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孟子人性論特色

2018-02-09 09:19徐久琳
卷宗 2018年3期
關(guān)鍵詞:杞柳楊伯峻告子

摘 要:人性論是中國哲學(xué)的一大傳統(tǒng),也是中國哲學(xué)尤其是儒家哲學(xué)的核心議題,孟子的人性論無意是其中最閃耀的一環(huán)。但當(dāng)我們問孟子人性論中的性指什么時,或者說為什么他的將四段之心作為人性的展開,本文便將孟子的人性論分成性善與向善兩部分對這一問題展開說明

人性論是中國哲學(xué)的一大傳統(tǒng),也是中國哲學(xué)尤其是儒家哲學(xué)的核心議題,孟子的人性論無意是其中最閃耀的一環(huán)。但當(dāng)我們問孟子人性論中的性指什么時,或者說為什么他的將四端之心作為人性來展開,似乎很少有人論及,本文便試圖從孟子與告子的辯論中對孟子上述問題展開說明。

1 大理石與白板

之所以采用這個標(biāo)題是因為本文作者認為孟子與告子對于人的人性結(jié)構(gòu)的看法(當(dāng)然這里僅僅指仁義之性,因為告子那里還有“生之謂性”的看法)有點像萊布尼茨與洛克對于人的認識結(jié)構(gòu)的看法,萊布尼茨認為人的認識來源于天賦觀念,這些觀念潛存于人的心靈之中。而洛克認為,人的心靈像一張白板,沒有任何內(nèi)容,只有經(jīng)過外界的熏染,才能才能形成知識。對于兩人的爭辯,本論文不愿過多的涉及,對比的指出也是因為這樣使讀者更容易抓住本節(jié)的核心內(nèi)容。而本節(jié)也著重根據(jù)《告子·上》第一條文本進行闡述

告子曰:“性猶杞柳也,義猶杯棬也;以人性為仁義,猶以杞柳為杯棬?!?孟子曰:“子能順杞柳之性而以為杯棬乎?將戕賊杞柳而后以為杯棬也?如將戕賊杞柳而以為杯棬,則亦將戕賊人以為仁義與?率天下之人而禍仁義者,必子之言夫![1]

我們首先應(yīng)該問“性”是什么?它是否是指人之為人的本質(zhì)。在孟子之前的人性論學(xué)界普遍認為是以“生”言性,但這個傳統(tǒng)又是否是和孟子割裂的?生的甲骨文結(jié)構(gòu)是上草下土,代表的是一個向上勃發(fā)的傾向,而生又是天之生,是天地交媾自然而然的結(jié)果,因而生是天命的。其實“生”“性”是同體的,這在先秦的文獻中是可以表現(xiàn)出來的。

那么孟子難道是與這個論性傳統(tǒng)相割裂的嗎?事實上并非如此, 孟子說“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聲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謂性也。仁之于父子也,義之于君臣也,禮之于賓主也,知之于賢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謂命也”[2],事實上孟子也認為欲望客觀的來說也是性,只不過從價值的角度上不把它當(dāng)成人的“本性”,由此我們看孟子其實并未脫離古代以生言性的傳統(tǒng),既然孟子的性依然是在傳統(tǒng)視野之下的性,那么為什么,孟子又將仁義作為人的本性?

這里的關(guān)鍵便在于“生”,其實孟子將“生”做出了人性化的解讀,即人從本能上便與動物不同,“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3]當(dāng)人看見孺子掉入井中的時候,心中沒有任何成見的便會產(chǎn)生救小孩的本能反應(yīng)或者說是最初之一念。將本能反應(yīng)視作性的本意是自然人性論的看法,而孟子則通過一個示例將仁義之心作為本能納入到自然人性論的“性”的概念之中。當(dāng)然我們可以問為什么要將性,講性,無非是對真我的認知,什么才是真我。其實對于自我的確認也是如此,因而講性,是在講未發(fā)。其實將孟子的人性論說成是本能反應(yīng),倒不如說用“最初之一念”更為貼切,因為仁義之性與口耳欲望之性總是處于矛盾之中,闡明了性的含義,我們再回到正題,在告子那里,人的本性是“生之性”(杞柳),而義是外在的,因而人性不可以說是善惡,并非說告子的人性論無內(nèi)容,告子是以生言性的,只不過是說這個“生”的內(nèi)容沒有仁義,仁義只不過是人為模具,將人放在里面做成人要做出的形狀。但是問題便在要將杞柳做出某種東西,必須遵從杞柳的內(nèi)在理則,這個內(nèi)在的理則便是人的惻隱之心,這也是孟子持有的觀點,即孟子認為人心中具有某種可塑造成善的端始,只有順從人心初始的這一點萌芽,才能將人塑造為善的。

