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潤宏
(安徽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安徽 蕪湖 241002)
西北大學(xué)李浩教授所著的《唐代園林別業(yè)考錄》一書對唐代文人或文人記載的時人園林別業(yè)情況作了全盤考索,該書所錄河?xùn)|道的情況如下。
河中府:任中丞河亭(任畹)、中條別業(yè)(司空圖)、中條山草堂(王龜)、條山茅齋(姚氏)、永樂閑居(劉評事);絳州:王績園林;太原府:太原山亭(張弘靖)、龍泉亭(盧汝弼)、王御史別墅;晉陽別墅(后漢高祖皇后李氏)、西洛別業(yè)(李崧)[1],共計十一處。
另外作為河?xùn)|道與河南道界山的王屋山別業(yè)的情況見于河南道一節(jié),有:王屋山第(李嶠)、王屋別業(yè)(胡象)、王屋山隱居(劉禹錫家兄)、王屋山隱居(劉使君)、王屋天壇別墅(鄭氏)、青蘿齋(岑參)[1]。以上考錄未臻完備,現(xiàn)筆者據(jù)唐代詩文,增補如下。
李商隱在詩《過故府中武威公交城舊莊感事》中云:“信陵亭館接郊畿,幽象遙通晉水祠。日落高門喧燕雀,風飄大樹撼熊羆。新蒲似筆思投日,芳草如茵憶吐時。山下只今黃絹字,淚痕猶墮六州兒?!?《全唐詩》[2]卷五四一[注]本文所引之唐詩如無特殊說明,均出自《全唐詩》,為引述方便,下文引用時只括注卷數(shù)。)詩題中的“交城”和詩文中的“晉水祠”都指明了“舊莊”位于河?xùn)|道太原府,這是沒有疑問的,只是詩題中的武威公究竟指誰不甚明了。明末清初朱鶴齡注認為武威公即李商隱岳父王茂元,其注被《全唐詩》編者所采信,對今注影響甚大。后清乾隆間馮浩《玉谿生詩集箋注》認為朱注非是,武威公當為李光顏。民國張采田作《玉溪生年譜會箋》,又先后提出武威公乃盧弘正(止)或石雄兩種說法,其中盧弘止一說被聶石樵、劉學(xué)鍇、余恕誠等學(xué)者所認可。葉蔥奇《李商隱詩集疏注》中對諸種說法作了考辨,認為“武威公實為石雄,題中‘府’字實‘河’字形近之誤”,又解釋說“此篇則因石雄忠義,竟為牛黨白敏中等排擯致死。詩人深恨牛黨當時氣焰囂張,特于題中標明‘感事’,蓋不獨緬懷其人,實有感于當日之事”[3]。筆者從葉說。李商隱此詩中“風飄大樹”“淚痕猶墮”等語詞流露出凄苦慨然的悲涼情感,分明是想到黨爭的殘酷往事而悲從中來。據(jù)此詩可知,太原府交城縣有武威公石雄莊園。
杜甫有詩《過宋員外之問舊莊》:“宋公舊池館,零落守陽阿。枉道祗從入,吟詩許更過。淹留問耆老,寂寞向山河。更識將軍樹,悲風日暮多?!?卷二二四)杜甫經(jīng)過以前宋之問的池苑館舍,但看到建筑群已經(jīng)“零落”破敗了。詩歌開篇就交代了宋之問池館所在的地點,即“陽阿”,那么陽阿在于何處呢?北京大學(xué)考古系教授葛英會在《成湯、大濩與濩澤、陽阿》一文有詳細考證,文中說“濩澤……見于唐太宗貞觀年間成書的《括地志》,唐初澤州所轄,有濩澤而無陽城。據(jù)《太平寰宇記》,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廢濩澤置澤州,縣地改稱陽城縣。濩澤之稱,歷史悠久,改稱陽城,倍覺突兀。河?xùn)|陽城名稱緣起,當另有緣由。