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君,景 夢
(太原師范學院中文系,山西 太原 030619)
陶淵明作為隱逸詩人而被大家所熟知,在魏晉南北朝盛行的九品中正的選官制度影響下,他是否也像王羲之等當朝的大族家庭一樣具有門第觀念?這個問題在學術界至今莫衷一是,仍需做出全面切實的分析。門第觀念作為中國的一種等級觀念對民族性格的養(yǎng)成具有深遠意義,陶淵明也未能例外。從陶淵明自身來看,他對門第觀念也并非完全排斥,本文就從其動態(tài)的門第思想變化作全面的觀照。
(一)什么是門第觀 門第又稱門閥。門閥是門第和閥閱的合稱,指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門閥制度是中國歷史上從兩漢到隋唐最為顯著的選拔官員的系統(tǒng),其實際影響造成朝廷國家重要的官職往往被少數氏族所壟斷,個人的出身背景對于其仕途的影響,遠大于其本身的才能與專長。直到唐代,門閥制度才逐漸被以個人文化水平考試為依據的科舉制度所取代。[1](P11)《魏書·世宗紀》云:“而中正所銓,但存門第,吏部彝倫,仍不才舉?!盵2](P129)六朝社會為門第社會,此時期的一切或多或少都與門第有脫不開的聯(lián)系。西晉左思《詠史》云:“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3](P90)此中的地勢即為門第。
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的選官制度為九品中正制,起初是“論人才優(yōu)劣,非謂世族高卑”,[4](P436)但其后的發(fā)展成為舉賢不避親,官場則成為了世家大族的親戚網。而陶淵明正好生活于戰(zhàn)亂頻發(fā)、內憂外患的東晉時代,門第觀念同樣存在于陶淵明的思想之中,陶淵明的仕途之路也深深受到門第觀念的影響。
(二)陶淵明門第觀念的形成原因
1.時代背景
陶淵明生活的時代背景復雜多變,但門第觀念始終貫穿其中。東晉偏安江南,且司馬政權微弱,需依靠世家大族鞏固其政權的穩(wěn)定。《晉書·王導傳》云:“瑯琊王司馬睿徙鎮(zhèn)建康,吳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導患之。會敦來朝,導謂曰:‘瑯琊王仁德雖厚,而名論猶輕。兄威風已振,宜有以匡濟者?!瘯律纤?,帝親觀禊,乘肩輿,具威儀,敦導及諸名勝皆騎從。吳人紀瞻、顧榮皆江南之望,竊覘之,見其如此,咸驚懼,乃相率拜于道左?!盵5](P1271)世家大族亦緊握此政權并以此為殊榮,《南史》(卷24)史臣論曰:“昔晉初渡江,王導卜其家世,郭璞曰:‘淮流竭,王氏滅?!^乎晉氏以來,諸王冠冕不替,蓋亦人倫所得,豈唯世祿之所傳乎!”[6](P598)可見世家大族在朝政中的穩(wěn)定地位。東晉在中國政治史上是士族與皇權共治,即“王與馬,共天下”。王導和王敦兩兄弟與司馬睿共同治理朝政,這種局面被稱為“門閥政治”,是中國特殊的政治形態(tài)。陶淵明的《感士不遇賦》云:“感哲人之無偶,淚淋浪以灑袂?!盵7](P297)正是對晉朝統(tǒng)治階層多為世家大族所壟斷,一般士人難有出路發(fā)出的強烈感慨。這也使陶淵明認識到擁有門第世家身份才是進取仕途的最好途徑。
另一方面是選官制度對陶淵明產生門第觀念的影響。魏晉南北朝時期承襲漢代察舉制,延續(xù)發(fā)展為九品中正制,是極重視以家族為本位的宗法專制制度。最初為“九品官人法”,由尚書陳群提出,其后曹丕提出“九品中正”,《通典·選舉》云:“魏文帝為魏王時,三方鼎立,士流播遷,四人(民)錯雜,詳核無所。延康元年,吏部尚書陳群以天朝選用不盡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選。擇州郡之賢有識見者為之區(qū)別人物,第其高下?!盵8](P989)九品中正制在實行過程中就是依據家庭出身和背景來定品,“高門華閥有世及之榮,庶姓寒人無寸進之路”,[9](P114)這就是所謂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5](P1627)這樣看來祖先門第的高低,對自身的社會地位是起決定性的作用,陶淵明《命子》詩有云:“悠悠我祖,爰自陶唐?!盵7](P28)用大量筆墨描寫其歷代祖先,就是深受時代背景和選官制度的影響。
2.家世背景
