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彬
在高中階段,文言文是語文教學的關鍵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以及重點內(nèi)容。在經(jīng)過初中的文言文學習后,高中學生對文言文學習,基本掌握了一定的閱讀能力,選修教材是對課本知識的補充和擴展,其可以切實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和理解能力。在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在選修教材教學中,教師如何突破課堂教學乏味而沉悶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讓學生更加樂于閱讀優(yōu)秀的文言文,并且深刻體會文中的深邃思想,是我國高中教師急需認真探究的問題。
一、取一舍眾、精挑細選
在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其包含了大量的文言文篇目,具備較大的信息量,因此,教師要在綜合高考要求、依據(jù)教學課標、提高學生素質(zhì)、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前提下,結(jié)合文本以及單元特點,為學生精心挑選閱讀文章,進而提高文言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1.精選篇目
例如在《先秦諸子》這一單元中,其言論眾多、思想各異,充滿了當時古人的智慧和卓絕,體現(xiàn)了對個人行為和社會發(fā)展的洞察,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如果教師針對每篇文言文都細度精講,不僅耽誤教學時間,同時也會導致教學任務無法順利完成,而如果都淺嘗輒止的泛泛而談,教學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因此,教師要抓住先秦諸子的思想特點,選取一些可以充分代表各個學派中心思想的文章開展閱讀教學,例如儒家所提倡的治學觀、義利觀以及仁義觀,道家的天人合一、清靜無為的思想;墨家的非攻、兼愛的思想等,通過精選篇目為學生講解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引導學生聆聽圣賢、體悟思想。
2.精選重點
一篇文言文寫法多樣、內(nèi)容豐富,教師不可能通過一篇文章對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進行培養(yǎng),因此,教師要精選重點,找到文章的切入點,通過細節(jié)為學生講述重點。例如在講解《阿房宮賦》這篇文言文的時候,教師要通過重點講述幫助學生理解其中所蘊含的道理。
二、浸潤文本、誦讀涵詠
文言文教學一定要充分重視誦讀的功能,讓學生在反復閱讀以及精細品讀中領會文章中的思想。
1.舍得讀
由于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往往忽視了閱讀環(huán)節(jié),過于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思考,并且組織學生按照教師個人對文言文的理解開展教學,沒有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但其實,閱讀是思索、鑒賞、感悟以及理解的基礎和前提,如果教師舍不得讓學生去讀,那么文言文教學就變成了空中樓閣,對學生的教育意義不大。因此,教師要拿出大量的時間組織學生開展自主閱讀,在誦讀之前布置閱讀任務,讓學生帶著目的去閱讀,進而提高閱讀效率和質(zhì)量。通常情況下,閱讀主要分為以下幾步:第一,預習讀,讓學生進行初步閱讀進而熟悉文章;第二,問題讀,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時間篇三,品味讀,組織學生在閱讀中對文章進行品味和思考,促使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2.指導讀
誦讀不僅僅是從頭到尾的流程性閱讀,其是一種思想與文本的交流,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要充分體會文章的情感與思想,進而讓冰冷的文字換發(fā)應有的激情。因此,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的指導學生通過適當?shù)恼Z速、語調(diào)以及語氣進行閱讀,進而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以及性格。
三、有章可循、師生互動
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問答的形式進行師生互動,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進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和質(zhì)量。
1.教師提問
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要注意教學問題不宜過大、過空以及過高,例如項羽的歷史形象?孟子是通過什么方式游說君王的?如何理解孔子的仁義思想?這類問題看似提供給了學生寬廣的發(fā)揮空間,但是由于問題過于“高大上”,學生難以集中思維,無法給出針對性的回答。因此,教師要避免問題設置出現(xiàn)盲目性以及隨意性,設置切入點佳、針對性強的問題,起到綱舉目張、提綱挈領的效果。
2.學生提問
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質(zhì)疑,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但是針對一些學生不想就問、隨意提問的情況,教師不能隨便告訴學生答案,要鼓勵學生動腦提問。同時,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文言文能力開展分層教學,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要鼓勵其開展自主探究,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中提出問題。例如在學習《齊人一妻一妾》這篇文言文的時候,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會提出,為什么齊人這么窮,卻還能娶一個妻子和一個小妾?對于這種質(zhì)疑文章邏輯性以及可能性的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并且從藝術性和生活性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加強理解。
四、激活思維、比較閱讀
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入比較思想,通過鑒別和比較,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和鑒賞能力。
1.課本與選修相比較
選修教材與必修課本具有密切聯(lián)系,但是也存在些許不同,教師要組織學生針對二者在藝術手法、思想情感等方面進行比較,例如將《過秦論》與《六國論》進行比較,進而加深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理解。
2.課外與課內(nèi)相比較
語文知識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其是生活延伸,因此,教師要將課外資源與課本知識充分結(jié)合,讓文言文閱讀教學變得鮮活,擴寬學生的文化視野。例如《論語》中很多語句都體現(xiàn)了孔子為政為人的思想,教師可以結(jié)合當前我國提倡的“以人為本”的思想進行比較,進而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總而言之,文言文教學是高中語文的關鍵內(nèi)容,而選修教材中的文言文是對必修教材的有效補充,因此,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其閱讀教學質(zhì)量,進而培養(yǎng)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為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奠定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