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佳音
“如果是個人的話,它是隱忍而現(xiàn)實的人”
2017年,作家李娟出了三本新書,度過了豐收的一年
2012年《冬牧場》之后,作家李娟有五年沒有出新作了。一直到2017年,她一口氣出了三本新書:散文集《記一忘三二》《遙遠的向日葵地》和詩集《火車快開》,還有一個筆記本《給你寫信》。這些文字記錄了她生活的細節(jié),柴米油鹽衣食住行。
她的目光從“他們”——哈薩克族轉(zhuǎn)向了“我們”——她和她的家人們,不過,那些散文的文字大體上還是保持了李娟那種流暢、平實帶些自嘲而又詩意暗涌、幽默叢生的風(fēng)格。
她的《羊道》等幾本舊書也再版了,真是豐收的一年。所以,在年終總結(jié)中,她寫道:“今年賺了很多錢,所以秋天的時候按揭了一個大房子,所以我的花終于有地方曬曬太陽喘口氣了。這是最大的安慰和歡樂。新的一年開始賺裝修的錢和月供。”這么直白而明亮,正是讀者所熟悉的李娟式文字。
2007年,李娟決定辭職,跟隨扎克拜媽媽一家一路逐水草而居,輾轉(zhuǎn)遷移。這一段體驗哈薩克族游牧生活的經(jīng)歷,后來被她寫成了《羊道》三部曲:《春牧場》《前山夏牧場》和《深山夏牧場》,與之后的《冬牧場》構(gòu)成了一個完整的系列。她記錄了天寒地凍的游牧路上的青春與衰老,貧病交加的生活中的艱難與溫暖。
這也成了她的代表作,為她贏得了諸多贊譽。評論家李敬澤說:“《羊道》是飛于山河之上和隱于草芥之中的文字,李娟在此證明她的寬廣綿長。她以未經(jīng)損傷的完美鈍感在羊道中確立了齊物論的世界:萬事萬物皆是新鮮龐大,人間小事同于世界大戰(zhàn)。閱讀這個世界,讓人糾結(jié)于心智上的優(yōu)越與羞慚?!?/p>
也正是在2007年,李娟的媽媽開始在烏倫古河南岸的廣闊高地上種了九十畝葵花地。這里的生活并不比游牧民族的生活更容易。
她的媽媽和叔叔把家搬到了耕地上,帶著九十多歲的外婆,兩條狗,雞鴨鵝,床板,柴火,煤……李娟也跟著送過去。在大地上挖個坑,加個頂,一個地窩子蓋成了。這就是家了,所有家當一一搬到地下。外婆一輩子顛沛流離,但也難以接受住在這里。第一天,她以拐棍“篤篤”觸地:“能長出來嗎?這種地方能長出來什么?”到達的第三天,外婆就想回家了。不過第四天,雞開始下蛋,外婆也接受了現(xiàn)實。她在角落里的行軍床上睡啊睡啊,還總是大大地咧著嘴。“塵土滾滾,我真想替她戴個口罩?!钡谄咛欤瑡寢尭赏昊罨丶?,從懷里掏出一束野花。
這就是他們的家啊,在被全世界拋棄的地方。一家人就在這里相依為命?!吧硥m暴來時,地窩子如挪亞方舟漂流在茫茫大海之中,是滿世界咆哮中唯一安靜的一小團黑暗。大家在黑暗中屏息等待,如同被深埋大地,如同正在漸漸生根發(fā)芽。沙塵暴結(jié)束后,我媽小心翼翼揭開堵住通道的氈布,像登陸新大陸一樣走上大地?!比缓罄^續(xù)生活,劈柴升火,燒水做飯。
第九天,李娟離開了,跟隨牧民北上,在阿勒泰深山牧場里生活了一個夏天,因為那里更富文學(xué)想象。這被她媽媽蔑視。
此地的生活同樣波瀾壯闊,值得記錄,但也許越是熟悉的、親近的,越難下筆?!斑@是長久以來我一直渴望書寫的東西。關(guān)于大地的,關(guān)于萬物的,關(guān)于消失和永不消失的,尤其關(guān)于人的——人的意愿與人的豪情,人的無辜和人的貪心。在動筆之前,我感到越來越迫切??蓜庸P之后,卻頓入迷宮。屢次在眼看快要接近目的地的時候,又漸漸離它越來越遠?!币恢钡?014年,李娟才開始在《文匯報》開設(shè)專欄“遙遠的向日葵地”,歷時三年,一點點刻畫那段在戈壁灘上灰塵暴土中尋找樂趣與生機的日子。
金黃色的向日葵連成片,絢爛至極,因此在很多時候總是象征著生命、激情與勇氣?!半S著葵花一天天抽枝發(fā)葉,漸漸旺壯,我們的蒙古包便在綠色的海洋中隨波蕩漾。直到葵花長得越發(fā)濃茂喧囂,花盤金光四射,我們的蒙古包才深深沉入海底。”
然而,書中如此浪漫的描寫很少?!拔覍懙臅r候,也想往這方面靠??墒窍蛉湛煌狻7N子時的向日葵,秧苗時的向日葵,剛剛分杈的向日葵,開花的向日葵,結(jié)籽的向日葵,向日葵最后殘余的桿株和油渣——它們統(tǒng)統(tǒng)都不同意。它們遠不止開花時節(jié)燦爛壯美的面目,更多的時候還有等待、忍受與離別的面目。如果是個人的話,它是隱忍而現(xiàn)實的人。”
