,并建立朗讀信心。
3.普適性齊讀的朗讀
通過教師點名讓學生示范朗讀,教師做出指導,學生感悟領會文本含義和情感之后,齊讀則成為課堂朗讀中的又一精彩形式。教師要求學生要控制好自己的發(fā)音長短,利用“打拍子”方式訓練學生跟著節(jié)拍朗讀,防止走調(diào),在齊讀中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才能夠高效開展朗讀訓練。齊讀能夠讓課文中的重點句和短句所包含的情感充分得到體現(xiàn),讓文字的美在朗朗讀書聲中獲得詮釋。齊讀不能多用,否則會抑制學生的個性抒發(fā),也會阻礙其思維發(fā)展,所以要恰如其分的運用。
4.個性化的分角色朗讀
在語文教材中,有不少生動有趣的敘述類文章,這些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個性鮮明,學生可以分角色進行朗讀,從而通過對自己所朗讀的角色有著更為深入的觸摸,體會人物內(nèi)心活動和思想變化,理解程度更為精準。分角色朗讀比較常見于練習或者是提高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在掌握和體味人物角色的性格、情緒、思想之后,與角色融為一體,惟妙惟肖地發(fā)出個性化的聲音。這樣的朗讀,不僅增加的是一份趣味,還有這對文本的深度理解,對人物的精準定位,對情感基調(diào)的拿捏適度,當學生與文本相融,與作者共融,與角色共情時,就讀出了個性,讀出了文本所要展現(xiàn)的內(nèi)涵,由此,語文教學所要求的語言訓練和情感目標也就落到實處了。讓分角色朗讀更有新意和凸顯成效,同時,也可以進行表演朗讀,學生除了語言的掌握,還配以相應的動作,讓平面語言立體化,也讓學生欣賞了一出“劇目”,使文本內(nèi)容更為具象化,也更有代入感。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取材于課文的朗讀訓練,具有不可小覷的教化功能,具體采取何種朗讀形式,需要教師結(jié)合教學環(huán)節(jié)合理安排。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為深層次的理解文本,還能夠通過朗讀強化語感,在有聲語言的闡釋下,使得文本韻味更為生動,學生也在人文合一、人本合一的共情下,借助朗讀觸摸文本內(nèi)核、把握文本脈絡,從而習得語文知識,提高閱讀水平和思維能力,讓整個課堂生機勃勃,充滿靈動和智慧。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