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透視虐童事件:中國學前教育亟須供給側改革

2018-02-07 16:36劉默
中國經濟報告 2018年2期
關鍵詞:托育早教機構

劉默

教育決策者要樹立強烈的兒童保護意識,制定相關教育政策,讓兒童保護知識走進課堂,為學校配備有兒童保護服務技能的老師,提供“大安全”概念下的安全教育與服務

2017年以來,接連曝光的托育機構和幼兒園虐童案件,一次又一次把學前教育推到公共視域的風口。其中,北京紅黃藍幼兒園、上海攜程親子園等大城市虐童事件引起公眾廣泛譴責。

學前教育(包括兒童早期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此前中共十九大報告和2017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不約而同地強調要著力辦好學前教育和解決好兒童早期教育服務問題,足見黨和政府對百姓身邊事的關懷和重視。

中國應該建設一個什么樣的學前教育體系?《中國經濟報告》圍繞此話題,邀請教育界、法學界專家進行探討,并提出更具科學性和前瞻性的建議,以期推動這一關系民生與社會導向的重要領域能夠良性發(fā)展。

托育服務面臨四大困境

中國經濟報告:2017年,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的幼兒園里出現(xiàn)虐童事件,一時引起輿論嘩然。大城市如此,其他城市和農村孩子們的學前教育質量就更令人憂心。這暴露出當前中國兒童早期教育領域存在哪些問題?

楊菊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對家庭福祉的關注讓位于經濟發(fā)展,托兒所體系已經難覓其蹤,社會托育服務供給嚴重缺位。當前3歲以下幼兒托育服務主要面臨四大困境。

一是全面崩潰。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福利性的社會托兒所服務體系全面崩潰。1991年至2000年間,孩子在公立托育機構入托比例持續(xù)下降;2004年至2011年,幾乎沒有孩子在公立機構入托了。很重要的原因是,除極少數(shù)由政府舉辦、服務于高層次少部分人的托育機構之外,公立托育機構基本消失了。

二是總量不足。在社會托育服務體系全面崩潰的背景下,其總量供給遠遠不足。國家衛(wèi)計委2016年對十個城市的調查和2017年對四個城市的調查均發(fā)現(xiàn),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女性對社會托育服務有需求。而實際上,有多少孩子在托育機構里呢?可能全部加起來也就占適齡幼兒的4%左右,其中0-1歲的僅占1.8%,1-2歲的僅占1.5%,2-3歲的僅占7%??梢韵胍?,供需之間有多大缺口。

三是結構失衡。中國現(xiàn)有的托育服務供給,在結構上是嚴重失衡的。市面上大部分提供3歲以下學前教育的機構只教不保,不僅不能滿足家庭或者女性的需求,反而有可能增加家庭的經濟負擔和時間成本。

四是質量無保。把孩子,特別是3歲以下的孩子送進托育機構后,家長能不能放心?孩子過得開不開心?社會整體能不能放心?這都要畫問號。

3歲以下幼兒的社會托育服務,總結起來就是“三有三無”:有需無供、有教無保、有心無門。“有需無供”是指中國托育服務總體缺乏目標、缺乏方向、缺乏管理、缺乏資源;“有教無?!笔侵盖懊嫠缘脑缃淌⑿?、只教不保;“有心無門”是說有些人有很好的意愿、有這種能力給孩子提供很好的服務、照顧和教育,但是因為托育機構建立和服務的標準缺失或是門檻太高,社會辦托育服務的積極性受到極大遏制,很多以“黑園”“黑托”的身份存在。

童小軍:北京、南京和上海早教機構虐童事件,大多到最后都會聚焦于探討早教領域存在的問題。說得最多的原因是由于缺乏合格的人員來源,早教機構常常招聘沒有教師資格證或者教育經驗不足的人員做老師,因此,帶來兒童被虐的風險或者導致虐童事故發(fā)生。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但不是根本原因,因為此類事件中的虐童者并非都是沒有教師資格的工作人員。在我看來,這些事件反映出來的問題,本質上不是早教的問題,而是兒童保護方面的問題:早教機構工作人員沒有保護兒童的行為底線,家長缺乏兒童保護方面的防范意識和行為能力,行政管理系統(tǒng)缺乏兒童保護方面的監(jiān)管機制。

