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靜
道德教育在于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探究獲得情感,形成價值觀。品德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和載體,是學生生活、體驗、感悟、實踐的過程。品德課的活動設計顯得尤為重要。道德教育如果只停留在語言和思維上,教育活動就會比較單薄,效果不會太好。真正有效的教育活動往往是全身心投入的?;谶@樣的理念,在我執(zhí)教《生命最寶貴》一課時,精心設計了有效的活動,讓三年級的孩子,對自己這個9歲年段的小小生命有了深刻的認知和感悟。
一、教材簡析
《生命最寶貴》一課是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課。本課的編寫依據(jù)是《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我的健康成長”里的第6條“體會生命來之不易,知道應該愛護自己的身體和健康。知道日常生活中有關(guān)安全的常識,有安全意識和基本的自護自救能力”。本課從生命最寶貴的角度奠定了第三單元的基礎。
本課由兩個板塊組成,分別是“我們的生命來之不易”和“愛護身體、珍惜生命”。我選擇了第一個板塊“我們的生命來之不易”,其目標有三:第一,了解生命來之不易。第二,體會、理解孕育生命的艱辛。第三,體會家人養(yǎng)育自己付出的愛與辛苦。
二、學生特點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生進入了小學中年級階段的學習與生活,從心理發(fā)展過程來看,三年級學生從兒童期轉(zhuǎn)入少年期。這一階段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是學生的學習任務與活動范圍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比低年級有了顯著的變化,抽象思維開始形成。而我?;诤诵乃仞B(yǎng)的要求,構(gòu)建了具有蘇小特色的“品德生態(tài)課堂”,提出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通過自身的體驗、探究獲得情感,形成價值觀,并在生活中內(nèi)化于心。
三、策略實踐
依據(jù)本課目標,教學設計分為“體會生命寶貴”“生命的孕育”“生命的養(yǎng)育”“珍惜生命”四個板塊,分別讓孩子深刻體會和感受到生命只有一次,生命來之不易、家人養(yǎng)育要付出心血、每個人都要珍惜生命。基于這樣的思路,我分別設計了兩個課前的家庭調(diào)查、一次模擬孕婦的課堂活動、一個家庭采訪視頻、兩次課堂小組交流活動。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一)課前調(diào)查
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和認知水平,我設計了兩個調(diào)查表——“我是小記者(一)、(二)”?!拔沂切∮浾撸ㄒ唬钡膬?nèi)容主要涉及出生過程,以及剛出生時家人怎樣照顧我。“我是小記者(二)”的內(nèi)容為成長過程中一件令人難忘的事。讓孩子在課前采訪家人,在與家人交流的過程中聆聽自己出生時的故事,感悟出生的不易,養(yǎng)育的不易,體會家人的心情,讓“生命最寶貴”這個主題滲透到孩子們心中,使這兩份調(diào)查成為愛的教育、感恩的教育。
(二)教學過程
1.巧設游戲,體會生命的寶貴。
對于9歲的孩子來說,生命這個主題未免太大了,于是我從“寶貴”這個詞入手,讓孩子們先說說對于自己來說什么是最寶貴的。緊接著我給出生命、親情、健康、快樂、聰明這五個詞,讓孩子們先去掉兩個,說說原因,再去掉兩個,只留一個。孩子們會不約而同地留下生命,這時再思考為什么我們都會留下生命,從而使學生們意識到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最寶貴。
2.環(huán)環(huán)相扣,體會孕育、養(yǎng)育的不易。
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旨在讓孩子體會生命來之不易,家人將我們養(yǎng)育長大不易。這也是本課的重要部分,為了讓孩子充分地參與和體會,我設計了三個活動。
(1)模擬孕婦。
在模擬孕婦前,播放孩子在母體內(nèi)每個月的成長、變化的視頻。讓孩子們用自己的手比畫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第一個月、第二個月、第三個月、第六個月、第十個月的大小,并播放孕婦內(nèi)臟被擠壓的動圖,以一種形象、直觀的方式感受生命的奇妙,觸動孩子的心靈。再借助推測和想象,充分體會母親孕育的不易體現(xiàn)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行了充分地鋪墊之后,讓孩子胸前掛上書包,模擬懷孕時的媽媽。
①現(xiàn)在,我們先靜靜地站一分鐘。在這一分鐘的過程中請其他同學觀察他們?nèi)齻€的動作和表情。說感受。
②再換三個同學,接下來我們來做幾個動作:彎腰撿東西、穿鞋或系鞋帶。
觀察跟平時我們撿東西的動作有什么不同。說說你的感覺。(更小心,更慢)
③接下來請想象一下,懷孕的媽媽在生活中還會遇到哪些不方便?
親身的體驗、感受、思考,讓孩子的認知真正內(nèi)化于心,融于情。
(2)家庭采訪。
讓孩子采訪爸爸,了解家人在孕期怎樣照顧媽媽,知道為了迎接自己的到來,家人都在付出著、牽掛著。進而思考,這種照顧除了是孕婦需要的,也是對新生命的珍惜和呵護,一個生命凝聚著全家人的希望。
(3)小組交流。
在課堂上設計兩次小組交流活動,孩子們互相分享自己的兩份調(diào)查內(nèi)容,體會生命的孕育不易、養(yǎng)育不易。在交流的過程中體會每個人的出生方式不同,家人養(yǎng)育我們時面臨的狀況不同,家人呵護我們成長的方式不同。但母親生育時的痛苦和危險是相同的,我出生時家人的喜悅是相同的,我的成長凝聚了全家人的心血是相同的。在這些不同和相同之間,從自身看到他人,進而體會到原來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生命的延續(xù),每個生命都是最珍貴的、獨一無二的,我們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讓“生命”這個主題在孩子們心中得以延伸。
3. 總結(jié)升華,珍惜生命。
小組匯報時,將孩子們的照片貼在了“生命樹”上,每個孩子,每個天真爛漫的笑臉都是生命之樹的果實,每個果實都離不開生命的大樹,教師利用板書總結(jié),孩子們的認知得到升華,明白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1)媽媽生我們不容易,家人呵護我們成長也不容易,可見生命太寶貴了,那我們該怎么對待自己的生命呢?
(2)只有珍惜生命,我們才能做許許多多的事情,孩子們,只有珍惜生命,我們才能? ? ? ? ?,有了生命一切才能變得有意義。
本課借助多元的方法,讓學生在一個開放的環(huán)境下,從自身經(jīng)驗中感悟,從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使得孩子對生命的認知既有寬度,又有深度,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真正做到走進生命,珍愛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