在向日葵短暫的一生中,綻放的時光只是其中一個片段,而且又是何其幸運的瞬間。一場冰雹就有可能毀滅一切,一個少雨的夏天就能讓萬畝土地絕收。
“幸虧咱家窮,種得少也賠得少。最后打下來的那點葵花好歹留夠了種子,明年老子接著種!老子就不信,哪能年年都這么倒霉?”李娟的媽媽一口川普,中氣十足,還有著四川人的達觀。她被命運一次一次暴擊,又一次一次頑強地爬起來。太陽底下,她在地里鋤地,鋤一塊地,脫一件衣服,等鋤到地中間,就全脫沒了。整個夏天,她赤身扛锨穿行在葵花地里,曬得一身黝黑,和萬物模糊了界限。她無所遮蔽也無所依傍,唯有汲取這天地的力量。“很久很久以后,當她給我訴說這些事情的時候,我還能感覺到她渾身暢行的光合作用,感覺到她貫通終生的耐心與希 望?!?/p>
種一茬死了,再種。再種一茬,又死了,再種。再種一茬,又死了,再種?!暗谒牟绶N子一無所知地出芽了,顯得分外蓬勃。畢竟,它們是第一次來到這個世界?!?生活就是這么地變幻莫測。生命就是這么地周而復(fù)始。
游客熱衷于捕捉向日葵金色的輝煌瞬間,而李娟要寫下金色之外的來龍去脈,這是她和她的家人的生活。她寫得很節(jié)制:“我只寫了我家第一年和第二年種地的一些情景。就在種地的第三年,我媽他們兩口子終于等到了盼望已久的豐收。然而,正是那一年,我叔叔賣完最后一批葵花籽,在從地邊趕回家的途中突發(fā)腦溢血,中風(fēng)癱瘓。至今仍沒能恢復(fù),不能自理,不能說話。從此我家再也沒有種地了?!眅ndprint
她還為外婆寫了段悼詞:“秦玉珍,流浪兒,仆傭的養(yǎng)女,嗜賭者的妻子,十個孩子的母親。大半生寡居。先后經(jīng)歷八個孩子的離世。一生沒有戶籍,輾轉(zhuǎn)于新疆四川兩地。七十多歲時被政府召回故鄉(xiāng),照顧百歲高齡的烈屬養(yǎng)母。拾垃圾為生,并獨自撫養(yǎng)外孫女。養(yǎng)母過世后,政府提供的六平米的廉租房被收回,她于八十五歲高齡獨自回到鄉(xiāng)間耕種謀生。八十八歲跟隨最小的女兒再次回到新疆。從此再也沒能回到故鄉(xiāng)?!?h3>光之暗面
在荒野種向日葵,一切都只能將就,灰頭土臉的,但李娟的媽媽搬家時還是帶上了幾大盆綠植,理由是“眼看著就快要開花了”。這讓人想起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中里昂的那盆綠植。李娟總是在通篇的白描中不經(jīng)意間帶出這樣的細節(jié),讓堅硬的生活里有了一絲柔軟和溫暖。
散文集《記一忘三二》也有很多類似的輕松片段。那些以“xx記”為題的文章大多節(jié)奏明快,動感十足,李娟時不時的幽默看得人樂不可支。她自嘲是個老姑娘,總有人給她介紹對象。介紹人深更半夜跑來報喜,對這個老板贊不絕口:“……條件實在太好了!雖然瞎了個眼睛……但是條件真的好!雖然瘸了條腿……條件真好!雖然四十五了……”當時李娟十八歲。在村里修了個大房子,泥瓦匠看上她了,托人來提親,還表示不嫌棄她比他大:“女大三,抱金磚。”
但是,很偶爾的時候,她會在文字中展現(xiàn)自己的脆弱與傷痛。她從小一直在搬家,漂泊感揮之不去。有一次,他們把家扎在水電站旁邊的空地上。水電站站長看著他們簡陋的蒙古包覺得很可憐,就給她們提供一間養(yǎng)過牛的空房子。水泥地上糊了厚厚一層牛糞,李娟掄著鐵鍬開始鏟糞。挖了一層還有一層。再挖,還有一層。再挖,還有……“突然間好羨慕除我之外的世上所有的人,隔壁的職工,村里的酒鬼,甚至是我家雇傭的短工。他們生活穩(wěn)定有序,行事從容不迫。”
在《挨打記》中,她寫到10歲時,因為一個小動作被老師揪起來,命令她自己抽自己耳光。自抽了整整一節(jié)課。途中抽打的聲音若小了一點,老師還提醒她要響亮一點。那時,那個老師還懷有身孕。“她那小小的孩子隔著母親的肚皮能感受到這一切嗎?他也會恐懼嗎?他還會對這個世界有信心嗎?……我永遠不生小孩。”
之前有個朋友勸李娟原諒那個老師?!啊徥欠浅H菀拙湍茏龅降氖虑???墒?,我有什么資格去原諒這樣的暴力和惡意??峙轮挥猩系酆头鹬鞑拍茉彴?。我只是一個凡人,我化解不了這種黑暗。尤其是我自己心里的黑暗?!?/p>
這令人想起《火車快開》,那是李娟的第一本詩集,其中最早的文字始于2004年。在詩歌這種更私密的文體里,她任由感情更肆意,文字更濃烈。她或喃喃低語,或大聲吶喊,訴說著生命的孤獨、激情與悲傷。或許,這正是李娟的另一面,太陽下行走的那個影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