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燕
長期以來,我國學前教育在教學內容安排上存在著諸多交叉和重疊,知識體系被分解得過于精細、過于專門化;教師的教學也往往從五大領域的角度分別展開。這種情況使得學科領域之間缺少溝通聯(lián)系,教師之間難以協(xié)調和配合,最終導致幼兒難以獲得完整的經驗,難以把握五大領域知識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為改變這種現(xiàn)狀,使教學更為有效,使幼兒獲得最大的學習效益,眾多幼兒園和教師基于現(xiàn)代教育理念開展了課程改革。其中,在主題教學中進行多領域聯(lián)動,便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日前,天津華夏未來幼教集團以同一大班幼兒為對象,公開展示了一個以“蝴蝶”為主題的“三聯(lián)課”教學活動,通過“蝴蝶的奧秘”“美麗的蝴蝶”“飛舞的蝴蝶”一氣呵成的三節(jié)課連續(xù)教學,顯示了多領域聯(lián)動、多學科協(xié)同的良好教學效果。以下是三位教師合作的教學過程節(jié)錄:
1.概念介紹
利用課件向幼兒介紹蜻蜓與蝴蝶的生長過程,引導幼兒觀察兩種昆蟲不同的生長過程,引出科學概念——昆蟲變態(tài)的類型:完全變態(tài)和不完全變態(tài)。
2.信息整理
請幼兒對各自收集的昆蟲變態(tài)過程圖片進行整理、排序。
3.同伴交流
幼兒與組內同伴交流自己收集的信息,說一說所收集圖片中昆蟲的名稱,說一說該昆蟲需要通過幾個時期才能變?yōu)槌上x,說一說在什么地方能見到這種昆蟲。
4.學習與分類
請幼兒按照新學習的知識進行昆蟲變態(tài)分類,并將分類結果貼到大展板上。
5.學習與觀察
播放視頻,讓幼兒欣賞、觀察蝴蝶,全面認識蝴蝶的身體結構,了解蝴蝶的生活習性。為幫助幼兒提升觀察能力,積累核心經驗,教師重點指導幼兒關注:蝴蝶有一對眼睛、一對觸角、兩對翅膀、三對足,講解蝴蝶各器官的功能,如觸角能辨別氣味、尋找花粉、與同伴交流,等等。
6.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和討論蝴蝶的不同外形特征,如是否有尾突,翅膀的顏色與花紋,等等。
1.引導幼兒欣賞蝴蝶
播放視頻并提問:小蝴蝶真漂亮!你們覺得蝴蝶身體的哪個部位最漂亮?蝴蝶的翅膀是什么樣子的?
引導:蝴蝶翅膀有美麗的顏色和圖案,兩個翅膀的顏色和圖案是對稱的。
2.引導幼兒了解線條畫的整體裝飾效果
播放蝴蝶范圖,教師現(xiàn)場示范:幾種基本的線條裝飾技法,激發(fā)幼兒的繪畫興趣和親自作畫欲望。
3.明確繪畫任務和作畫方法
材料:每人一對布面的蝴蝶翅膀,顏料畫筆自取。
方法:教師現(xiàn)場指導幼兒根據(jù)左右對稱原理,大膽想象,并利用線條裝飾蝴蝶翅膀。
4.展示交流
引導幼兒與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欣賞別人的創(chuàng)作。
5.活動延伸
讓幼兒穿上自己繪制的翅膀,伴著音樂“飛”出活動室。
1.舞動翅膀,激發(fā)舞蹈興趣
跟隨輕快的音樂,教師加入“蝴蝶群”,并把正在外“飛舞”的幼兒引回活動室。
啟發(fā)引導:讓大家看看我們自己制作的美麗翅膀。(引導幼兒舞動翅膀)
2.運用肢體語言,探索表達蝴蝶成長的四個階段
(1)提問:卵的特點。(圓滾滾、有生命)
啟發(fā):卵是什么樣子的?怎樣用動作表現(xiàn)?怎樣才能看到有生命的卵?
引導:幼兒做呼吸、蠕動的動作。
(2)提問:幼蟲的特點。(柔軟、蠕動)
啟發(fā):怎樣用動作表現(xiàn)柔軟?如何蠕動?毛毛蟲爬到樹上是什么樣子?
