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海平
中國古代醫(yī)書《難經(jīng)》將人體消化系統(tǒng)的七道門戶稱為“七沖門”,“沖”即要沖的意思,分別包括飛門、戶門、吸門、賁門、幽門、闌門、魄門。它們是食物進入消化道后及排出人體的必經(jīng)通道,也是保健的關鍵部位,形形色色的胃腸疾病常和這七道門有關。
飛門,即口唇,是消化道最外圍的一道門,也是整個口腔的防護墻。口唇的色澤和形態(tài)反映人體的健康狀況,口唇紅潤有光澤說明身體健康,口唇淡紅失潤則可能有貧血,口唇發(fā)紺多為血液循環(huán)障礙、重癥心臟病,上唇焦枯暗紅可能是大腸有病變,下唇暗紅則屬胃熱,口唇蒼白為胃虛寒,口唇暗濁則表示肝膽不佳。
飛門保健以潤為主,首先要養(yǎng)成多喝白開水的好習慣,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另外注意不要常舔口唇,可涂抹潤唇膏或用蜂蜜、黃瓜汁、番茄汁等涂抹。
戶門,即牙齒。牙齒健康與否反映人體臟腑功能狀態(tài)以及腎氣的盛衰,故而牙齒保健十分重要。戶門保健以固為主,即滋腎降火、固牙健齒,遠離牙周炎、齲齒等。
叩齒為固齒的好辦法,長期堅持,效果顯著。可于起床前和入睡前做。平時要少食冷、硬、酸、甜食品,禁煙少酒,飯后及時刷牙或漱口。
吸門,即會厭,位于人體咽喉部,呼吸、說話時會厭開啟,吞咽食物時關閉。此門若發(fā)生病變,將直接影響呼吸和吞咽,如腫脹過度會導致窒息,危及生命。
養(yǎng)護會厭,以松為主。放慢說話速度,注意休息和補水,放松頸肩,可以減少喉部壓力,減輕聲帶振動時的負擔。日常可飲蜜釀銀耳雪梨:雪梨1只,水發(fā)銀耳30克,放入砂鍋中加水燉熟,食用時調(diào)入適量蜂蜜或冰糖。
賁門,胃之上口。食物由賁門入胃。作為入口,這個部位最容易出現(xiàn)兩個問題。一是賁門口張不開,醫(yī)學上稱為“賁門失弛緩癥”。食物無法順利通過賁門入胃而滯留在食管,從而逐漸使食管張力增大、蠕動減弱甚至擴張,繼而出現(xiàn)吞咽困難、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等癥狀。出現(xiàn)這種情況要注意日常養(yǎng)成少食多餐、細嚼慢咽的飲食習慣,為防止睡眠時食物溢流進入呼吸道,可用高枕或墊高床頭。另一種情況是賁門松弛,也就是這道門關不緊了,致使胃液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炎癥和呼吸系統(tǒng)并發(fā)癥。對于這種情況,建議晚飯不要吃得過飽,七分飽即可,且不宜吃太晚,最好飯后兩小時再睡覺。
幽門是消化道最狹窄的部位,長期胃、十二指腸潰瘍最容易導致幽門梗阻,臨床上除有反酸等潰瘍病的表現(xiàn)外,還伴有上腹飽脹、嘔吐隔夜宿食等。
潰瘍多由幽門螺桿菌引起。研究發(fā)現(xiàn),西藍花中的異硫氰酸酯能抑制幽門螺桿菌生長,西藍花涼拌吃美味又防病。
闌門,即闌尾,是小腸下口和大腸上口相接之處,由于形容其猶如門戶間的門闌,因此稱其“闌門”。這道門被堵了,就會導致腸癰,也就是闌尾炎。中醫(yī)認為,腸癰因飲食不節(jié)、濕熱內(nèi)阻,敗血濁氣壅阻于闌門所致,必要時須進行闌尾切除術。
在中醫(yī)學上,闌門穴是經(jīng)外奇穴,按摩此穴對于促進胃腸蠕動、發(fā)揮脾胃的升清降濁功能有很好的作用。該穴位于肚臍正上方兩橫指處,自我按摩時兩手相疊,掌心對準闌門穴的位置,用一定力度分別按照順時針、逆時針方向各按揉20~30圈。力度由小到大,以感覺到腹部深層得到按摩為宜,飯后半小時按摩。
魄門,指胃腸道的最下方之終極處,即肛門。中醫(y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里,肺藏魄,故與其相表里的大腸之端叫魄門。臨床上有時治療與大腸相關的疾病需要從治肺入手,比如有些習慣性便秘,吃通便藥沒有效果,但一降肺氣就好了。
有些咳嗽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如果同時存在便秘,則通便后咳嗽就好了,這就是“見咳不治咳”。
另外,久坐、長期便秘或腹瀉、過食辛辣肥甘,都容易導致臟腑功能失調(diào),風燥濕熱下迫,氣血瘀滯不行而阻于魄門,結(jié)而不散,從而導致痔瘡。日常要注意保持大便通暢,定時排便,大便時不要久蹲;保持肛門部清潔,堅持便后用溫水清洗;少食辛辣刺激之品,多吃蔬菜、水果;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