于此,引起我們關(guān)注的是,漢班固《漢書·地理志》上黨郡有陽阿縣,與河?xùn)|郡濩澤縣相毗鄰,《后漢書·郡國志》上黨郡陽阿為侯國。此后兩晉至南北朝,該縣幾經(jīng)廢置,到隋代一統(tǒng)之后,陽阿之稱已不復(fù)見。此距唐天寶元年置陽城縣在150年上下”[4]??芍瓣柊ⅰ蹦颂拼鷿芍轂C澤縣在漢代的地名,后濩澤縣改稱陽城縣,陽城之名沿用至今?!瓣柊⒖h故城,在今山西陽城縣西北?!盵5]杜甫詩說宋之問的舊莊守著陽阿,說明宋之問池館在澤州濩澤縣。考宋之問的籍貫,《新唐書》(卷二〇二)中《文藝傳·李適傳附宋之問傳》載“宋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汾州人”[6],汾州即今山西省呂梁市汾陽市,可知宋之問在澤州擁有一處莊園是可能的。
薛能有詩《留題汾上舊居》:“鄉(xiāng)園一別五年歸,回首人間總禍機。尚勝鄰翁常寂寞,敢嫌裘馬未輕肥。塵顏不見應(yīng)消落,庭樹曾栽已合圍。難說累牽還卻去,可憐榆柳尚依依?!庇帧稇逊谏吓f居》:“素汾千載傍吾家,常憶衡門對浣紗。好事喜逢投宿客,刈田因得自生瓜。山頭鼓笛陰沉廟,陌上薪蒸突兀車。投暗作珠何所用,被人專擬害靈蛇?!?卷五五九)宋人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可能據(jù)此二詩稱薛能為汾州人,后《唐詩紀事》《唐才子傳》等皆從之。今人馬斗全《薛能籍里辨》一文從薛能自己的詩歌出發(fā),質(zhì)疑了晁公武的說法,并考證“薛能非汾州人,而為蒲州(即河?xùn)|,今晉南運城地區(qū))人”[7]。岳五九據(jù)薛能《夏日蒲津寺居》詩中“故國有如夢”句稱“蒲津為黃河津渡名,在山西永濟縣西,故國即故鄉(xiāng)”,故薛能籍貫“應(yīng)在河?xùn)|郡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一帶)更可信”[8]。趙素青則認為“薛能為蒲州‘汾陰人’即今萬榮縣更為接近現(xiàn)實”[9]。楊丹丹也認為“薛能為蒲州汾陰人,也即河?xùn)|汾陰人”[10]。綜合薛能自己的詩作和研究者們的考證來看,薛能詩中的“鄉(xiāng)園”“吾家”位于河?xùn)|道蒲州是較為可靠的。筆者在此所以稱薛能汾上舊居為山居,蓋因其詩《懷汾上舊居》有句“山頭鼓笛陰沉廟,陌上薪蒸突兀車”,可知薛能宅院中能望見山頭。又薛能有詩《早春歸山中舊居》:“茫茫驅(qū)匹馬,歸處是荒榛。猿跡破庭雪,鼠蹤生甑塵。開門沖網(wǎng)斷,掃葉放苔勻。為惜詩情錯,應(yīng)難致此身”(卷五五八)。另一同題詩作別題《寓居有懷呈舊知》:“綠草閉閑院,悄然花正開。新年人未去,戊日燕還來。雨地殘枯沫,燈窗積舊煤。歸田語不忘,樗散料非才?!?卷五五八)以上四詩中,《懷汾上舊居》中的“刈田”“陌上”與《寓居有懷呈舊知》的“歸田”等語詞指稱含義相近,《留題汾上舊居》中的“庭樹”“榆柳”與《早春歸山中舊居》的“掃葉”、《寓居有懷呈舊知》的“樗”等詞匯均有密切聯(lián)系?!伴松⒘戏遣拧钡牡涔蕘碓从凇肚f子·逍遙游》中惠子對莊子說的話“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大而無用”[11],這與《留題汾上舊居》的“庭樹曾栽已合圍”詩意暗合??