引導:幼兒做柔軟、蠕動的動作。
(3)提問:繭的特點。(吐絲、纏繞、成繭)
啟發(fā):怎樣才能把絲吐得更長?怎樣把絲纏繞得緊緊的?
引導:幼兒做吐絲、纏繞的動作。
(4)提問:蝴蝶的特點。(舒展和抖動翅膀)
啟發(fā):怎樣讓翅膀更舒展?有幾種舞動翅膀的動作?
引導:幼兒做舒展、抖動翅膀的動作。
3.欣賞舞蹈“化蝶”
(1)教師對幼兒的動作進行整合與提煉,為幼兒完整表演舞蹈“化蝶”。
(2)教師邊舞蹈示范,邊用詩化的語言講述蝴蝶的故事:
我是蝴蝶媽媽的寶寶,我的名字叫卵。
我擁有生命,渴望成長。
我不斷努力,從不放棄……可是卻變成了一只柔軟的毛毛蟲。
我慢慢蠕動身體,探尋外面的世界,從不停歇……
喔,我能吐出長長的絲,把身體裹住,再吐絲,再纏繞,成了一個硬硬的繭。
我躺在繭里面,一覺醒來。
咦,我的一只翅膀破繭而出,另一只翅膀也美麗綻放。
我搖擺著柔嫩的翅膀,舒展著內心的喜悅。
小蝴蝶終于長大了!
我自豪地舞動翅膀,迎著風雨,迎著太陽!
4.幼兒完整學習舞蹈“化蝶”
(1)幼兒跟隨教師,踩著音樂的節(jié)拍,學習舞蹈“化蝶”;嘗試用肢體語言表達蝴蝶的四個變化過程,充分感受舞蹈表達的樂趣。
(2)幼兒提出問題,自主續(xù)編舞蹈;變換方向和隊形,表演舞蹈“化蝶”,體驗成功。
5.活動延伸
幼兒兩三人一組,合作創(chuàng)編《我的蝴蝶朋友》。
多領域聯(lián)動主題教學作為學前教育課程整合中的一種形式,其課程結構的特點,在于采用跨學科的方式,圍繞一個主題、五大領域合作展開教學活動。從天津華夏未來幼教集團展示的“三聯(lián)課”教學活動來看,較之傳統(tǒng)教學,多領域聯(lián)動主題教學活動展示出一些明顯的創(chuàng)新和優(yōu)勢。
人的知識結構是多種多樣的,可能是寶塔型、網狀型,或者是其他形式,其形成過程也是長期、復雜的。但人們普遍認為,在教育過程中一定要防止知識面過窄的單打一偏向。正如李政道博士所說:“我是學物理的,不過我不??次锢頃€喜歡看雜七雜八的書。人們認為,在年輕的時候,雜七雜八的書多看一些,頭腦就能比較靈活?!?/p>
教學是幫助兒童構建一個合理知識結構的過程,由于知識結構所反映的客觀事物都處在普遍的聯(lián)系之中,因此教學內容首先要有整體性,要體現(xiàn)事物的普遍聯(lián)系與差別。多領域聯(lián)動主題教學活動能夠較好地顯示五大領域知識整體與部分之間相互依賴、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系,進而有助于幼兒完整地認識一個事物,整體地感知和認識世界。
通過對原來按照五大學科領域劃分的課程體系進行重新整合,弱化了學科的邊界,使五大領域教學內容更易于相互滲透融合。
課程整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徑。多領域聯(lián)動主題教學活動通過課程整合,使原先由于學科領域分割而支離破碎的知識體系得以重新組合;通過教學主題的確立,使五大領域知識在一個主題下得以有序聚合。因而,這種教學模式突破了學科領域的束縛,不僅使五大領域知識點之間的連接更為具體清晰,也有利于幼兒在頭腦中形成更為簡潔明了的知識結構或“知識樹”圖式。
人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理想的教學過程應是以問題為中心,教師引領幼兒學會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師幼合作研究解決問題的游戲活動過程。
多領域聯(lián)動主題教學活動打破了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格局。它通過明確的教學主題,直接把幼兒的思維活動引向問題,使得問題易于被幼兒發(fā)現(xiàn);又透過多領域聯(lián)動,調動幼兒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分析和解決問題。這樣就把五大領域知識與幼兒思維發(fā)展、游戲活動與幼兒生活實際辯證統(tǒng)一起來,不僅使教學主題更易于幼兒接受,也使幼兒的學習目標更為明確,從而實現(xiàn)有效學習。
認知理論認為,一切學習都是在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下進行的,學習是人與情境互動的產物,只有當學習被鑲嵌在運用該知識的社會和自然情境中時,有意義學習才有可能發(fā)生。