東晉時期重視門第,陶淵明進入仕途離不開家世背景的幫助。其《命子》一詩悉數他的歷代祖上名人,從唐堯一一悉數直到其父輩。曾祖父陶侃是曾任晉朝的大司馬,祖父陶茂做過武昌太守,父親陶逸做過安城太守。這種家世出身對陶淵明的影響非同小可。詩中對做過最高官職的曾祖父陶侃不惜筆墨進行描寫,可以看出陶淵明對祖父的崇拜,體現出陶淵明的門第觀念和儒家入世的思想。
(三)陶淵明詩文中表現出的門第觀念 陶淵明的詩中表現出強烈的門第觀念,一類是對自己的要求,另一類是對其子的要求。
1.從對自己的功業(yè)要求來看
陶淵明幕府出身,是典型的士族清流起家,郭沫若說:“當時的官職有清濁之分,清官只能由士族擔任,寒人則只能做濁官?!盵10](P332)陶淵明的仕途之路是當時士族子弟上升的正常過程。他也一直效仿著世家子弟王羲之。東晉永和九年,王羲之與謝安等人游會稽而作《蘭亭序》,陶淵明也沿襲這個習俗并作了《游斜川》。把《游斜川序》與《蘭亭序》、《游斜川詩》與《蘭亭詩》相對照,我們可以發(fā)現兩詩都是創(chuàng)作于作者知天命的年紀,并且其寓意也頗有相近之處。[7](P68)《蘭亭序》寫群賢列坐,俯察世間萬物,暢談抒懷,遐想耳清目舒,發(fā)表觀點,以史為鑒,不僅表達其“生死亦大矣”曠達的人生觀,也體現了其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要有一番作為的志向抱負。陶淵明《游斜川》詩云:“開歲倏五十,吾生行歸休。”[7](P64)開年就要五十歲,生命之路即將走到盡頭。感慨時光的逝去,對自己一生不得志郁郁于胸。五十歲的陶淵明正四處游走于桓玄、劉裕、劉敬幕下,除卻生計問題,他同王羲之一樣,仍還有一份為國效力的忠心,然而志向終不能實現不禁郁郁寡歡?!爸杏x縱遙情,忘彼千載憂。且極今朝樂,明日非所求?!盵7](P64)表達了與《蘭亭序》一樣的豁達人生觀,感嘆歲月與人生的變化無常。正因為陶淵明對自己在功績方面的高要求以及強烈的門第思想意識,才導致他在意愿未達成時是如此失落枉然。梁啟超在《陶淵明之文藝及其品格》一文中也說到陶淵明“忘懷得失,以此自終”。[11](P266)《雜詩》其五有云:“昔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盵7](P241)很明確地提到了自己的遠大志向。《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曲阿》云:“時來茍冥會,踠轡憩通衢?!盵7](P128)表明了陶淵明的積極入世、追求門第觀念的思想?!对伹G軻》:“燕丹善養(yǎng)士,志在報強嬴。”“雄發(fā)指危冠,猛氣沖長纓?!盵7](P267)側面表現了他積極進取、慷慨激昂的入世情懷。
2.從對兒子的讀書要求來看
陶淵明不僅對自己在功績方面有高要求,在對待其子讀書方面亦希望可以“好紙筆”?!睹印芬辉婓w現出對其子有為仕途的要求以慰其祖,體現了他強烈的門第思想?!坝朴莆易妫甲蕴仗?。邈為虞賓,世歷重光。御龍勤下,豕韋翼商。穆穆司徒,厥族以昌?!盵7](P28)列舉了周代陶叔,漢代陶舍、陶青,曾祖陶侃,祖父陶茂,父陶逸等人的輝煌功績。既贊揚祖上的榮光,又歌頌祖上的傳統(tǒng)優(yōu)秀品德,以此來教育其子并提出殷切的希望?!敦熥印吩娮饔谔諟Y明歸隱前期,其子不好紙筆,無法有為仕途,“責”體現陶淵明盼望其子進入仕途的愿望落空,“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碧諟Y明期盼其子可以繼承祖上榮光,學而優(yōu)入世,無奈眾子皆違背其意愿?!熬捛笤谖簦烊蝗绾?!”陶淵明苦口勸勉其子好紙筆,但希望落空,只得將此看作是命運的安排,體現出自然無為思想。
魏晉時期的門第觀念對陶淵明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對其仕途的影響。東晉時代,沒有世家的背景則無緣政治的中心,“高門華閥有世及之榮,庶姓寒人無寸進之路?!盵9](P114)正是能否進入政治中心的生動寫照。學而優(yōu)則仕,讀書當官是歷代讀書人的追求?!睹献印る墓?下)》云:“士之仕也,猶農夫之耕也?!盵12](P270)在東晉門閥制度特殊的環(huán)境影響下,陶淵明的觀念亦如此。“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薄叭赵聰S人去,有志不獲騁?!薄对伓琛吩?“大象轉四時,功成者自去?!薄对伻肌吩?“服勤盡歲月,常恐功愈微?!痹谶@些詩句中體現了丈夫之志、憂國之思,可以看出陶淵明還是有著積極入仕的思想。盡管眾人所熟悉的陶淵明是隱士,歸隱田園耕地為生,安平樂道崇尚自然,但在陶淵明思想深處仍懷有入世做官的愿望?!吧倌旰比耸拢魏迷诹洝?,“如何絕世下,六籍(經)無一親”,“總角聞道,白首無成?!鄙踔劣跉w隱后的詩文仍然表現出關心國家的思想。
