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嘉祥縣孟姑集鎮(zhèn)閆樓小學)
第一,校內(nèi)教育是義務教育,是孩子必須接受的教育,它給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普及性的、非?;A的知識。當前校內(nèi)教育在一定意義上來說主要還是應試教育,因為它首先面對的往往是升學,但是青少年宮等這樣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的教育是選擇性的教育,青少年宮則更關注學生個性的發(fā)展與興趣的培養(yǎng),青少年宮的教育是要使學生在學校教育的基礎上有一些提高,將在學校學到的一些知識進一步深化,有助于學生今后的成長和成才。
第二,校外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不同還體現(xiàn)在兩者專業(yè)分工和教學方法上的不同。校外教育擅長開展藝術類、科技類與綜合實踐類課程的教育教學,因為在青少年宮中負責這些課程教學的師資無論在數(shù)量上還是在其專業(yè)化水平上都普遍優(yōu)異于學校教師。
第三,學校教育是一種普及性的教育,學校班級教育規(guī)模大,對所有的孩子幾乎都是一樣的。而校外教育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個性和特長的地方,校外教育可以豐富學生的興趣,拓寬他們的眼界,培養(yǎng)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能力。
第四,校外教育相比學校教育,校外教育環(huán)境輕松,是培養(yǎng)興趣的好地方;在校外教育中,學生和家長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利;青少年宮的教師,其水平更加專業(yè),更受學生歡迎,這里的教師不像學校教師那樣嚴格,教師可以像朋友一樣交流相處,其教學方法亦為學生所接受,學習和娛樂兩不誤。
盡管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兩者定位不同,各有特點,但是它們的培養(yǎng)目標都是一致的,都是為了未成年人的全面健康發(fā)展。學校教育做的不完善的地方,可能正是校外教育大有可為的領域,正是校外教育的市場。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lián)合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文件中,提到“要積極探索建立健全校外活動與學校教育有效銜接的工作機制”。由此可見,校外教育確實是校內(nèi)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補充,或者說校外教育是校內(nèi)教育的延伸。這就是說在校內(nèi)教育中不能完成的一些事情,通過校外教育的開展能夠得到一些彌補,校外教育對未成年人的興趣和能力的培養(yǎng),對未成年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校教育與校外教育都只是教育的一個方面,單一的學校教育或校外教育不可能促進未成年人的全面發(fā)展。
最后,通過青少年宮教育的實踐來看,未成年人的全面健康發(fā)展,需要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及校外教育的三位一體,形成整體的教育合力。而協(xié)調(diào)好校外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共享與互補關系變得更為重要。
目前,學生和家長普遍都已認識到校外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不同之處,尤其在當前社會背景下,學校及教師受升學的客觀壓力影響,使他們不得不極其重視傳統(tǒng)的主要科目的學習,如語文、數(shù)學、英語、物理、化學等課程的教學,因而學校普遍忽視藝術類、科技類與綜合實踐類課程的教學,有的甚至在實際教學安排中沒有開設某些國家規(guī)定的必修課程,或者即使課程表上有而實際常被其他主干學科所替代,這需要引起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重視。同時,在學校里,尤其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嚴格按照年齡編班,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得不到應有的滿足,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而校外教育恰恰彌補了學校教育的不足,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和個性,使其個性需求得到較好的滿足,個性得到張揚,綜合素質(zhì)得到不斷的提高。而且,在校外教育中,很多青少年不僅根據(jù)家長與學生的時間來安排課程教學計劃,還對那些跟不上學校課程教學進度的學生免費補課并有針對性的服務,青少年宮教師對學生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和奉獻精神受到了學生家長的高度評價。
加強校外教育與學校教育資源的共享與互補,強化兩者的合作,有助于避免教育資源的閑置與浪費,促進有限教育資源發(fā)揮出更大的社會效益。
青少年宮和學校教師都發(fā)現(xiàn),在青少年宮組織的活動中,家長普遍信賴由學校教師參與組織管理的那些活動。因此,青少年宮活動的開展對學校教師有一定的依賴,青少年宮也特別希望能獲得學校教師的支持和幫助,從而把活動開展得更好。實踐表明,青少年宮與學校都迫切需要對方的協(xié)助,迫切需要加強兩者的合作。
正確處理好學校教育與校外教育的關系,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關注人的情感,關注人的價值,更關注人性的完善,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努力開創(chuàng)新形勢下學校教育與校外教育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