所謂兒童保護,也被稱為未成年人保護,是指保護0-17周歲兒童免遭虐待(肢體虐待、精神/情感虐待和性虐待/性侵)、忽視(生活照料忽視、情感忽視、醫(yī)療忽視、教育忽視、兒童遺棄)、剝削(童工、性剝削)和暴力(信息暴力、文化暴力和環(huán)境暴力)等人為傷害,因為這些人為的傷害會損害兒童的身心健康,并且這種損害是不可逆的,帶給兒童身心健康的負面影響將伴隨其整個生命過程。

然而,要預防或者杜絕這樣的傷害兒童的行為,是非常難的。原因之一就是傷害兒童行為常常具有隱蔽性,或難以察覺。比如兒童遭遇性侵,施害人多為熟人且多數(shù)受害兒童的年齡都在12歲以下,年齡越小,心智越不成熟,往往不具備判斷受害行為的能力;再如情感虐待,在受害兒童身上不會留下任何看得見的痕跡,直到其因為心理問題表現(xiàn)出行為異常;還有對兒童的忽視,同樣難以讓人察覺。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受害兒童的自我保護能力弱。因為心智不成熟,受害兒童缺乏辨別侵害行為的認知能力,沒有求助行為。更因為施害的成人對兒童心智不成熟狀態(tài)的利用,兒童很容易被誘騙、威脅,不會或者不敢說出事實。早教機構里的孩子都處于人生剛剛開啟的階段,完全沒有自護能力,若只能等到傷害已經致使孩子的身心不正常了,才被發(fā)現(xiàn),就會為時晚矣。

張效羽:幼兒園虐童事件頻發(fā)的主要背景是,由于長期以來中國學前教育事業(yè)欠賬較多、發(fā)展思路存在問題,從而導致諸如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幼兒園學前教育供不應求、供需緊張。

肖廣蘭:幼兒園虐童事件頻發(fā),引起家長們的憤怒與恐懼,也讓社會大眾十分痛心、憂心。專家與大眾就監(jiān)管制度、人員篩選準入、政府投入等問題有很多有益的思考與呼吁。我想從文化與心理角度做一點分析,談一些看法。

學齡前的孩子,其心理和認知的發(fā)展并沒有成熟到可以理解秩序的意義并自覺遵守,他們更多地按照本能需要、興趣和沖動行事。讓一屋子小朋友都乖乖排排坐,配合老師上課、做活動或者中午統(tǒng)一睡覺,可能是相當困難的。這時,各種無序與混亂其實是更正常的。但我們的文化中,特別強調孩子要聽話,有規(guī)矩、有秩序。如果看護者初步的管束無效,就會引發(fā)更大的挫敗感和焦慮,并逐漸演化到氣憤與暴怒,這時他們就會做出攻擊性與虐待性的行為。那種時候,我想大多數(shù)虐待孩子的看護人是因為沒有辦法,才會出此下策,做出無德的行為。endprint

我這樣分析,并非要為施虐者推責、減罪。他們的行為肯定是犯罪,也應該被譴責、制止和嚴懲。但因為工作的緣故,我所看到的更觸目驚心的現(xiàn)象,或者也許沒有扎針這么極端,卻更無處不在的虐待兒童身心的行為,是發(fā)生在家庭當中,發(fā)生在很多很愛孩子的家長身上。當家長為了作業(yè)而對孩子大打出手時,其內心經歷的無能感、挫敗感,并因此惱羞成怒的過程,其實很可能與大多數(shù)虐童的看護人是非常類似的。

虐童案件使“隱性”的社會病態(tài)顯性化

中國經濟報告: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虐童事件頻繁發(fā)生?

