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張志公先生是“語文三老”之一,在語言學界、語文教育界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一生致力于語文教育研究,在二十世紀我國歷次的語文教育改革中,能夠獨具慧眼,針對語文教育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提出真知灼見。在識字寫字教學、閱讀教學、作文教學、口語教學等方面都有他自己獨特的見解。這些見解充分說明了張志公先生在不斷深入和不懈努力地鉆研語文教育,這些見解也是當今語文教育界的一筆寶貴財富,對我國當今的語文教育仍然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張志公;語文教學;現代意義
張志公在語文教育界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與葉圣陶老先生、呂叔湘先生并稱為“語文三老”。他曾在華僑大學和海南大學教學,后來又到開明書店擔任編輯。1951年,他從事語文教育文章編寫,后來又擔任《語文學習》月刊主編,在這期間,他接觸到許多一線中學語文教師的反饋,了解到語文教育的當時狀況,懂得了語文教育真正需要什么,應該如何改革,這為張志公的語文教育思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在尊重傳統(tǒng)語文教育歷史的基礎上,不僅揭示了傳統(tǒng)語文教育的弊端,而且還提煉出了傳統(tǒng)語文教育的經驗,并且還能夠放眼未來,專注于語文教育新理論體系研究和實踐新模式探究。他的著作《傳統(tǒng)語文教育初探》《傳統(tǒng)語文教育教材論》對傳統(tǒng)語文教育經驗和弊端做了全面總結,對當今語文教育具有巨大的歷史貢獻。
一、 識字寫字教學
識字寫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張志公先生指出我國漢字具有兩方面的優(yōu)勢:一方面,漢字的發(fā)音不需要通過諸多音素符號來表達,它是一種非形態(tài)語言,只要有音節(jié)符號存在就夠了。另外,漢字跟漢語相適應,這是漢字富有生命力的最根本的原因。另一方面,每一個漢字的形體都很形象,這對我們學習、掌握和理解以及運用漢字具有較大幫助。
對低學段的小學生來說,識字寫字是語文課堂上最重要的學習知識點。張志公認為“在開始學字這個階段,漢字是難學的,對于迅速使兒童學會運用書面語言,對于兒童進行各方面的訓練,是起阻礙作用的”。因此,張志公先生從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中汲取經驗,提倡集中識字教學,也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雙文教學”的漢字教學設想,即夾用漢文字和拼音文字進行識字教學的方法。這一設想對當今小學生識字寫字教學也有借鑒意義。
二、 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張志公先生不僅對識字寫字教學提出了見解,而且對閱讀教學也提出了他自己的閱讀方法,比如“精讀與略讀相結合”“從文章里走個來回”等,另外他還非常重視課外閱讀。他認為閱讀教學必須要有一定的任務和目的。一方面,閱讀教學中,應該讓學生貫徹“閱讀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的觀念,因為閱讀可以幫助人們調節(jié)個人的生活節(jié)奏,因為閱讀材料中賦有大量的人文常識和科學知識,因為閱讀可以豐富讀者的思想,提升讀者的氣質,熏陶讀者的精神層面。另一方面,閱讀教學之所以具有多重的教學任務,是因為閱讀活動自身具有多重目的。比如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思想教育、知識教育、語言教育、思維教育。張志公先生認為在語文閱讀中進行思想教育時,要選對文本,不能把語文課當作政治課來教;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知識教育時必須要處理好各種邏輯關系;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思維教育時,要教會學生親身感受閱讀的樂趣。因此,張志公提出“帶學生從文章中走個來回”的方法,就是說教師不能無視和輕易地否定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而應加強引導學生多方面的訓練,以助其成熟。這么深刻的道理和先進的觀點,值得我們好好探討并研究。
三、 作文教學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張志公先生明確指出:“沒有良好的閱讀教學作基礎,單靠作文課并不能達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這凸顯出張志公先生認識到了“讀寫結合”的重要性。當然,他還強調夯實學生寫作的基礎必須要從“字詞句篇”的訓練入手,這兩個見解對當下的寫作教學也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另外,張志公認為寫作技巧是提升寫作能力的點金之術,要想提高寫作的技能,就必須讓學生多讀多寫,不能純粹傳授一些寫作方法。張志公先生還非常提倡古人寫作訓練的方法,即寫作訓練進行“先放后收”,也就是說先作“放膽文”,要放開學生的“手腳”,讓學生大膽地進行寫作,等有了一定基礎之后,再寫“小心文”,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除了要多作之外,要想掌握好寫作,還必須多改。這些寫作訓練方法,在當今語文教育教學中值得借鑒。
四、 口語教學
口語教學也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對于語文教學中的口語教學,張志公先生曾經這樣說道:“語言首先是口耳之事,因此練口、練耳是基礎?!庇纱丝闯觯瑥堉竟J為要想學好語言,先要練好口頭語言,因為只有口頭語言提高了,書面語言才能得以提高。因此,張志公先生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做出過論斷:“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口頭語言的重要性將超越書面語言,口頭語言的作用將高于書面語言?!碑斀裆鐣θ藗兊目谡Z交際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不得不佩服張志公先生超前的思想和精準的預見性。另外,張志公先生提出口語交際教學要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羅列了許多口語交際訓練的相關學習活動。比如,在課前可以讓學生復述自己的故事,在講解小說時可以讓學生先概述文章內容;在講解戲劇時可以讓學生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并進行對話等。學生只有積極參與活動,才能提高口頭語言,因此口語教學要通過多種方式來進行。比如在課堂上一定要讓學生發(fā)言,在課外也要讓學生“厚臉皮”站出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使學生在口語交際情境中真正體驗交流的幸福感。因此,張志公先生的這些論述使口語交際的理論教學走向了實踐教學,具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綜上所述,張志公先生在識字寫字教學、閱讀教學、作文教學以及口語教學上都有自己的觀點,這些觀點是我國語文教育界的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這對我國當今語文教育事業(yè)具有重大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董菊初.張志公語文教育思想概說[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張志公.張志公語文教學論集[C].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1.
[3]葛蓮花.張志公語文教育思想研究[D].揚州大學,2014.
[4]張志公著,莊文中編.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簡介:陳國剛,湖南省湘潭市,湖南科技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