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橋(天津市卓群中學,天津 300201)
筆者嘗試打破傳統(tǒng)說課模式,以“為什么教、教什么、需要什么、怎么教、教得怎樣和注意什么”六個方面為主線,對“認識總體國家安全觀”這一課進行創(chuàng)新說課設計,有效地促使自己深度挖掘教材,整合課程資源,優(yōu)化教學過程,關注價值引領,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較好地實現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1.教材立意的要求?!罢J識總體國家安全觀”是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九課“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第一框題。本框題內容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安全的重要論述作為理論依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對學生進行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
2.《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要求。該標準強調:“感受個人成長與民族文化和國家命運之間的聯系”“了解當今世界發(fā)展趨勢,增強憂患意識”“熱愛祖國、熱愛和平”。
3.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首先,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之國家認同——具有國家意識,了解國情歷史,認同國民身份,能自覺捍衛(wèi)國家主權、尊嚴和利益;其次,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之政治認同;再次,各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間的相互融合,例如,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將歷史學科的史料實證、家國情懷核心素養(yǎng)與政治學科的政治認同核心素養(yǎng)相結合,形成合力。
4.學生成長的要求。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幫助他們樹立“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高于一切”的安全觀,提高其甄別不同信息的能力,十分重要;對于長期生活在和平與安定環(huán)境中的初中學生來說,缺少憂患意識,有必要引導他們了解我國面臨的復雜安全形勢,增強國家安全意識,認識并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
教學目標:(1)感受國家安全與我們息息相關,全面認識、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提高學科核心素養(yǎng),增強政治認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學會辨識國家安全的內涵與外延,增強國家安全意識;(3)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了解國家安全的意義,理解總體國家安全觀形成的背景、內容和原則。
教學重點:認識總體國家安全觀。
教學難點:如何全面、準確把握總體國家安全觀。
教學策略:依據學情整合優(yōu)化資源,深挖教材,尊重教材欄目設計,發(fā)揮其功能;注重價值引領,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增強政治認同,做到知行合一。
學法指導:通過情境體驗鍛煉學生的思維力;通過探究合作提高學生的學習力;通過拓展感悟提高學生的價值判斷力;通過積極實踐提高學生的行動力。
教法選擇:為突出《道德與法治》的德育功能,教師實施體驗式教學,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關注實踐。
課程資源:教材資源、法律文件、十九大報告、習總書記重要講話原文、時政熱點、媒體視頻、學生與教師的課堂生成。
通過以上四方面實現主客觀的統(tǒng)一,規(guī)律性與意志性的統(tǒng)一。
本節(jié)課確定四個學習環(huán)節(jié),突出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和正確價值觀教育,達到知情意行有機統(tǒng)一。
環(huán)節(jié)一:熱點分析 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呈現奧迪在2017年全球新聞年會上介紹中國業(yè)務時,使用的一張問題中國地圖,組織學生觀察、思考:這張地圖和你的認知有不一樣的地方嗎?你怎樣看待這件事?
學生活動:結合地理知識,仔細觀看地圖,找出問題,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設計意圖】運用地理知識辨識問題地圖;以學生關注熱點導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使他們認識到使用問題地圖是破壞國家領土主權的行為,涉及了國家安全問題,增強自覺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為教學環(huán)節(jié)展開做鋪墊。
環(huán)節(jié)二:思維碰撞 習得新知
1.分享交流,理解國家安全內涵
教師活動:請學生結合課前預習,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對國家安全的理解和體會。
學生活動:基于生活經驗,積極發(fā)表看法,分享交流。
教師活動:引領學生研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第2條)原文。
【設計意圖】國家安全是本課的核心概念,學生存在一定的認知困惑,提前布置學生上網搜索國家安全的內涵,結合自己的理解和生活經驗,在課上交流分享,增強對國家安全的理解,為教材內容的學習奠基。借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這一理論性資源,幫助學生拓寬對國家安全豐富內涵的理解,對國家安全有一個總體把握。
2.對比思考,體會國家安全重要性
教師活動:呈現視頻《舊中國屈辱史和新中國成就檔案》。請學生結合歷史知識和視頻內容思考:舊中國是什么樣的?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有哪些新的變化?這些變化與國家安全有什么關系?
學生活動:結合歷史知識觀看視頻,并對上述問題進行積極思考,分享看法。
【設計意圖】結合視頻內容和歷史知識,重新審視中國近現代史,生成新的歷史價值觀,增強對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政治認同和歷史理解,通過對比,體會國家安全是國家生存與發(fā)展的重要保障;懂得國家安全有保障,經濟、社會、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才能不斷發(fā)展,綜合國力才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祖國才能更加繁榮富強,實現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以更加昂揚的姿態(tài)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教師活動:呈現《幸福生活,國強則少年強》視頻。
思考:為什么敘利亞留學生很羨慕我們中國留學生?
