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祖
摘 要:在當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要大力推進新課程改革。新課程理念下,要使教學策略有效,必須提高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必須抓住課前的準備環(huán)節(jié),必須加強學困生的轉化,必須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關鍵詞:新課程;有效;教學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6-004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6.021
在當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大力推行新課程改革,教學策略的有效性問題也就成為教育教學研究的重點。然而,要使課堂教學策略有效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而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tǒng)工程,我們不能只注重課內(nèi)的因素,還要加強課外的環(huán)節(jié),進而使其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一、要使教學策略有效,必須提高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
新時代新形勢下的教師,每個人都想著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但是好多人的教學質量總是不盡如人意,教學效率不高,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道理很簡單,有些教師盡管自己很努力,認真上課,認真改作業(yè),認真輔導,可他們只重視課內(nèi)的一些教學因素,只注重提高自己的業(yè)務知識水平,常常忽視了新課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對教學策略的有效性認識不到位,理解不充分,導致教育教學措施不力。歸根到底,還是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沒有得到提升。學校要想辦法引領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
學校要把教師的業(yè)務學習常抓不懈,要求教師不斷為自己“充電”,更新觀念,進一步提高自身對課堂的認識水平。現(xiàn)實教學中,有許多教師雖然業(yè)務能力較強,知識積累豐厚,可他們往往忽視了新課程的變革,原有的教學經(jīng)驗適應不了新時代新形勢下教育發(fā)展的要求,用老觀念、老辦法解決新問題,從而導致教學的低效。這就要求學校引導教師加強業(yè)務學習,更重要的是要進一步學習和樹立新時代要求下的新課程理念,明確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掌握新型的課堂評價知識與方法,從根本上提高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素養(yǎng)。
教師要不斷強化對新課程教學內(nèi)容和新課程考核標準的探究,這也是有效教學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只有認真鉆研新課程的教材要求,并在教學中付諸實施,同時還要探討各個科目的“考試大綱”和新課程理念下的考試命題導向,這樣才能抓住教學的“根本”。學校要加強教研活動,大力推行集體備課制度,集思廣益,發(fā)揮每個人的智慧和特長,匯聚大家的力量研究每一節(jié)課,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找準考點,制訂有效的教學策略,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
二、要使教學策略有效,必須抓住課前的準備環(huán)節(jié)
現(xiàn)在的中小學教師,大多數(shù)關注的是課堂本身,同時注重課外的查漏補缺,這樣就造成教學的重心向后推移,我們要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抓住課前準備,將教學的重心向前移動。
根據(jù)新課程教材及標準要求,教師要想盡一切辦法引導學生學會預習,讓預習先行,用問題導向。預習就是課前預備學習,在上新課前學生自己學習新內(nèi)容,對自己不懂的、疑惑的內(nèi)容在課本上做出標記,在教師講課時有針對性地去聽講。教師也可以根據(jù)授課內(nèi)容提前布置預習題目,專門提一些導向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學習,在上課前進行檢查,了解學生學會了什么,沒有學會什么,講課時才能詳略得當,靈活多變,對學生沒學會的詳細講解,對學生自己學會的不再多講,甚至不講。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會有更強的針對性,才會有更高的教學效率。
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作業(yè),注重作業(yè)的布置、指導和批改。學生的作業(yè)具有反饋作用,也具有評價作用,更具有補充的作用,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作業(yè)的功用,學生通過自己做作業(yè)從而鞏固知識、消化知識,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教師要認真組織學生做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并使學生養(yǎng)成獨立完成作業(yè)的良好習慣,進而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與此同時,教師通過批改學生的作業(yè),可以了解學生的學情和自己的教情,及時調整教學內(nèi)容、轉變方式、改進手段。教師對待學生作業(yè)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作業(yè)布置要及時、科學、適量,作業(yè)不能推遲,作業(yè)量不能太多。其次,作業(yè)批改要有時效性,批改作業(yè)不能拖延。再次,作業(yè)批改要重視思考性,批改作業(yè)要反思,更要形成反饋。
三、要使教學策略有效,必須加強學困生的轉化
在課堂教學中,有好多教師忽視了一部分學習困難的學生,忽視了一些思想落后的學生,學生成績出現(xiàn)了兩極分化,教學質量低下。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要盡可能地讓學生的層次接近,縮小差距,就要積極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學困生的初心也是想當一名好學生,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是因為不良的學習習慣、不當?shù)膶W習方式、復雜的家庭及社會影響等方面的因素導致學習的落后。教育教學中,要加強學困生的轉化,必須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指導正確的學習方式,必須家校聯(lián)系,結合思想教育,從多方面著手,促其轉變,取得真正的轉變,使全班學生整體推進。
四、要使教學策略有效,必須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
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陣地,既要加強課堂教學的建設,也要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課外活動包括文藝、體育,還有心理健康輔導等,這一切都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和教育工作者一定不能忽視。工作中,我們要加強課外活動建設,采取多種活動形式,建立各種活動陣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在活動中健康成長,在活動中陶冶情操,在活動中提高技能,在活動中減輕壓力,在活動中培養(yǎng)綜合素質。
總之,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必須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特別要注重課堂教學以外的各種有效途徑,只有使課內(nèi)課外教學策略一體化,才能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真正達到素質教育的標準,從而實現(xiàn)新課程改革的預期目標。
參考文獻:
[1] 劉廣富.基于新課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學策略[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07(1).
[2] 楊良群,扶長青.新課程理念下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