梢娺@四首詩可以通讀通解,說的都是薛能山中居宅的情況。另者薛能寫于外地的《秋夜旅舍寓懷》稱“庭鎖荒蕪獨夜吟,西風吹動故山心”(卷五五九),可見薛能遠在他鄉(xiāng)懷念故鄉(xiāng)的山。又有《新竹》詩說:“柳營茅土倦粗材,因向山家乞翠栽。清露便教終夜滴,好風疑是故園來?!?卷五五九)薛能向山野人家討要竹子來栽種,竹林間吹來的風好似故園一般,可知詩人的故園確乎應(yīng)在山家。查山西省地形圖可知,蒲州(即今運城市境內(nèi))的山地主要為中條山脈的西沿,唐人呼之為“中條”或“條山”。
李賀有詩《潞州張大宅病酒,遇江使,寄上十四兄》:“秋至昭關(guān)后,當知趙國寒。系書隨短羽,寫恨破長箋。病客眠清曉,疏桐墜綠鮮。城鴉啼粉堞,軍吹壓蘆煙。岸幘褰沙幌,枯塘臥折蓮。木窗銀跡畫,石磴水痕錢。旅酒侵愁肺,離歌繞懦弦。詩封兩條淚,露折一枝蘭。莎老沙雞泣,松干瓦獸殘。覺騎燕地馬,夢載楚溪船。椒桂傾長席,鱸魴斫玳筵。豈能忘舊路,江島滯佳年?!?卷三九二)觀此詩所描寫的張大宅景色,可知這是一個規(guī)模較小的園林。主人張大在營建宅院時有意識地配置了一些人造景觀,院子里還栽種了梧桐、蘭、莎草、松樹等植物,其中莎草是半水生植物,常生長于泥沼濕地上,據(jù)此可推知“枯塘臥折蓮”極可能是張大宅院中的人造景觀。張大即李賀另一首詩《酒罷張大徹索贈詩》(卷三九一)中提到的張徹。張徹如今雖無詩文傳世,但也是進士及第,屬于文人行列,白居易和韓愈等人的詩中都有提及。韓愈后來還將堂侄女嫁與張徹,并在其亡故后作墓志銘和祭文。李賀寫作《酒罷》和《病酒》二詩時,張徹正在河?xùn)|道潞州任職昭義軍節(jié)度使掌書記,時在元和九年至十一年(公元814—816年)間[12]。
樊宗師有文《絳守居園池記》,收錄于《全唐文》(卷七三〇),文中所記乃絳州太守所居之園池景況。樊宗師于唐穆宗長慶年間徙絳州刺史[13],長慶三年(公元823年)五月十七日寫作此文。這篇文章文辭極為艱澀難懂,正屬韓愈所謂佶屈聱牙一類,因其句讀難通、字詞古奧,反而引得眾人競相作注,“故好奇者多為之注”[14],歷代注釋者有十余家之多[注]關(guān)于歷代學(xué)者注釋此文的情況,可參彭小樂《〈絳守居園池記〉校注》緒論之“研究現(xiàn)狀”一節(jié),華中科技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09年,第2-5頁。?!端膸炜偰俊穼υw仁舉等《絳守居園池記注》所作提要稱:“是文乃長慶三年宗師官絳州刺史,即守居構(gòu)園池,自為之記。”[14]按《四庫提要》此說略有不妥,易使不知其詳者誤解。絳守居園池其實是絳州歷代行政長官在其官署所在地修建的園林,始建自隋代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注]宋薛仲孺《梁令祀記》記載“開皇十六年,內(nèi)軍將軍臨汾縣令梁軌以亢陽頻災(zāi),遂跡晉之故道,審勢逗絕,疏源分派,乃開渠十二,率灌田五百頃,貫刺史牙城,蓄為池沼,迤邐閭落,浹洽園圃,歲無旱憂”,此即絳守居園池構(gòu)園之始。