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zhàn)略任務,要努力拓展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校史是一所學校發(fā)展軌跡的真實記錄,是學校精神、學校傳統(tǒng)、學校文化的積淀和延續(xù),其表現(xiàn)形式多樣,如果能深入挖掘校史資源,恰當運用,那么校史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樣會發(fā)揮重要的育人功能。
一、校史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
1.有利于激發(fā)高職學生的愛國情懷
縱觀我國教育的發(fā)展歷史,無論一所學校辦學歷史是否悠久,學校歷史中的點點滴滴都與民族的融入、國家的興衰息息相關。校史的一個重要的育人價值就是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如南京工程高等職業(yè)學校校史文案記載:“1961年間國家遭受了特大自然災害,災害程度之嚴重,為百年罕見,學校建設發(fā)展受到嚴重影響,1962年經江蘇省地質局同意,學校停止辦學,學校建制依然保留到1964年文革前?!薄笆晡母锖平?,學校停辦。”“1979年10月10日,政府批復同意學校易地復校?!毙J匪夭乃枷肱c內容的真實性,能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個人命運、學校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的,促使高職學生深刻的感受到當前和平時代幸福學習生活的來之不易,激發(fā)其愛國情懷。[1]
2.有利于增強高職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社會責任感是人們在一定社會關系中對自身地位、任務的認識,與所履行的義務相適應,也是在履行自己應盡義務中產生的內心體驗和情感。高職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筆者在高職教育從教多年,深切發(fā)現(xiàn)當今學生社會責任感普遍缺乏,他們在利益取舍、理想追求、價值取向上,有著明顯的個人傾向,呈現(xiàn)出認知程度膚淺、結構失衡等特點。校史是學校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校史中的人物、事件具體而又鮮活,更易走進學生內心,激發(fā)學生情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運用豐富的校史資源提升高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學生能夠以先輩、師長和校友為榜樣,樹立人生目標,提高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覺悟,強化自身責任感與使命感。[2]
3.有利于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人文素質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職教育的快速發(fā)展,高職院校的人文素質教育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從文化知識層面看,學生的文化藝術氣質、情操品格、歷史素質普遍弱薄弱。從人生價值層面看,學生存在著人生價值理想信念模糊,缺乏遠大理想抱負的現(xiàn)象。高職學生人文素質匱乏的原因除了以上因素外,還體現(xiàn)在職業(yè)學校在專業(yè)建設、課程設置上重技能輕人文。與高職校建校時間短,大多由中?;蚣夹0l(fā)展而來,本身缺乏歷史文化和人文底蘊的積淀也有一定的關系。因此,高職學校更要處理好“文化”與“技能”的關系,加強人文課程體系建設。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校史資源,加強與校史相關的人文景觀建設,如校史陳列館、校訓石刻、校史沿革浮雕、道路樓宇命名等,在潛移默化中達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提升高職生人文素質。
二、校史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現(xiàn)途徑
1.利用校史館資料載體,豐富思想政治教育
校史館承載著展示學校歷史與辦學成就、彰顯學校辦學特色的使命,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絕佳場所。借助校史館實施思政教育,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校史館在工作中要堅持開設常設展覽,還要盡量豐富校史館的館藏,定期推出各種專題展覽,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二是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觀校史館,尤其對剛進入高職校園的新生,抓住其剛入學的有利時機,將新生參觀校史館、為新生講解校史知識作為每年的常規(guī)動作。三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參與校史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傳播校園精神,實現(xiàn)校史和校園精神的再傳播、再教育。建立“校史研究興趣小組”“校史館志愿講解隊”等協(xié)會,依托學生社團組織,舉辦一些活動,帶領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2.編寫校史教育讀本,開設校史選修課程,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作用
當前,國內眾多學校都組織編寫了關于本校校史的書籍,職業(yè)院校的校史校情研究稍顯滯后,高職??筛鶕?jù)校史資源,也可借鑒其他學校經驗,編寫適合本校學生的校史教育讀本或教材,開設選修課程,營造校史教育環(huán)境,引導學生全面學習校史知識,體驗校史文化,在學習體驗中感受學校發(fā)展壯大的艱辛,反思學校在發(fā)展過程中取得的經驗教訓,增強校史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3]
3.搭建校史教育實踐平臺,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校史實踐教育平臺是指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校史整理、校史研究、校址尋訪等實踐性活動,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如參觀校史館,組織校友座談,邀請優(yōu)秀校友分享成功經驗,開展校史知識競賽等,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吸引學生學習。這些活動的開展,能夠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豐富知識、提升個人素養(yǎng)。學校專業(yè)的設立,往往有著自身源遠流長的歷史,將專業(yè)課程、專業(yè)實踐等與校史相結合,可以讓學生在豐富專業(y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了解專業(yè)的歷史厚重感和使命感,實現(xiàn)思想層面的升華。
4.結合傳統(tǒng)媒體與現(xiàn)代新媒體,做好校史研究成果的展示宣傳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傳統(tǒng)媒體與現(xiàn)代新媒體,積極營造校史的育人氛圍,傳統(tǒng)媒體如在學校圖書館、教學樓、食堂等場所,增加“開放書架”“文化書架”,擺放校史書籍或者宣傳冊,供學生隨時取閱,進行校史知識的展覽和普及。還可利用學校官網、學校微信公眾平臺、微博等進行校史校情的宣傳教育。也可以制作校史紀錄片、學校宣傳片、校友風采錄等不同類型的微視頻,大力宣傳校史中的典型事例和人物,樹立榜樣,幫助高職生找準做人做事、求知審美的坐標。
職業(yè)院校往往過多強調“技能之上”,忽略學生“人文情懷”,因此,加強學生文化自信教育過程更是任重道遠,作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挖掘校史的育人功能,深入研究校史教育應用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充分調動校史中蘊含的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以校史為載體和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必將對一代代學子產生終身銘記的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1]周耀華.校史資源德育功能的發(fā)掘及運用[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1年第12期.
[2]池秀梅.校史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J].集美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3]柳禮泉,唐珍名.高校德育視野下的校史校情教育[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11第3期.
作者簡介
李洪榮(1977.1—),女,籍貫:江蘇連云港,副教授,教育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