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 茵,鐘碧瑩,林江英
(1.江門市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nèi)科,廣東 江門529020;2.江門市人民醫(yī)院 門診部,廣東 江門529020)
胃癌是世界范圍內(nèi)發(fā)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的惡性腫瘤,我國每年胃癌病死人數(shù)約為27萬人,約占惡性腫瘤致死人數(shù)的23%[1]。萎縮性胃炎是胃癌最重要的一種癌前狀態(tài),以胃黏膜上皮和腺體萎縮、胃黏膜變薄或伴有腸腺化生、幽門腺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為主要特征[2]。目前臨床上胃腸道黏膜病變主要通過鋇餐及內(nèi)鏡組織學檢查確診,其中鋇餐對于早期胃黏膜萎縮及原位癌的檢出率較低,而內(nèi)鏡活檢雖可確診,但其屬于有創(chuàng)操作,導致部分患者依從性較差[3]。血清學檢查是臨床上常用的檢測手段,在疾病的診斷及判斷病情方面有重要意義[4]。胃蛋白酶原是胃黏膜腺體所分泌的消化酶類,有研究[5]發(fā)現(xiàn),胃蛋白酶原檢查可用于胃癌及萎縮性胃炎的早期診斷,但臨床試驗對此結(jié)論的評價不一。本研究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120例胃部疾病患者及60例健康體檢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進行檢測,觀察其在萎縮性胃炎患者血清中的變化,為臨床萎縮性胃炎的診斷提供依據(jù),現(xiàn)將結(jié)果具體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因胃部不適就診的120例患者為觀察對象,納入標準:(1)經(jīng)胃鏡檢查及組織病理學檢查符合《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6]中慢性胃炎診斷標準;(2)年齡≥20歲;(3)同意參加本研究,且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排除肝腎功能障礙、心腦血管疾病及其他腸道疾病患者;排除胃癌及其他惡性疾病患者;排除近期服用抑酸藥、黏膜保護劑及其他影響本研究結(jié)果藥物患者。共篩選120例慢性胃病患者參加本研究,根據(jù)組織病理學檢測結(jié)果分為淺表性胃炎組(n=60)和萎縮性胃炎組(n=60),淺表性胃炎組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20-72歲,平均(43.2±6.7)歲;萎縮性胃炎組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20-75歲,平均(42.7±6.8)歲;按年齡又將萎縮性胃炎組分為青年組(n=20,年齡20-35歲),中年組(n=20,年齡36-59歲)和老年組(n=20,年齡60-75歲)。另選取同期接受健康體檢的60例志愿者為對照組,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20-74歲,平均(44.1±6.9)歲。各組受試人員性別構(gòu)成以及年齡分布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實施;入選患者及體檢者知情同意。
1.2研究方法
各組患者均于就診或體檢當天采集空腹靜脈晨血5 ml,室溫靜置30 min送檢,應用低速離心機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置于-80℃保存待檢。采用膠體金免疫層析法檢測血清PGⅠ、PGⅡ水平,檢測試劑盒購自北京九強生物公司;計算PGR= PGⅠ/PGⅡ。所有操作步驟均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1.3統(tǒng)計學方法
2.1各組血清PGⅠ、PGⅡ及PGR水平比較
萎縮性胃炎組患者血清PGⅠ及PGR水平均明顯低于淺表性胃炎組和對照組,血清PGⅡ水平則高于淺表性胃炎組和對照組,差異均具有顯著性(P<0.05);淺表性胃炎組和對照組患者血清PGⅠ、PGⅡ及PGR水平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1。
表1 各組患者血清PGⅠ、PGⅡ及PGR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淺表性胃炎組比較,#P<0.05
2.2不同年齡段萎縮性胃炎患者血清PGⅠ、PGⅡ及PGR水平比較
老年組患者血清PGⅠ及PGR水平低于青年組和中年組,血清PGⅡ水平則明顯高于青年組和中年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中年組患者血清PGⅠ及PGR水平顯著低于青年組,而血清PGⅡ水平則明顯高于青年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2。
表2 不同年齡段萎縮性胃炎患者血清PGⅠ、PGⅡ及PGR水平比較
注:與青年組比較,*P<0.05;與中年組比較,#P<0.05
2.3血清PGⅠ、PGⅡ及PGR對萎縮性胃炎的診斷價值
以萎縮性胃炎組為陽性組,以對照組和淺表性胃炎組為陰性組,分析PGⅠ、PGⅡ及PGR診斷萎縮性胃炎的臨床價值。PGⅠ診斷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818(95%CI為0.730-0.906),取PGⅠ<68.05 ng/mL為臨界值,其診斷敏感性為71.7%,特異性為81.7%;PGⅡ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766(95%CI為0.668-0.864),取PGⅡ>13.25 ng/mL為臨界值,其診斷敏感性為81.7%,特異性為60.8%;PGR診斷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889(95%CI為0.820-0.959),取PGR<3.09為臨界值,其診斷敏感性為83.3%,特異性為84.2%,見表3。
表3 血清PGⅠ、PGⅡ及PGR對萎縮性胃炎的診斷價值
圖1 各指標診斷萎縮性胃炎的ROC曲線
萎縮性胃炎是以胃黏膜腺體萎縮為主要癥狀的慢性炎癥過程,胃鏡下表現(xiàn)為黏膜紅白相間、血管顯露、皺襞消失或者胃黏膜呈小結(jié)節(jié)狀或顆粒狀。萎縮性胃炎多呈灶狀分布,首先由胃角小彎內(nèi)側(cè)開始,隨后影響胃體、胃竇;隨病情發(fā)展,胃部腺體功能衰退甚至消失,酶類合成異?;蚍置谑芟?。WHO將萎縮性胃炎視為胃癌的癌前狀態(tài),萎縮性胃炎患者多伴有腸上皮內(nèi)瘤變或上皮化生,對萎縮性胃炎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是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措施[7,8]。目前,病理學檢查是萎縮性胃炎診斷的主要手段,但其具有一定入侵性,對于老年人或其他有禁忌癥患者并不適合,因此,需要尋找一種更為安全有效的檢查手段[9]。
