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歡歡,劉建華,吳麗娜 綜述,秦曉松 審校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yī)院檢驗科,遼寧沈陽 110004)
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一種比較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目前,臨床上根據病因對糖尿病進行分類,主要有1 型糖尿病(T1DM)、2型糖尿病(T2DM)、妊娠糖尿病和特殊類型糖尿病4 種類型,其中T1DM與胰島自身免疫聯系甚密。T1DM主要見于兒童和青少年,是兒童期最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之一[1]。它的典型特征是呈現出多飲、多食、多尿及消瘦“三多一少”的癥狀,起病通常較急劇,在發(fā)病初就可伴有酮癥酸中毒,血糖水平可持續(xù)升高,且波動劇烈,病情發(fā)展迅速難以控制,如果發(fā)現不及時,會引起神經病變、心臟病變、眼部病變、糖尿病足、糖尿病腎病等諸多并發(fā)癥,甚至危及生命。近年來,世界范圍內T1DM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2011年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統計了全球范圍內0~15歲兒童的糖尿病發(fā)病情況,結果顯示T1DM患者高達490 100例,且每年將增加近77 800例,發(fā)病率逐年攀升[1-3]。由于環(huán)境、種族、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異,世界各國T1DM的發(fā)病率有所差異。我國一項調查顯示,1995-2010年北京15歲以內T1DM患者的發(fā)病率為每年0.935/10萬~3.26/10萬,T1DM發(fā)病年均增長率為4.36%[2]。當前的研究表明,由T1DM所導致的兒童和青少年的病死率在世界范圍內普遍較高[4]。T1DM不斷增加的發(fā)病率和致死率迫切要求提高對T1DM的預測、診斷及治療能力。
T1DM根據病因學可分為自身免疫性T1DM (1A型)和特發(fā)性T1DM (1B型),臨床上多數見到的是1A型,它根據發(fā)病的急緩分為急發(fā)型和緩發(fā)型(成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二者的不同之處在于發(fā)病年齡的差異。自身免疫性T1DM是一種與多種復雜因素相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與特異性細胞免疫、自然殺傷細胞、遺傳因素、病毒感染、生活環(huán)境等有關,這些因素聯合作用導致胰島β細胞損傷,致使其胰島素分泌量絕對不足,影響了機體的代謝運轉[5]。其標志性特征是機體自身免疫參與了疾病進程,表現為血液循環(huán)中出現針對胰島自身抗原的多種自身抗體[1]。臨床上大多數T1DM患者可被檢測到胰島自身抗體,這些抗體是T1DM診斷的重要標志物,是機體出現自身免疫性損傷的有力證據。特發(fā)性T1DM見于某些人種的特殊類型,目前認為其在黑種人中的患病率較白種人高,病因尚不明確,無自身免疫反應的證據,胰島自身抗體為陰性,也稱非典型糖尿病,根據其臨床特征和病理改變的不同,存在暴發(fā)型和非暴發(fā)型,暴發(fā)型無胰島炎表現而起病時伴有胰酶增高的病理改變,非暴發(fā)型既無胰島炎也不存在胰腺外分泌腺的淋巴細胞浸潤,暴發(fā)型多為成人起病,發(fā)病急,高血糖癥狀出現幾天便可發(fā)生酮癥酸中毒,且有血清淀粉酶及彈性蛋白酶-1水平升高,而血清各種胰島自身抗體均為陰性,目前特發(fā)性T1DM的病因及發(fā)病特點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近年來研究的胰島自身抗體主要包括谷氨酸脫羧酶抗體 (GADA)、胰島細胞抗體 (ICA)、胰島素抗體 (IAA)、蛋白質酪氨酸磷酸酶抗體 (IA2A)和鋅轉運蛋白8抗體(ZnT8A)。此外,還有部分胰島自身抗體也參與了T1DM的發(fā)病過程,包括羧基肽酶H(CPH),它對于LADA有一定的診斷價值;性別決定區(qū)Y相關蛋白抗體(SOX13-Ab),它通常出現于疾病后期,對于T1DM的診斷效能較低;抗體Glima 38可出現于T1DM的早期階段,但陽性檢出率較低,靈敏度和特異度有待提高;其次還有熱休克蛋白10(HSP10)抗體、淀粉酶α-2A自身抗體、氨基酰tRNA合成酶(aaRS)、抗泛素偶聯酶2L3自身抗體(UBE2L3-Aab)[6]、膜聯蛋白V(AncV)抗體,HSP65等,這部分抗體的報道量較少,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才能應用于臨床。
目前來說,GADA、IAA、ICA、ZnT-8A、IA2A這5種胰島自身抗體是T1DM檢測應用最廣泛、最受認可、相關性最強的自身免疫標志物,在國內外作為糖尿病診斷及篩查的重要標志物,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和較好的研究前景[7-8]。