薛仲孺所記見岑仲勉《絳守居園池記集釋》,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編輯委員會編輯《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9冊,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第541頁。,并非長慶三年樊宗師任絳州刺史后才在官衙居地“構(gòu)園池”。樊宗師在《絳守居園池記》中說:“考其臺亭沼池之增,蓋豪王才侯襲以奇意相勝,至今過客尚往往有指可創(chuàng)起處,余退常吁,后其能無,果有不,補建者?!盵15]此為清初學(xué)者孫之騄的句讀,筆者以為其結(jié)尾當作疑問句“后其能無果有不補建者?”意為“我的后任者當中難道不會再有繼續(xù)補建這座園林的人了嗎?”雙重否定意為肯定,說明樊宗師認為他的繼任者還會繼續(xù)修補、建構(gòu)這座園林,這也說明樊宗師自己亦參與了歷代絳守“補建”“其臺亭沼池之增”的過程。經(jīng)過樊宗師的經(jīng)營,長慶三年絳守居園池的景象已是:水沼縱橫(“水引古,自源卅里,鑿高,槽絕,竇墉,為池溝沼渠瀑潨潺終出”),亭臺聳立(“大小亭饾池渠間,走池堤上亭前后”),植被茂密(“莎靡縵,蘿薔翠蔓紅刺相拂綴”“有槐屃護,郁蔭后頤”“有栢蒼官青士,擁列與槐朋友,巉陰洽色”“棃壑撓撓收窮”“煙潰靄褧桃李蘭蕙”),鳥語花香(“樵途塢徑幽委,蟲鳥聲無人”)[15]。因此可以說,河?xùn)|道絳州的絳守居園池是隋唐時期一座典型的中國北方官修園林,擁有水渠交錯、亭臺并立、花木芬芳的秀麗景色,唐代歷任絳州刺史長官對居園池的不斷增修營建,體現(xiàn)了唐代文人士大夫?qū)ψ匀簧剿突ú菹x鳥的喜愛,也反映出文人試圖將自然景物微縮化、人工化的匠心與嘗試。
呂溫有詩《題從叔園林》:“阮宅閑園暮,窗中見樹陰。樵歌依野草,僧語過長林。鳥向花間井,人彈竹里琴。自嫌身未老,已有住山心?!?卷三七一)此詩略有爭議,因其重見于《全唐詩》(卷二八五)李端名下,題作《題從叔沆林園》。岑仲勉先生《讀全唐詩札記》有過辨證:“前二冊盧綸有《題李沆林園》,沆姓李則端稱從叔正合,殆非呂溫詩也。”[16]清代藏書家顧廣圻跋《呂衡州集》稱:“此外如《文苑英華》……三百十七卷《題從叔園林》詩,集所未見,今恐失真,皆不取入。”[17]筆者按,《文苑英華》編于宋初,彼時編者所見之典籍必較后人為多為善,不可據(jù)“理校”而斥《英華》之非,且考李沆其人,除盧綸詩外未見于唐代文獻,歷史上之李沆以北宋太宗朝的宰相最為著名。研究李端的學(xué)者們?nèi)绺佃?、蔣寅、喬長阜等在考索李端家族成員時,提到李端的從叔,僅稱李嘉祐,而無一言涉及李沆[注]如周燕《李端詩歌研究》稱“端為詩人李嘉祐從侄,李嘉祐有《送從侄端之東都》”,河北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07年,第3頁,該頁作者自注稱對李端生平的論述主要參考了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李端考》及蔣寅《大歷詩人研究》的成果。