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枝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特別是教學中的重難點,針對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恰如其分、不失時機地提出問題,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思維,還能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氣氛變得活躍,更能溝通師生情感,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往往會遇到“問而不答”“答非所問”或“啟而不發(fā)”的現(xiàn)象。排除學生本身的認知能力以及問題的難度大小,我認為這與教師的提問藝術不無關系。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深深地體會到:課堂提問講究善問與巧問,不僅要關注所提問題的廣度與深度,還要注意所提問題的針對性與靈活性。通過恰當?shù)奶崾菊Z、鼓勵語,使學生在愉快、輕松、信任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搜尋答案,大膽踴躍地回答問題。
一、針對性———精心設計提問對象
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要照顧到。不同目的、不同程度的提問,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回答。針對基礎知識提問時,可以面向中下層學生,借此增強潛能生的自信心,提升其學習興趣。針對重難點知識提問時,要多面向中上層學生,以發(fā)揮優(yōu)秀生的示范、引領和幫帶作用。如果提問對象錯了,學生開不了口或答不上來,他/她就會覺得羞愧,背上了包袱,形成了陰影,失去了學習興趣,得不償失。
二、靈活性———靈活機動地調(diào)整提問對象
雖然備課時已設計好了提問對象,但由于教師主觀判斷的誤差以及學生個體情況的千變?nèi)f化,常常會事與愿違,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要“察言觀色”,機動靈活地調(diào)整提問對象,決不能言語粗暴,橫眉冷對。否則會損傷學生的自尊心,使他產(chǎn)生反感、對立的情緒,對老師的提問產(chǎn)生恐懼感,從而失去了提問的意義。
三、鼓勵性———保護學習熱情,消除自卑心理
在課堂提問時,教師要和顏悅色、和藹可親,要用熱情、信任的目光期待學生的回答,切忌言語粗蠻,操之過急,中途打斷學生的回答。充分肯定學生的優(yōu)點,即使所答離奇或者答非所問,也不要潑冷水、譏諷挖苦。不要澆滅他們求知的火花,而要積極鼓勵、循循善誘,幫助他們獲得學習英語的信心和動力。豐富的面部表情以及肢體語言也是必不可少的鼓勵手段。學生的回答盡管不甚全面、完美,但畢竟是經(jīng)過了一番思考的,哪怕只有微小的“閃光點”,教師都應加以肯定和表揚,贊美的力量是神奇的。
課堂提問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教學藝術,有效提問更是一門高超的藝術。教師只有把握好提問的針對性、提問的時機以及提問的方法,才能達到以問促教、寓教于樂的課堂實效。
(作者單位:臨澧縣育英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