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靜雯
在音樂教學中如何體現(xiàn)“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的理念,是中學音樂教育的重要價值觀。民族音樂是音樂文化的“母語”,在中學音樂教育中融入本土民族民間音樂意義重大,且十分必要。貴州省是一個多民族音樂文化極為豐富的地區(qū),當地學校在普及和傳承民族音樂的教學中,對學生愛家鄉(xiāng)、愛民族、愛祖國的情感進行了培養(yǎng)。在此,主要探討了貴州民族音樂——“花燈”(主要指花燈調、花燈歌舞)進入音樂課堂的必要性和策略。
一、歷史回顧及現(xiàn)狀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省份,各民族音樂扎根民間,相互交融,淵源深遠。其中,漢族的花燈歌舞、侗族的大歌、苗族的飛歌、布依族的小歌尤顯民族特色,充滿了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和民族風韻。這些民歌清新靚麗、悅耳動聽,為貴州各族民眾所喜愛和傳唱。
改革開放以來,貴州民族音樂又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侗歌唱進了中小學課堂,唱出了山寨,唱出了國門,蜚聲海內外;花燈歌舞沖出貴州,沖出國門,唱到了維也納;布依小歌也唱到了全國青歌賽的舞臺。如今,貴州花燈、侗族大歌等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貴州花燈進入課堂的必要性
近年來,貴州省、市、縣的文化部門為弘揚地方民族音樂創(chuàng)作出了不少好作品,如絢麗多彩的歌舞《多彩貴州》,在國內外名聲大噪,成為對貴州有力的宣傳;大型花燈歌舞音詩《風景這邊獨好》,唱到了維也納?!逗没t》《情姐下河洗衣裳》《桂花開放幸福來》等一批貴州民歌唱遍了國內的眾多地方。但回顧貴州本地的音樂基礎教育,卻并不理想。要夯實貴州民族音樂普及傳承的基礎,必須從娃娃抓起,從中小學生抓起,從中小學的音樂課堂起步。
為普及傳承民族音樂文化,貴州黔東南州的各級學校已把侗族大歌引進了當地中小學課堂,開設了侗歌班;獨山縣把花燈作為當地音樂文化的名片,也唱進了中小學音樂課堂,為貴州省民族音樂的普及傳承開了個好頭。但在貴陽和省內其他地、縣,很多中小學生對貴州民族音樂一無所知,更不知貴州花燈為何物,花燈發(fā)源地的中小學生幾乎無人能唱花燈調。愛好音樂的年輕人更熱衷于流行音樂,小學生也哼著流行歌曲,幼兒園的娃娃也隨著流行音樂手舞足蹈。年輕一代對本地本民族音樂因無從了解而一無所知,導致貴州民族音樂,特別是貴州花燈瀕臨傳承斷裂,后繼無人,令人擔憂。貴州省普通高中音樂課標中明確指出:民族音樂是音樂文化中的“母語”,音樂文化是最能代表一個民族的本質和文化特征的文化現(xiàn)象,“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應是音樂教育的重要價值觀??梢?,把貴州民族音樂融入中學課堂意義深遠,十分必要且刻不容緩。
三、貴州花燈進入課堂的策略
高中《音樂鑒賞》第三單元“音樂與民族”特別強調:“感受體驗音樂的民族文化特征,認識理解音樂與人民生活,勞動習俗的關系,是一項重要的學習內容,以各民族的民歌和民樂為切入點,在音樂鑒賞和探究活動中,去體驗我國不同民族民間音樂的風格特點和韻味,對民族音樂文化進行初步的研究,樹立平等、多元的文化價值觀?!?/p>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貴州省文化教育部門曾編制《貴州省音樂鄉(xiāng)土教材》,讓省內中學就音樂教育進行實驗實踐。其中,收集了《好花紅》《我愛貴州》《桂花開放幸福來》《阿西尼西》和《踩新臺》等貴州花燈,貴陽市的中學還舉辦過校際歌詠比賽,歌唱貴州、贊美家鄉(xiāng)。當時的中學生都會唱幾首貴州民歌和貴州花燈調,直到幾十年后的今天,許多六七十歲的老人也還不時哼唱著兒時唱順口了的貴州歌謠,這充分說明了貴州民族音樂進入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可行性。
在高中《音樂鑒賞》中收錄了貴州苗族的飛歌《歌唱美麗的家鄉(xiāng)》,雖然這對于學生來說,只能是管中窺豹,僅見一斑,但這種拋磚引玉式的牽引,也正好給音樂教師留下了廣闊的拓展空間。人們對貴州民歌的認識和了解多限于苗族飛歌、侗族大歌等,而對于貴州漢族民歌代表的花燈調所知甚少。在這里,以貴州花燈《踩新臺》為例,對本土音樂進課堂的初步教學進行嘗試、探索。
首先,利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讓學生欣賞大型花燈歌舞音詩《風景這邊獨好》,讓他們了解花燈的表演形式、音樂特征,之后通過介紹花燈的歷史、來源、流行地區(qū)等,讓學生了解花燈的發(fā)展概況(花燈是以花燈歌舞、演唱為基礎,歷經數百年的嬗變而逐漸形成的)。貴州花燈迄今已形成了東南西北“四路花燈”:東路在銅仁、印江、思南等地,南路在都勻、貴定、惠水等地,西路在安順、普定、平壩等地,北路在遵義、湄潭、桐梓等地。流行地域主要在省內各地、縣及部分少數民族地區(qū)。
然后,在學生欣賞大型花燈歌舞音詩《風景這邊獨好》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哼唱該作品的序曲《盛世花燈》,其主旋律就來自于即將學習的歌曲《踩新臺》,在此鋪墊下,學習《踩新臺》就不再是難事。通過學習,學生了解了這首花燈調,甚至是花燈這種音樂形式的音樂特征:貴州花燈是貴州成形最早、傳播最廣的地方戲曲劇種,在貴州農村鄉(xiāng)鎮(zhèn)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是貴州廣大民眾喜聞樂見的一種“草根藝術”?!恫刃屡_》是演出花燈歌舞的“開臺調”,在傳統(tǒng)習俗中,一唱花燈調就要踩新臺,以花燈歌舞表達祝賀。該曲曲調優(yōu)美,表達了歡樂喜慶的情感,為接下來的演出營造了良好的氛圍,是一臺花燈歌舞的序曲。曲中的襯詞“踩之二嘛喲”“哎呀依喲”是貴州花燈的一大特色,是為豐富唱詞的色彩而加入的“花絮”,是貴州花燈的又一原生態(tài)特征,是體現(xiàn)“燈味兒”的又一重要符號。
最后就花燈歌舞的表演形式、舞步、使用的道具、服裝、樂器等與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讓學生親身體驗貴州花燈的韻味及魅力。
當真正走進了多姿多彩的貴州民族民間藝術殿堂時,學生們都被這些優(yōu)美的藝術形式所折服。通過學習,學生不僅了解了家鄉(xiāng)民族民間音樂,而且還體會到了貴州人民善良樸實的優(yōu)秀品質,以及他們樂觀向上的精神。學生們在歌聲中弘揚民間音樂文化,讓全國人民、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我們的民族是優(yōu)秀的民族,是歌聲美妙的民族。
如今,把貴州民族音樂引入中小學課堂,夯實本土民族音樂傳承的基礎,已成為中小學音樂教育者責無旁貸的使命。在信息時代,貴州民族音樂的傳承、發(fā)展也應與時俱進。各??山⒕W絡平臺、信息網站,暢通信息,資源共享,共同為弘揚貴州民族音樂的美好未來而不懈努力。
(責任編輯 張慧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