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英 韓宏斌 王旭 富京 遼河油田總醫(yī)院 (遼寧 盤錦 124000)
非小細胞肺癌為臨床常見病,最近幾年,該疾病的發(fā)生率呈現(xiàn)出逐年上升趨勢[1]。與其他同門類疾病相比,該疾病的惡化程度較低,約占整體發(fā)病率的80.00%~85.00%。
擇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30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經(jīng)醫(yī)學影像以及病理實驗證實,患者確診,符合衛(wèi)生部最新頒布的關于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診斷標準[2]。受試者知曉實驗過程,自愿參加實驗調(diào)查,在此同時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男病患21例,女病患9例。年齡42.85~73.28歲,平均(61.27±1.47)歲?,F(xiàn)依照病患順序,將其隨機平均分為觀察、對照2組,每組15例。兩組病患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有均衡性(P>0.05)。
對照組病患使用開胸術治療(TOS):雙腔氣管插管全麻。腋前線第4肋間切口行上葉切除,第五肋間切口行中下葉切除。切口規(guī)格為10.00~14.00cm。常規(guī)解剖,撐開肋骨,暴露術野。完成探查后開展肺癌根治術。
觀察組行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VATS):雙腔氣管插管全麻。切口選擇原則:腋中線第7肋間作直徑為1cm的觀察孔,腋前線第4肋間作直徑2~4cm主操作口。腋后線第四肋間作直徑2~3cm輔助操作口。
手術進行中,無需使用肋骨撐開器,術者在監(jiān)視器環(huán)境下開展胸腔鏡器械手術。開展肺葉切除+縱膈淋巴清掃。
①對比兩組病患手術成效。其中包含:術后住院時長、淋巴清掃數(shù)量、下床活動時長、術后胸腔引流、術中出血量和手術時長。②對比兩組病患術前術后VAS分數(shù)。分為0~10分,病患自評,分數(shù)越高,證實疼痛越為嚴重。③對比兩組病患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本實驗使用SPSS21.0軟件包,對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使用χ2檢驗,當P<0.05,視為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對照組患者的術后住院時長、淋巴清掃數(shù)量、下床活動時長、術后胸腔引流、術中出血量和手術時長分別為:(10.63±2.30)d,(17.8±3.81)個、(4.50±1.02)d、(751.71±31.82)mL、(249.43±25.65)mL、(156.83±22.77)min。
觀察組分別為(8.41±1.62)d、(16.22±4.16)個、(2.81±0.87)d、(611.25±30.28)mL、(245.28±31.58)mL、(160.25±23.58)min。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在術后住院時長、下床時長以及術后胸腔引流量方面均較低,P<0.05,其余項目無明顯差異。
觀察組手術前后VAS分數(shù)分別為(7.02±1.14)、(4.13±0.82);對照組為(7.23±1.52)、(6.42±1.05)。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手術前分數(shù)無明顯差異,P>0.05,術后顯著較低,P<0.05。
對照組術后出血1例,肺部感染2例,不良反應率為20.00%,觀察組術后持續(xù)漏氣1例,不良反應率為6.67%。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率明顯較少,P<0.05。
隨著我國醫(yī)學技術不斷發(fā)展,全胸腔鏡技術也逐漸應用于臨床診療中,且和前幾年相比,該項手術的臨床指征也有所增大。當前這種手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臨床數(shù)據(jù)以及循證醫(yī)學證據(jù)支持,其效果得到肯定[3]。VATS術有著不斷離背闊肌以及肋骨、切口小等優(yōu)點。術中僅利用兩個肋間操作,可全面保護肋間神經(jīng)以及肌肉組織。緩解患者疼痛,幾乎不會對呼吸功能造成顯著影響。術后恢復時間短,明顯減少早期下床活動時長以及住院時間。和以往相比,當前醫(yī)學技術更為先進,胸腔鏡的手術視野也愈加清晰,且在手術中,可放大視野,進而清晰顯示縱膈淋巴結和肺部血管,方便淋巴結清掃[4]。
如果患者達到T3分期、時間裂發(fā)育不良、廣泛性胸腔粘連、腫瘤外侵明顯和縱膈淋巴結粘連外侵等,均會提升VATS術難度系數(shù)。加長手術時間,部分病患甚至需要中轉開胸術。由此看見,VATS術適合于Ⅰ-Ⅱ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例。對于腫瘤廣泛性侵入、大血管粘連嚴重的病患,由于VATS術的操作口小,因此不適合開展治療,如果僅僅為探查,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本實驗指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在術后住院時長、下床時長以及術后胸腔引流量方面均較低,P<0.05,其余項目無明顯差異。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率明顯較少,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相比手術前分數(shù)無明顯差異,P>0.05,術后顯著較低,P<0.05。這在一定程度上證實,對于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病患,開展VATS術能夠減少術后康復時間,改善疾病預后,提升手術安全性,促進疾病轉歸,提高病患生活質(zhì)量。
本研究不足之處:因本實驗為非前瞻性研究,屬回顧性分析,隨訪時間短,還不具備比較兩種手術方式遠期療效以及復發(fā)率條件。但何丹等[5]分析了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對于Ⅰ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近期及遠期療效,結果證實:VATS組1、2、3年無瘤生存期分別為84.3%、68.6%和63.8%,MIT組1、2、3年無瘤生存期分別為72.3%、67.7%和63.1%,P>0.05。結論胸腔鏡手術對于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術后恢復方面存在明顯優(yōu)勢,遠期效果明顯。
[1] 徐寶寧,宋成洋,鄒孔軍,等.電視胸腔鏡輔助微創(chuàng)切口肺癌根治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效果[J].山東醫(yī)藥,2015,55(37):4-6.
[2] 朱玉龍,馬紅霞,馮新海.單向式完全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遠期療效及預后因素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17):25-28.
[3] 王琳,朱益軍,馮艷玲,等.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治療老年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及術后生存分析[J].世界中醫(yī)藥,2015,10(a02):1028-1029.
[4] 李志新,隋錫朝,王沖,等.高齡(≥70歲)早期非小細胞肺癌胸腔鏡術后生存的預后因素分析[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6,16(2):97-100.
[5] 何丹,范志勤,汪洋,等.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對于Ⅰ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近期及遠期療效分析[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38(7):896-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