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岳贛
【摘要】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在初中化學課堂中應該究竟應該以什么樣的角色,如何引導學生有效地學習化學課程?文章就這些問題與各位同仁進行探討,旨在不斷改進初中化學教學方式方法,不斷提升教學水平。
【關鍵詞】 新課程理念 初中化學 課堂教學 反思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8)11-009-01
在新課程理念下,初中化學教師應該定好位、履好職,怎樣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從而構建高效的化學課堂呢?這是我們每個教師都面臨的問題,以下筆者結合化學教學實踐,談談個人的體會和感悟。希望與同行進行業(yè)務的交流與探討。
1.反思之一:教師應該準確定位自身的角色
按照新課程理念,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
1.1當好組織者,科學安排課堂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應該為學生的學習精細組織、周密安排,為學生的學習交流合作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在課堂組織中,教師應該根據(jù)教學目標合理安排各個流程及所占用的時間,確保學生的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學習競爭、集體交流等有序高效進行。如在“蠟燭的燃燒”實驗中,教師應扮演好組織者,從課前準備、實驗籌備、小組分工,到實驗中觀察現(xiàn)象,分布探究蠟燭燃燒過程所產生的化學反應,然后,還要精心組織好討論、交流和小結,為學生高效學習激發(fā)興趣,打開思路,營造良好的氛圍。
1.2當好引導者,激勵學生探究
新課程倡導學生個性化和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作為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和激勵學生積極探究,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加強在學習態(tài)度、方法和精神方面的培養(yǎng)。在教學引導方面,重在是課前導學和課中設疑。
1.3當好參與者,協(xié)助學生學習
新課程就是引導學生的案例。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該與學生一起參與,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答案。如在制取二氧化碳實驗的裝置選擇方面,教師可以多準備儀器,讓學生自主選擇。此時,教師不能完全放手讓學生盲目選擇或隨意組合,而是要進行課堂巡視,適時參與進去,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予以點撥、幫助和評價,并和學生一起總結,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盡可能發(fā)揮學生主動性,增強學習的有效性。
2.反思之二:如何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
一是引導學生在學習態(tài)度上發(fā)生變化,從傳統(tǒng)的教師要求學習向自主學習轉變,學生可以結合自身愛好針對性的進行自主學習。而且學習范圍也需要緊密結合學生的實踐,尤其是要與學生的生活相符,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不僅能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而且還能強化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
二是在實驗中促進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當前,中學生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是創(chuàng)新能力缺乏。就化學實驗教學而言,驗證性實驗過多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應充分考慮探索型實驗所占的比例,在高中化學實驗課程制定時,使學生從被動接受學習的過程轉變?yōu)橹鲃拥奶剿?、求知的過程,從而使高中化學學習的過程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這也更有利于創(chuàng)新性人才、綜合性人才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今后的大學學習生活能夠起到有效的鋪墊作用。例如,在學習初中九年級化學有關于溶液知識時,可以適當?shù)靥岢鲆恍﹩栴},比如“為什么一種物質可以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形成均一而穩(wěn)定的混合物?”在讓學生們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的同時,總結得出溶液所具有的特征:均一性與穩(wěn)定性,進行提出的問題:是不是所有的溶液都是澄清、透明、無色的呢?結合CuSO4實驗進行解答,發(fā)現(xiàn)溶液可以是澄清而透明的,但卻并不一定是無色的,由此也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
三是強化問題情境應用,提升其有效性。陳舊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教學需要,教師要改革教學方法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與實體實驗相結合的方法,有些化學實驗因為有毒、污染嚴重等問題,不適宜學生親身去操作,這時課使用多媒體技術來模擬實驗,不僅可以避免安全問題,而且可將實驗過程生動形象的展示給學生將某些在常規(guī)實驗操作中不易觀察或觀察不清楚的現(xiàn)象顯現(xiàn)給教師和學生,彌補了實際實驗操作的一些缺陷。但對多媒體不能濫用,對于學生可以操作的實驗應盡量讓學生親自去操作,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是初中化學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長期以來實驗課程的不受重視,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一直無法得到提高,從而也導致學生動手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下降。比如,在進行初中九年級化學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一課知識內容的學習過程中,為了有效地調動出學生的學習欲望,作為執(zhí)教者可以通過氧氣檢驗小實驗,吸引學生注意力,把帶有火星的木條伸到裝有氧氣的集氣瓶中,觀察木條是否燃燒,學生在親眼目睹或體驗中,將對此演示過程充滿強烈的好奇心,并能有效掌握氧氣支持燃燒這一特性,由此展開對氧氣知識的深入學習。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為了促進教學成效的提升,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切實注重教學現(xiàn)狀的反思,為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做好引導者,從學生和自身兩個方面共同努力,切實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進而更好地通過化學實驗促進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并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和理解,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為新課改教學目標實現(xiàn)的同時促進學生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 參 考 文 獻 ]
[1]李一凡.以新理念為引領,著力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9):5+26.
[2]李德發(fā).論實驗探究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15):134.
[3]林勝大.新課程理念下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轉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5(1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