2 向善論

但如果光這一點不同,那么孟子與告子在人性無善無不善上是相同的了,因為這里的爭論僅僅闡明是大理石與白紙的區(qū)別。事實上并非如此。因而我講兩者不同的第二點總結(jié)為向善論。

告子曰:“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于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于東西也?!?/p>

孟子曰:“水信無分于東西,無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顙;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p>

如果將前面爭論的總結(jié)別是孟子的惻隱之心和辭讓之心的爭論,而可以講這里的爭論的總結(jié)為是非之心與羞惡之心爭論。很多人將孟子這一章解釋為性善與性無善無不善的爭論,這是不對的,因為這里討論的是水的流向。在《離婁·下》有那么一段話“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4]。這里也用了水流向的比喻,不同的是這里指的是教化。但問題的關(guān)鍵是這里的教化不是禮法教化,而是自然教化,從民所欲,止民所惡?!巴跤兄?,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盵5]統(tǒng)治者在這里是一個增助者的角色,即使人民自然而然、無知無覺的向善?!侗M心·上》有一句話頗為玩味“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cè)缫?。殺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豈曰小補之哉?”[6]之所以說頗為玩味是因為這種教化思想明顯來源于老子“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的思想,當(dāng)然這里不是要去闡明老子與孟子之間的關(guān)系,目的是擺出孟子自然教化的思想,從而再去闡明孟子向善論。因為自然教化論的主張便是要求統(tǒng)治者應(yīng)當(dāng)作為一個增助者的角色,讓人民自然而然的生長,但自然教化論可以成立的前提便是人民的本心是向善(或者用老子的話“自賓”)的。

因而這里爭論的焦點也是人怎么流的問題,因為這里的水便是自然的,比喻沒有社會化的人。告子認為這個自然人是沒有好惡的價值取向的,好惡的價值趨向僅僅是社會化的結(jié)果,因而“人性之無分于善不善”?,F(xiàn)代學(xué)界往往會將告子這句話作為人性“無善無不善”辯說,但如果這樣解釋的話,又會與《告子·上》第三章、第四章的“生之謂性”和“食色,性也”相矛盾。因為既然食色是人本性怎么能說水流沒有方向那。而孟子拿水的向下流動比喻人向善的本心,這個向善的本心具體來說便是是非之心與羞惡指心,也即是說,人天生具有向善的本性,而人之所以會有惡,那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外在條件限制的。

參考文獻

[1]楊伯峻:《孟子譯注》,商務(wù)印書館,2010,第234頁

[2]楊伯峻:《孟子譯注》,商務(wù)印書館,2010,第309頁

[3]楊伯峻:《孟子譯注》,商務(wù)印書館,2010,第72頁

[4]楊伯峻:《孟子譯注》,商務(wù)印書館,2010,第234頁

[5]楊伯峻:《孟子譯注》,商務(wù)印書館,2010,第16頁

[6]楊伯峻:《孟子譯注》,商務(wù)印書館,2010,第282頁

作者簡介

徐久琳(1992-),男,漢,江蘇徐州,西北大學(xué)思想文化研究所碩士,中國哲學(xué)。endprint

猜你喜歡
杞柳楊伯峻告子
浩然之氣
A Drop in the Bucket杯水車薪
不同激素對彩葉杞柳扦插的影響
告子眼里的人性
杞柳皮綜合開發(fā)與利用
《論語譯注》注釋商榷三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