多領域聯(lián)動主題教學活動增加了給幼兒提供情境認知的機會。一方面,它可以在同一教學主題下,為幼兒提供不同學科領域的學習環(huán)境,使幼兒能夠從不同的側面認識和理解同一事物,從而立體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另一方面,它又可以幫助幼兒把在某一領域學習獲得的知識經驗適當遷移、運用到另一領域,進而促進知識及能力結構的多元發(fā)展。
總之,天津華夏未來幼教集團的“三聯(lián)課”教學活動使人們看到,幼兒園的主題教學活動其實可以更加色彩斑斕、豐富生動。透過多領域聯(lián)動主題教學,科學更為有趣,語言更為靈動,音樂成為舞蹈的聲音,舞蹈成為音樂的形體,繪畫的線條和色彩成為瞬間定格的光影,而幼兒的身心健康和人格道德的完善更是融入其中。五大領域各自特有的教學要素,在這里相互支撐,不僅可以做到功能互補,還能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渾然一體。這種教學模式,既為幼兒園教學改革提供了操作案例,也為學前教育課程與教學法理論創(chuàng)新提供了實踐依據(jù)。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中?!弊鳛橐环N實踐創(chuàng)新,多領域聯(lián)動主題教學模式獨樹一幟,特別在強調五大領域教學的綜合性,注重教學過程的趣味性、活動性等方面具有很多優(yōu)越性。但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尤其在教學活動的設計階段,一定要注意突出本位學科領域的主體性,把本位學科領域教學放在首位。否則,一旦模糊甚至混淆了學科領域邊界,則有可能把教學內容變成大雜燴,讓人感覺墜入云霧之中,不知道這是什么課,是哪個領域的課。這就要求教師從一開始,就要高度關注教學主題與學科邊界的因果關系并注意運用一些基本方法。
教學主題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表達的貫穿教育活動始終的中心意圖,是提綱挈領的道理和要領,也是教師要努力通過各種教學環(huán)節(jié)引領幼兒理解并掌握的核心價值觀、知識和技能。
學科領域邊界主要指學科領域之間的差別、分離和排斥性。[2]一般認為,學科領域邊界既指對學科領域知識結構、對象和問題進行的范圍和界限的主觀劃分,也是指學科之間理論體系和研究方法以及人們認知傳統(tǒng)等方面的差異。很多問題通常是多門學科共同關注、共同探討和共同研究的問題。例如,幼兒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問題,既是社會領域教學所要研究的問題,也是健康、語言、科學、藝術等其他領域教學所共同關注的問題。同樣,色彩的學習及使用,既是繪畫藝術教學所要傳授的技能,也是科學領域教學所感興趣的事情。不同的是,對于某一個具體問題,不同學科領域教學的切入點和所用方法常常不同。
超越學科領域邊界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淡化學科領域意識,廣泛吸取和借鑒各學科領域的精髓,促進學科領域之間知識的互補和綜合,進而啟發(fā)幼兒從小學會多角度、多元化地理解事物和認識世界。需要指出的是,雖然不同的學科領域及其分支學科確實有著自己的某些傳統(tǒng)和獨特的問題,但實際上并不存在絕對的邊界劃分。也就是說,學科領域邊界其實是一種隱結構。在教學過程中,學科領域邊界的超越不等于強化,更不等于混淆。強化學科領域邊界是一種狹隘的學科意識,不僅會導致知識體系的分割和隔離,而且會制約幼兒科學靈感的形成和想象力的發(fā)揮,使幼兒的科學認識活動變得孤立和片面;混淆學科領域邊界則只能引起教學內容的混亂,進而引起幼兒知識建構甚至思維的紊亂。
原因和結果是揭示客觀世界的事物具有先后相繼、彼此制約的一對范疇。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現(xiàn)象的起因,結果是指由于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現(xiàn)象。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普遍存在著原因與結果之間的相關性。教學主題與學科邊界就是一對因果關系,即因為要突出教學主題,所以要確立學科邊界。