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回顧
不久前,一段年輕人和大爺大媽在籃球場上起沖突的視頻在微博上熱傳。視頻顯示,一群小伙子在河南省洛陽市王城公園籃球場打球,不久,一群大爺大媽也來到籃球場,打開設備開始跳廣場舞。雙方協商不成相持不下,甚至出現了肢體沖突。當地警方介入調查此事,該籃球場被暫時封閉。這件事,再次引起人們“壞人變老了還是老人變壞了”的討論。
焦點面面觀
備受爭議的廣場舞
近幾年,由廣場舞引發(fā)的各類事件層出不窮,如2014年,浙江省溫州市一小區(qū)因毗鄰廣場,業(yè)主飽受廣場舞噪聲困擾,在多次交涉未果后,業(yè)主委員會籌集26萬元買來“高音炮”,“還擊”旁邊廣場上的噪聲,“以噪制噪”。
2017年高考前夜,廣東省惠州市部分大媽照常跳廣場舞,并表示如果因為高考不讓她們跳舞,是剝奪她們鍛煉身體的權利,等等。種種事件也引發(fā)了人們對城市管理、治理能力、社會服務體系乃至社會公德的討論與反思。
適用話題
沖突、寬容、社會公德
壞人變老了還是老人變壞了
對于廣場舞侵占籃球場事件,輿論的傾向性很明顯:是這些老人有錯在先。為什么這么說?第一,籃球場是用來打籃球的,不是用來跳廣場舞的,或者說,籃球場的首要功能是用來打籃球,當沒有人打籃球時,才可以用于其他活動。第二,爭執(zhí)中,是幾名老人先動手打了人,并且至少是五六個人一起將拳頭揮向了被逼在墻邊的年輕人,年輕人無奈之下反擊。如此,是非對錯就很明顯了:這是一個一群跳廣場舞的老人“欺負”籃球少年,籃球少年反擊失敗的故事。于是,在基本的是非判斷之外,夾雜著對廣場舞擾民的憤怒,廣大“吃瓜群眾”走到了同一戰(zhàn)線,紛紛給打籃球的小伙子們討要說法。各種關于老年人失德、廣場舞老人的段子重新被扒出來,廣場舞老人再次成為群體嘲諷的對象。
適用話題
網絡輿論、吃瓜群眾、理性發(fā)言
廣場舞揮灑出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老年人為何對廣場舞如此情有獨鐘,甚至上升到“維護權利”的高度?其實,老年人跳廣場舞跳出來的是孤獨,其揮灑出來的不是汗水,而是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廣場舞不止能鍛煉身體,還能交朋友,改善鄰里關系?!碑斈陱S里的文藝骨干陳大媽說。正如她說的,跳廣場舞逐漸成了一種交友的方式,從陌生人到成為新朋友,從新朋友變成老相識。
下面的四個數字足以說明巾國的老齡化速度與嚴重程度:2015年,老年人口約占國民總人口的16.1%,預測今后平均每年增加640萬;到2020年將約占國民總人口的1/5;到2040年將約占1/3,出現“三人行必有一老”的現象。
另外,當前的城市化、小家庭化和空巢化以及“未富先老”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老齡化社會存在的問題,特別是老年人精神需求方面的問題。在未能有效解決這一現實問題之前,廣場舞必然成為老年人追求健康、稀釋孤獨、融入社會的直接、便利、低廉的主要娛樂活動形式。
無論從老齡化的層面,還是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以及大量的調研資料,都顯示:老年人急需精神層面的滿足。而精神孤獨、精神疾病、精神無著是老年人經常出現的三種精神養(yǎng)老問題,其中精神孤獨居老年人精神養(yǎng)老問題之首。
適用話題
老齡化、精神需求、社會矛盾
熱評選摘
即使看到“負功能”,也別把老人“污名化”
對于整個社會來說,最重要的可能就是需要用“和而不同”的態(tài)度理解事物,學會妥協、尋找替代,而不是用博弈把別人逼上絕路。同時,社會也應學會化解矛盾。比如街道、物業(yè)等,應該提前準備好矛盾利益沖突的調處機制,才不會導致沖突升級,如果真正升級了,政府應該及時介入。此外,從晚輩來說,應更強調包容。有些年輕人,看到一些由老年人引發(fā)的問題或矛盾,就過度指責老年人,甚至用“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這種極端語言,將老年人“污名化”,這很不應該。這種包容不僅是對老年人,而且是對每個人自己,因為所有人都有老的一天,將這種包容傳遞下去,形成良性的社會交換,等自己成為老人,下一代也自然懂得包容他們,形成整個社會的“德性文化”。
——邱建新
廣場舞“搶地盤”也丟了城市的臉
廣場舞“搶地盤”,其實是民生搶地盤,指向的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民生發(fā)展需要城市提供更多的公共資源?,F代城市不應有“廣場舞搶地盤”,當一個城市頻頻因為廣場舞發(fā)生沖突時,只能說明,這個城市在以公共資源供給為代表的現代性上,有著很大不足,遠遠不能滿足發(fā)展的民生需求。從這一意義上講,“廣場舞搶地盤”丟的是城市的臉。從根本上講,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城市針對年輕人和中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提供更多更高質量的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如果能這樣,哪有劍拔弩張,只有關美與共。
——毛建國
打籃球與跳廣場舞爭的是“觀念的邊界”
即便籃球場就是打籃球的地方,廣場舞就應該去廣場上跳,可當整個社會的觀念都還達不到包容廣場舞,大多數人都沒有一顆包容廣場舞的心的情況下,不管廣場舞換到哪里,不管其變成什么形式,都會是一種擾民、低俗的行為。表面上看,籃球小伙子和廣場舞大媽們爭的是一條邊界一個場地,實際上爭的是一種觀念和姿態(tài)。這種觀念,在公共空間叫作“規(guī)則”,在文明社會叫作“約束”,沒有規(guī)則與約束,就會造成個體的隨心所欲甚至是公共空間的混亂。
——宋瀟
(資料來源:界面新聞網、《新京報》《現代快報》《華商報》《錢江晚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