程冰《李端及其詩歌研究》稱“從叔李嘉祐,曾寫有《送從侄端之東都》”,首都師范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09年,第6頁,作者在文中亦稱參考了傅璇琮文、蔣寅文及張國浩《略論李端的生平及詩歌創(chuàng)作》、喬長阜《李端生平考述》等已有成果。楊雪《李端及其詩歌研究》稱《舊唐書》《新唐書》《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唐才子傳》等古籍對李端生平的記載“多只言片語,只是言及李端之子及從叔李嘉祐之事,對其生平經(jīng)歷并沒有過多說明”,南京師范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10年,第4頁。。楊雪論文《李端及其詩歌研究》據(jù)兩《唐書》考證出李端《送別駕赴晉陵即舍人叔之兄》一詩中的“叔”與“叔之兄”分別為李端的從叔曾任中書舍人的李紓,以及曾任金州刺史的李縱[18],以上李端的叔父輩李嘉祐、李紓、李縱諸人,除唐詩外,均別見于唐代其他文獻,而李沆則除一詩題外別無所見,甚可疑也。又,考呂溫之家世,其從叔名沆者可以確考。白盛友依據(jù)《元和姓纂》《呂衡州文集》《虞邑西鄉(xiāng)呂氏宗譜》等文獻考證,呂溫曾祖名呂崇嗣,崇嗣生呂延之、呂從之,延之生呂渭,從之生呂沆,呂渭生呂溫,呂沆無子,“呂沆為呂渭的表兄弟(引者按,當作堂兄弟)、呂溫的從叔,呂延之的弟弟從之的兒子”[19]。張秀萍《呂溫及其文探微》針對呂沆之名說“《全唐文》作呂沅,沅應(yīng)為沆字之誤”(引者按,見于《全唐文》卷六三一),又說“呂沆‘志于文學(xué)’,對呂溫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有比較大的影響”[20]。張秀萍文提到的“志于文學(xué)”出于呂溫在呂沆病故后所作《唐故福建觀察巡官前侯官縣尉東平呂府君權(quán)殯記》,其文曰:“府君諱沆,字君夢,河?xùn)|人。祖崇嗣,高尚邱園,不應(yīng)徵辟??紡闹?,皇朝左贊善大夫。府君性重厚寡言,志于文學(xué),而不炫耀,尤好神仙景化之事。雖迫親故,時或從人,而焚香練氣,常澹如也。與從子某少同游處,有疏阮之契。洎某出守湘中,府君以山水之樂,遠來依憩,不幸遇暴疾,元和五年七月二十二日終于衡州官舍。嗚戲!知命之年,未娶無嗣,家童護奠,旅櫬單歸,追懷平昔,何可勝痛”[17]。這段文字中有幾個重要信息:其一,呂沆是河?xùn)|人,故鄉(xiāng)在河?xùn)|道;其二,呂沆的祖父在鄉(xiāng)野園林間隱居,不接受朝廷的征辟;其三,呂沆與父親均做過唐代的中層官吏,家境應(yīng)當不差;其四,呂沆性格澹然,喜好山水,追慕神仙;其五,呂溫用“疏阮之契”形容自己與呂沆的關(guān)系,將二人比作晉代竹林七賢中的阮籍、阮咸叔侄,可見二人關(guān)系極為融洽,呂溫描述的呂沆性情等信息真實可靠。另呂溫《祭侯官十七房叔父》有言“河中大塋,禮合歸祔”[17],可知呂沆死后歸葬于河?xùn)|道河中府祖墳。綜合以上信息來看,呂沆在河?xùn)|道河中府確有園林,是其祖父呂崇嗣開始營建的,呂沆本人也以山水為樂,想必很好地繼承了祖父的丘園。至于呂溫題呂沆園林的詩,雖有版本記錄的差異,稍可疑議,但其文辭是可信的,且“阮宅”之稱也合于他們“疏阮之契”的情誼。觀呂溫之行跡,雖常年在外地做官,但有時也回河中故鄉(xiāng),如其有詩《河中城南姚家浴后題贈主人》(卷三七〇),可知他確有游玩并題詠從叔園林的時機。清雍正《平陽府志》(卷三六藝文志第五)也收錄了呂溫“阮宅閑園暮”一詩[21]。總之,不論呂溫《題從叔園林》詩之真?zhèn)危瑫x南有呂沆家族之丘園,是確實的。