學生活動:在有切身感受的幸福生活微視頻和演講中找到問題的答案,談自己的想法。
教師活動:我們的幸福生活與國家安全有什么關系?
學生活動:積極發(fā)表看法。
【設計意圖】感悟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只有國家安定,我們才能擁有安全感,擁有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和未來,激發(fā)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的情感,提高自覺維護國家安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合作探究,認清國家安全形勢
教師活動:有人認為,“我們國家積累了巨大的實力,和平與發(fā)展是世界的潮流,再也不用擔心國家安全了”。你是否認可這一觀點?說說你的理由。(在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時,逐個聽取小組討論情況,并給予指導,進行正確的價值引領)
學生活動:以小組為單位,積極討論,各抒己見,并分享交流。
【設計意圖】懂得既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熱愛生活,又要保持警惕,增強憂患意識,時刻關注國家安全。
4.梳理案例,明晰國家安全體系
教師活動:展示近幾年國內外的重大安全事件,提問:這些事件涵蓋了國家哪些領域的安全問題?
學生活動:針對所呈現的重大安全事件,說出它們所涵蓋的領域。
【設計意圖】通過梳理關于國家安全的典型案例,明確我國國家安全面臨的挑戰(zhàn),幫助學生理解國家安全的豐富性和復雜性,從而認識到客觀上國家必須對國家安全問題進行頂層設計,即總體國家安全觀,懂得構建國家安全體系的必要性;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全面理解國家安全體系。
5.洞察時事,認識總體國家安全觀
教師活動:呈現材料:“2017年6月,印度邊防人員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過邊界線進入中方境內,阻撓中國邊防部隊在洞朗地區(qū)的正常活動,引發(fā)局勢緊張,開始了長達兩個多月的中印邊境對峙?!蹦阒肋@次中印邊境對峙事件的結果是什么嗎?
學生活動:根據已有知識經驗,回答問題。
教師活動:我們國家用什么方式解決這次中印邊境對峙問題?
學生活動:結合知識儲備,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設計意圖】提升學生的政治敏銳性,調動已有知識經驗,增強對總體國家安全觀內涵的理解。教師在學生回答后,對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引領學生理解總體國家安全觀這一頂層設計的正確性,知道這是中國智慧的體現,也是面對國家安全形勢新變化我們采取的中國方案,意識到只有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才能應對復雜的國際和國內安全形勢,樹立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堅定信心。
環(huán)節(jié)三:拓展感悟 情感升華
教師活動:前段時間,在學校喜迎十九大活動中,我們八年級學生圍繞“國家安全”這個話題,制作了一段微視頻,表達對祖國母親的熱愛之情。
學生代表活動:通過iPad將“祖國我愛你”的微視頻用投屏方式呈現在大屏幕。
其他學生活動:觀看視頻,再次感受對祖國的愛,增強自己對認識和維護國家安全的信心。
教師活動:在同學們飽含深情的話語和開心燦爛的笑容里,我看到了每個人對國泰民安的渴望,對生活在一個強大而又安全國家的自豪。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我相信同學們又有了更深的體會,哪位同學愿意分享一下?
學生活動:暢談收獲和感受。
【設計意圖】來源于學生的素材更易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體會祖國安定給我們的幸福感、安全感,更加珍惜美好生活,愿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環(huán)節(jié)四:深化認識 知行合一
教師活動:請學生在國家安全體系中任選一種,寫出其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樣用實際行動維護國家安全的,并上傳至班級博客。
學生活動:用實際行動詮釋對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解,維護國家安全。
【設計意圖】在生活中進一步感悟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性,將所學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并把這項作業(yè)作為一生的作業(yè)去踐行,增強愛國之心,提升政治認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為第二框題的展開埋下伏筆。
評價目標:考查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程度以及知行合一的能力。
評價主體:學生自我評價、同學評價、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統(tǒng)一,更多的評價主體參與其中,視角更加立體、全面。
評價方式:采用觀察、談話、項目評價三種評價方式,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突出形成性評價,關注價值引領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設計意圖】全面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反饋教師是否切實實現教學目標,體現課程性質的要求。
基于本課“內容新、概念多、資源少、離得遠、誤區(qū)多、意義大”的特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形成以下幾點反思:
1.教師要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情懷,以高度的政治敏銳性準確把握國家最新的政策、法律法規(guī)。
2.教師在授課前查閱資料,儲備知識,仔細研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及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相關文件和資源,做好課前準備。
3.教師要充分把握學情,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實施體驗式教學,有的放矢地消除學生對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認知困惑,以全面、準確地把握總體國家安全觀。
4.樹立融合、開發(fā)、發(fā)展的課程資源觀,整合并優(yōu)化課程資源,以課堂教學為依托,注重學科規(guī)律與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統(tǒng)一,關注課堂實踐與生成,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