教師只有充分理解這些因果關系,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進而超越學科領域邊界,突出教學主題,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在天津華夏未來幼教集團的“三聯(lián)課”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到:因為要讓幼兒有效地掌握教學活動要表達的中心意圖——蝴蝶及其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意義,所以教師們按照學科領域的知識結構及其內在邏輯關系,確定通過科學和藝術兩個領域(自然、繪畫、舞蹈三個學科)的合作突出教學主題。更具體地說,為了突出教學主題,教師們通過科學領域課程,讓幼兒清晰地理解了“蝴蝶的成長奧秘”;通過藝術領域的美術課程,讓幼兒欣賞并創(chuàng)造了“美麗的蝴蝶”;通過藝術領域的舞蹈課程,讓幼兒領略并親身感受了“飛舞的蝴蝶”。在這種多領域聯(lián)動主題教學活動中,各個學科領域教學既各司其職、互為支撐,又超越學科領域邊界、共同突出教學主題,引領幼兒多種感官協(xié)同動作,以活躍、靈動的思維,多側面、多元化地理解并掌握教學主題的核心價值觀、知識和技能。同時,還通過活動延伸,為幼兒日后進一步跨學科的學習探索打下了基礎。
可見,正確認識教學主題與學科邊界的因果關系,尊重并超越學科邊界去確立教學主題,體現(xiàn)了教師總結、概括和歸納事物的能力?;诖?,《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性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劃分。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fā)展?!边@意味著教學活動設計不能單單關注領域,也要關注領域劃分的多種可能,還要關注不同領域間的相互滲透。陳鶴琴先生把幼兒園課程中健康、語文、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大領域活動稱為五指活動。把幼兒園教學的五大領域比喻為人的五個手指,同生于一掌,血脈相連,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聯(lián)系的整體。陳鶴琴先生對五大領域教學相互滲透作出的形象而生動的解釋,為我們把握教學主題與學科邊界的關系建立了一個極好的參照。
教育家巴班斯基認為:選擇對某節(jié)課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的核心之一。[3]選擇切合幼兒能力水平,符合幼兒認知興趣的教學方式、手段、程序、環(huán)節(jié),對于正確處理教學主題與學科領域邊界的關系至關重要,也是教學的藝術性之所在。
在長期教學實踐中,教師們設法讓幼兒自主探究、自主游戲、自主完成學習過程,總結出“導”“聯(lián)”“戲”等有效教學方法,值得我們在多領域聯(lián)動主題教學活動中借鑒。
1.善于引導
就是要善于根據(jù)本位學科領域的主體地位和其他學科的協(xié)同作用,從教學內容的多重性出發(fā)設計多種提問,創(chuàng)設多種學科領域的學習情景,多角度地啟發(fā)幼兒,使之產生多學科聯(lián)想而有所感悟。
2.善于聯(lián)想
就是要善于設計多學科領域之間聯(lián)系和鏈接,幫助幼兒在原有的知識背景和經驗中,盡快找到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并把新知識、新技能同化到自己的知識結構中。
3.善于游戲
幼兒的思維往往在游戲中開始,在游戲活動中產生聯(lián)想,在游戲中茅塞頓開,在游戲中鞏固原有知識,在游戲中發(fā)現(xiàn)新知識,總之,他們正是在游戲中完成智力開發(fā)。因此,游戲就是兒童的工作,就是幼兒的學習。善于游戲,就是要讓幼兒的多種感覺器官在游戲中興奮起來,協(xié)同動作起來,讓幼兒的心情愉悅起來,腦筋開動起來,在“學與玩”中獲得身心和諧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白燕.淺議幼兒園教案設計中的幾對因果關系[J].學前教育(幼教版), 2009(7).
[2]陸益龍.超越學科邊界與促進理論創(chuàng)新[N].光明日報,2002-07-09.
[3]王愛玲.淺談數(shù)學課堂教學改革[J].現(xiàn)代教育科研論壇,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