胃蛋白酶原是胃黏膜分泌的消化酶前體物質(zhì),主要分布于主細胞頂部,在胃泌素、胰蛋白酶及組胺等消化因子刺激下釋放進入胃腔,經(jīng)鹽酸修飾轉(zhuǎn)變?yōu)槲傅鞍酌竅10]。根據(jù)胃蛋白酶原的免疫原性可將其分為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兩個亞群,其中PGⅠ主要由胃底腺主細胞和黏液細胞分泌,胃癌前病變過程中,胃黏膜細胞萎縮、腸上皮化生及幽門腺化生等導致胃底腺大量喪失,血清中PGⅠ水平降低[11]。PGⅡ由胃賁門腺及十二指腸后幽門腺分泌,在創(chuàng)傷性胃炎、胃潰瘍等胃部疾病發(fā)生時,胰蛋白酶和脂肪酶刺激PGⅡ的分泌,導致PGⅡ水平持續(xù)升高[13,14]。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萎縮性胃炎組患者血清PGⅠ及PGR水平均明顯低于淺表性胃炎組和對照組,血清PGⅡ水平則高于淺表性胃炎組和對照組;而淺表性胃炎組和對照組患者血清PGⅠ、PGⅡ及PGR水平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提示萎縮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譜有較大變化。另外,隨著年齡的增加,萎縮性胃炎患者血清PGⅠ及PGR水平呈明顯降低趨勢,PGⅡ水平則呈逐漸升高趨勢;其原因可能與患者長期不良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有關(guān),中老年人群由于生活工作原因,食物單一、營養(yǎng)缺乏及Hp感染等原因造成胃黏膜修復功能降低,胃黏膜上皮增殖異常、腺體萎縮,從而導致胃蛋白酶原表達異常[15]。ROC曲線分析顯示,PGR的ROC曲線下面積在三者中最大,其對萎縮性胃炎的診斷敏感性為83.3%,特異性為84.2%;其次為PGⅠ(AUC為0.818,敏感性為71.7%,特異性為81.7%);PGⅡ的ROC曲線面積最小(AUC為0.766,敏感性為81.7%,特異性為60.8%)提示胃蛋白酶原檢測對萎縮性胃炎的診斷具有很好的診斷價值,可用于萎縮性胃炎的臨床篩查。
[1]章武戰(zhàn),章國東,陳俊華.胃蛋白酶原Ⅰ、Ⅱ測定在胃癌早期診斷中的研究[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4,24(12):1718.
[2]周 軍,車虎森,何雪琴,等.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在慢性萎縮性胃炎篩查中的應用價值[J].疑難病雜志,2014,13(10):1073.
[3]魏 華,張蕾蕾,李 艷,等.PGⅠ、PGⅡ、G-17和Hp IgG抗體篩查慢性萎縮性胃炎和胃癌的價值[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6,32(9):1360.
[4]王雪華,曹 燕,張劍宏,等.血清胃蛋白酶原聯(lián)合胃泌素測定在胃癌及萎縮性胃炎中的診斷價值[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5,9(10):1824.
[5]Shafaghi A,Mansour-Ghanaei F,Joukar F,et al.Serum gastrin and the pepsinogen Ⅰ/Ⅱ ratio as markers for diagnosis of premalignant gastric lesions [J].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14,14(6):3931.
[6]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2年,上海)[J].中華消化雜志,2013,33(1):5.
[7]徐 斌,黃玉凱,周 進.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胃鏡下表現(xiàn)與病理診斷對照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4,12(9):1388.
[8]Song H,Ekheden IG,Zheng Z,et al.Incidence of gastric cancer among patients with 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in a low risk Western population [J].BMJ,2015,351:h3867.
[9]馬亞楠,李夏雨,李倩倩,等.血清胃蛋白酶原在胃部疾病中的研究進展[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3,7(23):10957.
[10]李 娜.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篩查胃癌及萎縮性胃炎[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4,19(3):141.
[11]黃 山,洪燕英.免疫比濁法測定體檢人群胃蛋白酶原水平與年齡和性別的關(guān)系[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3,20(6):407.
[12]Terasawa T,Nishida H,Kato K,et al.Prediction of gastric cancer development by serum pepsinogen test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seropositivity in eastern asian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PLoS One,2014,9(10):e109783.
[13] 蔣振華,丁 輝,崔艷霞,等.空腹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對萎縮性胃炎的診斷價值[J].中華胃腸內(nèi)鏡電子雜志,2016,3(3):112.
[14]劉京運,金世祿.慢性萎縮性胃炎患病率與年齡的關(guān)系及發(fā)病的影響因素[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17,32(1):152.
[15]曹雪源,賈志芳,馬洪喜,等.血清抗幽門螺桿菌IgG抗體、胃蛋白酶原水平與胃癌發(fā)病的相關(guān)性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2,16(6):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