童小軍:我認為,許多成人缺乏保護兒童意識是目前中國早教機構虐童事件頻發(fā)的最根本原因。成人缺乏兒童保護意識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不了解傷害兒童現(xiàn)象的特點;二是對兒童傷害界定的高標準;三是沒有零容忍的態(tài)度。

每當像北京紅黃藍幼兒園、南京愛德美幼兒園和上海攜程親子園里面發(fā)生的這種事件被媒體曝光時,公眾尤其是孩子們的父母對此會表現(xiàn)出異常震驚和憤怒的情緒。因為,在父母的心里,在公眾的思想上,幼兒園這樣的地方是給予孩子們快樂和教育的地方,那里的老師都應該像天使一樣,愛護孩子,守護孩子,怎么可能虐待孩子呢?實際上,兒童受虐待現(xiàn)象發(fā)生的場所往往是孩子們生活和學習的場所,施害人往往是有機會接觸到孩子的成年人,比如父母和老師,這往往超出了人們對老師或者父母的常規(guī)認知。換句話說,像虐待兒童這樣的事件一般都具有“違背常倫”的特點,因此也形成了“隱性”的特點。這是一種社會疾病,需要預防和治療。

預防虐待兒童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公眾界定傷害兒童行為的低標準。之所以將此列為首要任務,是因為我們這個社會有類似“不打不成才”的兒童教育“傳統(tǒng)”。很多家長都認為“打孩子”是一種有效的管教方法,“罵孩子”就更常見了,人們并不認為在管教孩子時對孩子的“打罵”實際上是對孩子的傷害。人們認為的兒童傷害往往是非父母的“別人”做的,并且往往是造成了后果的傷害行為。這種“高標準”往往就給傷害兒童行為的存在營造了環(huán)境,提供了基礎。

預防虐待兒童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公眾對此種行為的零容忍態(tài)度。低標準基礎上的零容忍,即不給任何傷害兒童的行為留任何空間!因為任何空間,哪怕是小小的空間,都意味著置兒童于受到傷害的風險之中。在家庭習慣了父母“打罵”的孩子,不會對父母的打罵向父母以外的人求助;孩子們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場合,若也遭遇到大人的打罵時,便一定不會覺得這是不正常的,更不會向家長求助。這就給了傷害兒童行為存在的空間,這種行為就會延續(xù),就會變本加厲,直到超出孩子的承受力,表現(xiàn)出不正常的情緒和行為。

當然,親子互動中是有相當復雜的動因的,不是一兩個原因可以完全解釋這些行為。但我發(fā)現(xiàn),很多成人不太能理解和接受孩子成長中無序、混亂和無法掌控的一面,總是過于強調孩子的乖巧和聽話,一直幻想孩子可以按照成人期望的方式成長。當孩子的行為出現(xiàn)所謂的“偏差”時,成人不會先沉下心來,等一等,看一看,想一想,孩子這樣是正常的嗎?他內在外在發(fā)生了什么,讓他會這樣?而是在挫敗感和焦慮感的驅使下,著急找對策,著急去糾正。結果,除了威逼利誘,也想不出什么好法子。當這些都無效時,便會采取更暴力的辦法。

政府角色:需“四破四立”

中國經濟報告:如何從制度上有效降低兒童在學前教育機構被虐待的風險?

楊菊華:我認為,應該加強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服務體系的建設及其服務提供。托育服務體系重建之路很艱難,需要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服務體系和模式,其中,做好頂層設計、明確政府職責定位至關重要。政府的角色定位需“四破四立”:在理念層面破無目標,在組織制度層面破無規(guī)章管理制度,在實操層面破無資源(包括人財物),在輿論層面破無信任。通過“四破四立”,形成一種供需平衡的理想狀況。