門第觀念是陶淵明思想中的重要部分,即使歸隱也深受此觀念的影響。東晉社會重視隱士,多數隱士是為求名而隱。
(一)同期士子的影響 陶淵明的歸隱是復雜的,劉宋時期重視隱士,當時朝廷常有征召隱士之舉,《宋書·隱逸傳》中列有17位隱士,陶淵明就身居其列。當時的隱士歸隱大多為求名,“疇昔苦長饑,投耒去學仕”,29歲的陶淵明不能忍受吏員的生活而辭官回家,但他此時的歸家有以退為進的想法,仍然為求名。與陶淵明同期的謝安,已有功名在身,卻也顯示出歸隱之志,《晉書·謝安傳》記載:“初辟司徒,著作朗,并以疾辭。寓居會稽,與王羲之及高陽許詢、桑門支遁游處,出則漁弋山水,入則言詠屬文,無處世意?!盵5](P1525)劉惔亦有歸隱之心,《晉書·劉惔傳》稱其:“居官無官官之事,處事無事事之心?!盵5](P1525)陶淵明受此氛圍的影響而產生歸隱的想法。
(二)外家的隱士思想 陶淵明的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孟嘉的曾祖父就是二十四孝中“孟宗哭竹”的孟宗,孟嘉的弟弟孟陋為隱士,名列《晉書·隱逸傳》。袁宏曾為孟陋作銘云:“少而希古,布衣蔬食,棲遲蓬篳之下,絕人間之事,親族慕其孝。大將軍命會稽王辟之,稱疾不至。相府歷年虛位,而澹然無悶,卒不降志,時人奇之。”[13](P926)孟嘉的名士風范贏得庾亮、桓溫等門閥大家的賞識?!疤緷}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陜之重,鎮(zhèn)武昌,并領江州。辟君廬陵從事。下郡還,亮引見,問風俗得失。對曰:‘嘉不知,還傳當問從吏?!烈憎嫖惭诳诙ΑVT從事既去,喚弟翼語之曰:‘孟嘉故是盛德人也?!绒o出外,自除吏名。便步歸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歡樂,怡怡如此。”[7](P336)陶淵明在《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描述其外祖父:“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馬長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閨門孝友,人無能間,鄉(xiāng)閭稱之。沖默有遠量,弱冠,儔類咸敬之。同郡郭遜,以清操知名,時在君右。常嘆君溫雅平曠,自以為不及。遜從弟立,亦有才志,與君同時齊謄,每推服焉。由是名冠州里,聲流京邑?!盵7](P336)如果說陶淵明積極建功的思想繼承其父家,那么他歸隱的思想則是繼承其外家。
(三)俠義思想 愛酒的陶淵明也有俠義思想?!对伹G軻》云:“燕丹善養(yǎng)士,志在報強嬴。……雄發(fā)指危冠,猛氣沖長纓。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盵7](P267)《讀史述九首·程杵》云:“遺生良難,士為知己。望義如歸,允伊二子。程生揮劍,懼茲余恥。令德永聞,百代見紀?!盵7](P355)體現其對俠義精神的推崇和向往,擁有俠義思想的陶淵明注定是要遠離廟堂朝局的。
與《命子》詩詳述其家族偉績不同,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云:“先生不知何許人也,意不知其姓字?!盵7](P344)隱去其家世門第?!短一ㄔ从洝分忻枥L的世外桃園也體現出陶淵明對門第觀念的超越。
門第觀念影響陶淵明前后兩種截然相反的政治態(tài)度即入世與出世。入世為求功績,出世為求名氣,但陶淵明最后超越門第觀念的束縛不為求名,順從本意,是真自然。陶淵明的門第觀念是復雜矛盾的,是動態(tài)變化的,初期懷抱著壯志入世,中期以退為進為求名建功而歸隱,到最后平順自由灑脫的真歸隱,由最初的一番強烈做大事的志向到后來的失意艱難掙扎最后選擇超越,實現平淡的歸隱,由掙扎到接受,最終服從命運對他的安排,知天命而順其意,順應時代的浪潮在塵世中起伏,在自由中尋找生命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