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碧艷
盡管語文教學的藝術化,有著非常多的好處,但是在教學現(xiàn)實中,很多老師不愿意付諸實踐。這里存在很多原因,比如費時、費力、低效或受制于教師個人素養(yǎng)等。今年蘇教版必修四戲劇單元的《雷雨》篇目,我再一次選擇了“課本劇表演”形式實施教學,之所以說“再一次”,是因為我確實已經(jīng)很久沒有采用課本劇這一藝術化教學形式了。然而就這一次,讓我有了更深地體會和感悟。我以為語文教學的藝術化大有可為。
一、活動之前教學鋪墊
(一)明確課本劇的目的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一部經(jīng)典的戲劇,教材中節(jié)選只是取弱水一瓢。而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形式,使絕大多數(shù)高中學生對于戲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現(xiàn)手法”最多只有一些模糊的概念化的認識,很難達到“深入領會”和“審美鑒賞”的高度。讓學生放開課本的束縛,將《雷雨》中最集中尖銳的矛盾沖突搬上舞臺,通過表演的形式,加以直觀呈現(xiàn),從而加深對人物內(nèi)心的復雜情感和激烈沖突認識,也讓學生在賞析的過程中體會到戲劇語言獨有的魅力。我以為課本劇既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能拓展文本的資源,增加教學趣味性。
(二)必要的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組織這一次課本劇表演教學,我有意識地做了兩方面工作:
1.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糾偏,避免“泛娛樂化”態(tài)度
在布置課本劇表演任務之前我專門給同學們講了如何對待藝術的創(chuàng)新。告誡他們,創(chuàng)新的目的在于突破舊有藝術形式和內(nèi)容的局限,增強作品本身的表現(xiàn)力和生命力,無論是形式翻新還是解讀出新,都不是為了嘩眾取寵,不是只為了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輕浮的、泛娛樂化、不尊重藝術的翻新,除了產(chǎn)生一些笑聲的泡沫,就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2.引領學生走進戲劇文本,激發(fā)學生演繹熱情
從以往的教學觀察來看,大部分同學對戲劇里面的人物情感,表現(xiàn)出不解或排斥。如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雷雨》這部戲劇的經(jīng)典性,體會“雷雨”這個意象的典型意義,還有深入感受人物的內(nèi)心創(chuàng)傷,感受復雜而真實的人性世界?我決定抓住“戲劇沖突的本質(zhì)”“人物的形象特點”“戲劇語言中的鮮明個性”三個要點,引領學生走進戲劇節(jié)選,用兩課時進行文本教學。
在體會戲劇語言這一要點上,我抓住了戲劇“潛臺詞”這一要素,讓同學們在文中找到那些“你認為有背后的內(nèi)容卻未曾說出全部”的臺詞,將潛臺詞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因為大部分潛臺詞的內(nèi)容,是需要結合人物的語調(diào)、眼神和動作等要素來共同演繹的,所以既體會到戲劇語言潛臺詞的特殊性,又激發(fā)起深入閱讀的興趣。
二、活動過程用心參與
(一)創(chuàng)設特殊活動環(huán)境
那天下午,我?guī)ьI學生把課本劇演出的舞臺搬離了相對逼仄的教室,我們一起選擇了學校的一個比較大的走廊空間作為舞臺,雕花的鐵欄桿和高大的窗戶,無意中成了不錯的周公館的背景。同學們帶著椅子圍成一個半圓,就這樣,開始了《雷雨》經(jīng)典話劇片段表演。
(二)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
這次課本劇表演分四組,每組確認一個總導演,諸如劇本選擇、人物編排、角色分配、表演細節(jié)、排練時間,所有的落實,全都交給學生了。我留給了學生近一個星期的時間去準備。正如我所期待的,帶著對語文的熱愛,大家對這部戲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從對劇本的反復誦讀到對人物形象的思考琢磨,從精心設計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和對道具的認真制作。等登臺時,他們已經(jīng)能基本脫稿,看得出這是下了功夫的。除了演員,還有幾個同學做著幕后工作,配樂、音效、提詞等,全組同學人人有分工。舞臺等待著他們展現(xiàn)才情。
(三)全程做好觀察記錄
演出全程,我不斷地為他們用心的演出而點贊:觀看、拍照、記錄、打分、點評。學生精心準備的活動,需要有老師這個熱情而專注的觀眾。
潛入名著的海底,讓名著人物從文字的深處走到學生的面前,而我們學生也用另外一種課堂,釋放他們的表演天賦和潛力,讓我們看到他們和平時不一樣的形象,看到他們對經(jīng)典人物的自我解讀。舞臺有多大,他們的才華就有多高!那天下午兩節(jié)課,我看到每一個登上“舞臺”的孩子都像是插上了一雙翅膀,在飛!
三、活動之后交流內(nèi)化
(一)引入互評寫作
課本劇結束后匆匆散場,往往會使活動的意義和效果大打折扣。學生通過認真的參與和觀看表演,已經(jīng)很深地體會到了《雷雨》的戲劇特點和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收獲的遠不止于此,這里包括對戲劇中的人物情感的獨特體驗,包括在獨特的個人體驗中獲得的精神成長。在一場全心投入的語文藝術化教學活動之后,學生的內(nèi)心是有所觸動的。之后引入寫作環(huán)節(jié),讓每位同學寫下這樣一次特殊的經(jīng)歷,皆是“我手寫我心”。
(二)教后反思提煉
1.活動要體現(xiàn)教師引導作用
千萬不要認為組織一場課本劇,是給老師一個“偷懶”的機會。這次課本劇活動的成功,和兩個很有必要的準備工作有關:第一是對當下娛樂化的劇本改編予以糾偏;第二是引領學生深入走進戲劇文本。
2.教師要有更高的藝術素養(yǎng)準備
雖然我對語文教學的藝術化活動引入非常感興趣,但教師個人的綜合素養(yǎng)終究有限,特別在對他們表演的環(huán)節(jié)進行點評和總結時,常感乏力。這確實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幸好,學生表現(xiàn)得比教師更出色,教師大概也算是起到了“助產(chǎn)士”的作用。
3.呼喚深入型研討型主題學習
假以時間,我們可以引入更為豐富的《雷雨》藝術類型,讓學生觀摩體會,比如觀看電影、電視劇版等。在學生有了自己的深入解讀和演繹體驗之后,通過多種藝術途徑,加以補充、借鑒和深化。這種深入型研討型學習,才有可能全面形成學生對藝術化語文的理解。我們呼喚語文課堂能得到更多的解放,到那時,才算是真正在他們的生命里下了一場痛快的《雷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