具體而言,破無目標,需要廓清主體定位,明確總體發(fā)展規(guī)劃。

首先,需要有一個政府的職能部門或者職能部門中的一個分支機構來管理托育服務。眼下,幼兒園是由教育部門在管,但3歲以下幼兒的托育機構沒有人管。同時,應該把3歲以下幼兒托育服務事業(yè)納入國民經濟社會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中,制定實施促進托育服務發(fā)展的專項規(guī)劃。在體系發(fā)展初期,可以以之作為社會服務業(yè)和公共服務業(yè)的重點項目,比如作為“十三五”或者“十四五”重大發(fā)展項目;一旦整個體系成熟以后,可以作為常規(guī)化的項目來進行管理。那么,政府具體的角色是什么?在0-3歲幼兒托育服務體系中,政府既是運動員,也是教練員,還是裁判員。作為運動員,政府應該承辦一部分公立托育服務機構,起到引領、示范作用;同時,政府也要做好教練員、裁判員,引導多樣化的托育服務機構協(xié)同發(fā)展。

破無規(guī)章,需健全規(guī)章管理制度。

首先,托育服務要讓人進來,門檻可以適當放松。守住安全底線以后,硬件方面的要求是可以靈活的。其次是制定管理辦法。目前,托兒所是參照幼兒園管理辦法實施管理,但幼兒園的孩子和托兒所的孩子是不同的,需要有一個專門針對托兒所的管理辦法。除此以外,工作規(guī)程也需要考慮,還應有內部保育教育指南。

破無資源,要做好人財物的制度設計與規(guī)劃。

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一方面,要培養(yǎng)人才,政府在托育專業(yè)正規(guī)教育方面,在托育學科建設方面,需要有發(fā)展;還要有社會機構的培訓,有志愿者的參與,特別包括家長的參與。家長的參與對于保障幼兒園和托兒所的管理質量非常重要。另一方面,要留住人才,要給從業(yè)者以資格和待遇。同時,要加強園所規(guī)劃,在老舊城區(qū)以改造為主,在新城區(qū)加強建設。

破無信任,需要營造良好的社會托育服務氛圍。特別是最近多起虐童事件發(fā)生以后,怎樣讓社會托育機構得到家長的信任,非常重要。這些惡性事件本身確實值得譴責,對肇事者也需要嚴懲,但不能因為這些事件而否定整個社會托育發(fā)展的大方向。在整個社會發(fā)生大變遷的情況下,想再完全回到由單位辦托兒所的時代,已經做不到。那時能做到,是因為單位就在家旁邊;現(xiàn)在,上班族通常住得離單位非常遠,不可能每天把孩子帶到單位去。因此,便捷、就近、以社區(qū)為基礎的社會托育服務,應該是主要的發(fā)展方向。政府應該更多起到引領、示范作用。如何通過媒體的正面宣傳、通過監(jiān)管來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托育服務氛圍,是政府應該努力的。endprint

當然,實現(xiàn)托育服務有效供給,還需目標明確、總量適度、結構合理、保障服務。供給托育服務,一定要有明確的需求目標、有適度的總量。我特別反對一哄而上,建大量的托兒所。再就是要有合理的結構。主體應該多樣化,不完全是公辦的,也可以公助民辦。

我認為,在這個領域,政府是主導,市場是主體,社會可以起補充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基礎,最終應該形成以居民社區(qū)為依托的托育服務體系。

童小軍:要有效降低乃至杜絕兒童在學前教育機構被虐待的風險,除了上面提到的培養(yǎng)全民對傷害兒童行為的低標準界定和零容忍態(tài)度,還需要建立一個兒童保護體系。針對學前教育機構,這個保護體系應該包含以下要素。

一是針對源頭,升級早教人力資源培養(yǎng)和管理制度。首先是更新師資培養(yǎng)課程,增加與兒童保護相關內容。從職業(yè)培養(yǎng)的角度,將掌握兒童保護的知識和技能作為早教師資培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源頭改變早教領域的人力資源環(huán)境,為杜絕虐待兒童行為奠定基礎。其次是更新早教師資認證過程,增加兒童保護內容,讓每一名早教人員具有“紅線”意識和保護兒童的職業(yè)素養(yǎng),為早教領域人力資源環(huán)境的改善提供第二重保障。