李商隱曾在河?xùn)|道河中府永樂縣閑居過一段時間,其詩歌中詩題明確出示永樂地名的有五首,即:《永樂縣所居一草一木無非自栽,今春悉已芳茂,因書即事一章》《所居永樂縣久旱,縣宰祈禱得雨,因賦詩》《四年冬,以退居蒲之永樂,渴然有農(nóng)夫望歲之志,遂作憶雪,又作殘雪詩各一百言,以寄情于游舊,憶雪》《四年冬,以退居蒲之永樂,渴然有農(nóng)夫望歲之志,遂作憶雪,又作殘雪詩各一百言,以寄情于游舊,殘雪》《大鹵平后,移家到永樂縣居,書懷十韻寄劉、韋二前輩,二公嘗于此縣寄居》(卷五四〇、五四一)。由以上詩題的文字可知,李商隱并非只是暫居于此,而是懷著“農(nóng)夫之志”、退隱之心,在永樂縣營建住宅閑居的。據(jù)學(xué)者考證,李商隱閑居永樂期間的詩作,無爭議者有二十六首[注]這是李保定對比張采田、劉學(xué)鍇、余恕誠等學(xué)者考訂成果后統(tǒng)計出的數(shù)字。參見李保定《李商隱永樂閑居詩研究》,山西師范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09年,第15頁。。這二十六首詩中,包括《小桃園》和《小園獨酌》兩首,其中《小桃園》寫道“送客出墻繁”(卷五四〇),這就說明了詩人李商隱就是小園的主人。可見李商隱在永樂期間,營建了小規(guī)模的園林居住。李商隱頗為重視對小園的建構(gòu)與裝點,主要表現(xiàn)為在園中種植各種花草樹木。李商隱退居永樂,自稱“農(nóng)夫”,所居小園中的一草一木都是他親自栽種的?!兑驎词隆穼懙溃骸笆址N悲陳事,心期玩物華。柳飛彭澤雪,桃散武陵霞。枳嫩棲鸞葉,桐香待鳳花。綬藤縈弱蔓,袍草展新芽。學(xué)植功雖倍,成蹊跡尚賒。芳年誰共玩,終老邵平瓜。”(卷五四〇)《小園獨酌》寫道:“柳帶誰能結(jié),花房未肯開……年年春不定,虛信歲前梅?!?卷五四〇)從這些詩句來看,李商隱園中的植物品類還是比較多的。張采田《玉谿生年譜會箋》稱“義山退居永樂,頗以花草自娛”[22],再聯(lián)系其《大鹵平后》所寫“依然五柳在,況值百花殘”之句,可知李商隱閑居永樂時期是懷著退隱之心的,以陶淵明為偶像,而其行為活動則是淡忘世事,寄情于花草,以自然景物為樂。
由以上考論并綜合學(xué)界的已有成果可知,唐代文人在河?xùn)|道的活動,主要集中在太原府以南,特別是河?xùn)|道最南部的蒲州、絳州、澤州之間。文人們做出這樣的選擇,主要考慮兩點因素。一是政治因素,河?xùn)|道南部距離唐代兩京(長安和洛陽)的路程都較短,文人居于晉南一帶,易于與京畿地區(qū)聯(lián)系,能較方便地獲取兩京的政治訊息,有利于文人對官場局勢做出反應(yīng)。二是自然因素,河?xùn)|道南部的地面植被以森林植被為主[23],自然生態(tài)狀況良好,氣候也較為宜人,有利于文人暫忘俗世煩惱,盡享山水林棲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