二是針對服務過程,改革早教機構的運營管理制度。首先是在早教機構認證程序中,增加對雇主無兒童保護犯罪記錄的核查環(huán)節(jié);其次是在早教機構的運營過程中,增加對雇主聘用人員的程序要求,即雇主必須對潛在的應聘人員進行有無兒童保護犯罪記錄的背景調查;再次,規(guī)定雇主必須在機構內兒童活動場所安裝監(jiān)控設備,并定期檢查保養(yǎng),保障其運轉正常。

上述要求或者建議必須采用法規(guī)形式,成為早教機構必須遵循的行為準則。同時,國家應在更廣泛的范圍內,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提高對兒童保護領域犯罪人員的量刑標準,對潛在的此類犯罪人員起到震懾作用;同時,依法建立此類犯罪人員信息庫,在早教機構和其他青少年及兒童服務機構招聘人員時為其提供咨詢服務。

張效羽:解決幼兒園學前教育供不應求的問題,需要三管齊下:第一要務是從供給上想辦法;其次是加強監(jiān)管、懲治虐童行為;再次是利用技術手段,通過視頻監(jiān)控來防患于未然。

具體來講,第一,現(xiàn)在很多幼兒園的收費不少,但依然出現(xiàn)虐童事件,主要是因為家長的選擇余地很少,或者沒有選擇。中國設立幼兒園的標準,長期以來是按照公立幼兒園的標準來設計,標準和門檻都很高。但是,應當看到,大城市的土地空間等各方面都很緊缺,很難按照這個標準來審批通過和修建大量的幼兒園。公立幼兒園嚴重不足,而私立幼兒園門檻又很高,導致能夠通過審批的幼兒園相對較少,公立、私立都供不應求。在這種情況下,保障幼兒園的服務質量就很困難。因此,虐童事件只是幼兒園這個行業(yè)服務質量、管理質量不高,不能滿足群眾需要的集中表現(xiàn)而已。

今后,有必要降低準入門檻,鼓勵社會因地制宜設立幼兒園。應降低一些不必要的準入條件,簡化審批程序。其實,只要滿足基本的消防、衛(wèi)生條件,看護人員具備相關資質,就可以開辦幼兒園。只有市場供給上去了,家長選擇的余地大了,在競爭性的環(huán)境中,幼兒園的服務質量才能真正提高。從某種意義上說,市場供求關系是決定商品服務質量的第一要素。

第二,監(jiān)管幼兒園缺乏必要的手段和經驗。如前所述,大量的兒童在私立幼兒園,甚至是在沒有證照的學前教育輔導班、培訓機構等,因為教育監(jiān)管部門力不從心,這個領域的政府監(jiān)管幾乎是空白。當然,中國刑法有虐待被監(jiān)護人的罪名,但是幼兒園也不能靠公安機關在刑事案件曝出來之后用刑事偵查手段來監(jiān)管,刑事監(jiān)管實際上是比較薄弱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第三,要加強相關技術保障,譬如視頻監(jiān)控。

肖廣蘭:保護孩子的身心安全,要從我們每個人做起,尤其是每一個家長都可以做很多事情。首先,我們要反思我們每天掛在嘴邊的那句“孩子乖,要聽話”。正常的孩子一定會有不乖不聽話的時候,我們每一個家長,以及我們整體的文化氛圍,都需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容納孩子成長中不時會出現(xiàn)的無序和混亂,孩子的人生才能在一個更大的尺度上保持正常和規(guī)律性。其次,我們在評估和選擇幼兒園時,可能更需要關注的,是老師是否也有這樣的認識,是否能夠容納孩子的不乖,容忍一定的混亂,而不是把孩子管得服服帖帖。如果家長和社會在觀念上有所轉變,那么教育場所和家庭里面的憤怒和焦慮情緒就可能會減少一些,從而,成人對孩子施虐的行為也有可能減少。

在制度層面,希望國家可以加大在學前教育上的投入,并把學前教育也納入義務教育框架。這樣,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更好地防止虐童事件的發(fā)生:一是加大投入,幫助幼兒園增加師生比,減少教師的管理壓力;二是加強監(jiān)管,提高人員準入標準,吸引和篩選更有能力和愛心的看護人員;三是加強對從業(yè)者的培訓和教育,也包括對家長和整個公眾的教育宣傳,讓大家都能更多理解孩子心理成長的特點和需要,給孩子們更多自由成長的空間,而不是一定要按照成人的要求和希望去成長。

“好教育”意味著“安全的教育”

中國經濟報告: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事業(yè)。其中,把辦好學前教育放在了重要位置,強調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如何推動這個目標的實現(xiàn)?

童小軍:“辦好教育”可以從很多方面進行論證。從兒童保護的視角,“好教育”就意味著是安全的教育。這里的安全不僅指身體安全,要避免因火災、地震或者交通等事故帶來傷害,更指心理安全。

對所有的早教機構、幼兒園、中小學校或者其他興趣班、偏差行為矯正機構等而言,未成年人在這些機構中要擁有心理安全,就意味著這些機構是沒有任何暴力的機構——沒有老師針對學生的暴力,也沒有學生之間的暴力,更沒有學生針對老師的暴力。要做到這一點,學校在良好的知識傳授體系之外,還應該有預防暴力和應對暴力的制度性安排。這個制度包含預防機制和應對機制。

預防機制中應該包含定期對學校師生進行兒童保護理念、知識和技能的宣傳教育,包括對校園內外常見的傷害兒童/未成年人的實際案例的講解和宣傳,讓人們了解各種傷害兒童的行為及其后果,幫助師生形成自我約束、不主動傷害他人的行為習慣,同時也學會自我保護的實用方法。

應對機制包含校園匿名報告制度和報告回應制度。之所以匿名,是因為兒童/未成年人受傷害案件一般具有成年人誘騙或者控制被害兒童/未成年人的特點,而校園同伴之間的欺凌現(xiàn)象也存在受害人被施害人恐嚇威脅而不敢求助的特點,匿名求助會給受害兒童帶來一些安全感,增加他們主動求助的機會。報告回應制度是指對任何學生的求助報告或者揭發(fā)報告,校方都應該在一定時間內,按照不給當事人造成“二次傷害”的原則,為其提供評估和支持,妥善解決問題。

要推動上述目標的實現(xiàn),最關鍵的是,教育決策者要樹立強烈的兒童保護意識,制定相關教育政策,讓兒童保護知識走進課堂,為學校配備有兒童保護服務技能的老師,提供“大安全”概念下的安全教育與服務。endprint

猜你喜歡
托育早教機構
私人還是公共:我國托育服務體系供給范式研究
《家庭教育促進法》中的托育服務:國家義務與機構角色
解決托育難題需合力托底
中西部托育事業(yè)發(fā)展研究院籌備暨陜西省托育示范基地啟動會在陜西學前師范學院雁塔校區(qū)召開
去早教班可以讓寶寶早說話嗎?
一周機構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機構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機構凈增倉股前20名
一周機構凈減倉股前20名
早教QA
乐安县| 淳化县| 定陶县| 剑阁县| 毕节市| 盐津县| 柳河县| 鄯善县| 福清市| 晴隆县| 卓资县| 达拉特旗| 盐城市| 开化县| 宁德市| 南汇区| 长春市| 五大连池市| 洪江市| 福州市| 芦溪县| 灌云县| 康平县| 房山区| 大港区| 宁强县| 邳州市| 隆化县| 堆龙德庆县| 同心县| 祁东县| 卓尼县| 宝丰县| 梁河县| 汾阳市| 武冈市| 女性| 寻甸| 越西县| 耒阳市| 鸡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