1.1GADA谷氨酸脫羧酶(GAD)是位于腦和胰腺中的酶,可以由具有分泌γ-氨基丁酸(GABA)功能的胰腺組織的胰島β細胞來合成,GAD由同工酶GAD65和GAD67組成,GAD65是GABA合成過程中的限速酶,主要功能是催化谷氨酸脫羧進一步生成GABA,將氨基酸的興奮性谷氨酸遞質轉換成抑制性神經遞質GABA,GAD65作為破壞胰島細胞的關鍵抗原,其抗體GADA是胰島自身免疫的標志物,是T1DM患者血清中最先出現的自身抗體,也是T1DM檢測使用最廣泛的標志物[9]。GADA的水平與胰島β細胞的受損程度非常相關,在普通人群和T2DM患者體內檢測到GADA的概率很低[10],且GADA的敏感性很高,其出現通常與糖尿病的疾病進展密切相關[9]。GADA與其他抗體相比,穩(wěn)定性好、特異性佳、在患者體內持續(xù)存在,且隨著病程發(fā)展波動幅度小,是診斷與預測T1DM及區(qū)分T1DM和T2DM的重要指標之一,并且能夠有效地將成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從T2DM人群中分離出來。
1.2ICAICA作為最早用于T1DM預測的免疫球蛋白,在包括T1DM的自身免疫性內分泌缺陷疾病患者體內首次被發(fā)現,它通過針對多種胰島細胞分子產生了數種異質抗體,是一種和全部胰島細胞發(fā)生反應的多克隆自身抗體的統稱,屬于胰島β細胞的胞質抗體,主要通過特異性與胰島細胞胞質成分反應而產生細胞的毒效應,通過抗原抗體結合反應進一步激活補體系統引起一系列破壞導致糖代謝障礙[11]。ICA是一種特異性抗體,根據目前的研究情況,ICA在初診T1DM患者體內出現陽性率的概率很大,隨著病程不斷延長,其陽性率隨之逐漸降低,提示ICA通常存在于疾病的早期階段。
1.3IAAIAA是可與胰島細胞內數種抗原相結合的、與糖尿病診斷相關的混合抗體。PALMER等第一次提出了IAA在T1DM自身免疫機制介導的發(fā)病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它通過與胰島素結合后形成復合物,進而使得胰島素失去活性。IAA是評價胰島細胞自身免疫功能的敏感性指標,但IAA卻并非糖尿病的特異性抗體,不能單獨作為T1DM的診斷指標,因為在胰島素綜合征和甲狀腺疾病患者的體內也可以檢測到IAA。在糖尿病相關抗體中,IAA是診斷敏感性受年齡影響最大的一個,IAA在年齡較小的患者中檢出率較高,隨著年齡增大,其檢出率可降低,成人體內的IAA抗體滴度很低,提示IAA與T1DM診斷時的年齡密切相關,且IAA的滴度越高病情進展越快[12]。與GADA和ICA相比,IAA的檢出率偏低,IAA對成人T1DM的診斷意義不大,對于新發(fā)兒童患者的診斷價值較大。
對于臨床上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由于受到外來胰島素的干擾,其體內IAA水平將受到影響,導致對糖尿病的診斷效能大大減低,通過IAA檢測可以為糖尿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依據,它也是判斷胰島素治療效果的一項重要指標,但它僅是一種與糖尿病相關的重要的自身抗體,不能用于糖尿病的預測。
1.4IA2A酪氨酸磷酸酶樣蛋白質分子(IA-2)是PTPase家族的一個由979個氨基酸構成的1型跨膜糖蛋白,它是T1DM的主要自身抗原。IA-2的膜內結構由601~979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研究顯示,IA-2的抗體主要通過針對膜內結構反應而產生,其比例達90%~97%,因此,當某些因素影響到膜內結構時,會使膜內結構被暴露可能會啟動機體免疫機制觸發(fā)自身免疫應答,IA2A的存在應證了在糖尿病的發(fā)病過程中有胰島β細胞的特異性自身免疫應答。
雖然T1DM多發(fā)于青少年,但是老年人群中也可能出現T1DM,IA2A測試可用于診斷老年T1DM[13]。一般情況下,T1DM患者的IA2A和ICA的陽性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IA2A對于LADA的診斷效能卻遠低于GADA。
1.5ZnT8A鋅轉運蛋白8(ZnT8)又稱胰島β細胞特異性鋅轉運體,是含有6個跨膜結構域的多通道蛋白,屬于鋅轉運體蛋白家族的一員,作為胰島素成熟及儲存過程中鋅的供者,主要掌管細胞內鋅離子的轉運,將鋅離子轉運到細胞外基質或囊泡,如果鋅離子水平及轉運過程受到干擾,可能會對胰島素的合成、儲存及分泌過程造成影響,甚至影響到胰島細胞的旁分泌,它參與機體對胰高血糖素和胰島素旁分泌的調控[14]。ZnT8A是2007年被發(fā)現的與T1DM關聯性較好的一種重要的自身抗體,對于T1DM的診斷非常重要,有較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芬蘭的一項T1DM研究發(fā)現,ZnT8A在兒童和青少年T1DM患者中的陽性率達到73%,且陽性結果更易在年齡較大的患兒中出現,與ZnT8A陰性的患兒相比,陽性個體的血液pH值更低,患酮癥酸中毒的風險更大[15]。
目前胰島自身抗體的檢測方法主要有免疫印跡法(WB)、間接免疫熒光法(IFA)、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放射配體法(RLA)及新出現的化學發(fā)光法。由于各種方法檢測原理不同,其陽性檢出率、敏感性、特異性、適用性也有所差異,檢測方法的選擇對自身抗體的檢出率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2.1WBWB也稱酶聯免疫電轉移印斑法,是一種將高分辨率凝膠電泳和免疫組織化學分析技術相結合的生物免疫雜交技術,能夠同時進行多種胰島自身抗體檢測,具有敏感性好、特異性強、操作較簡單、污染程度小等優(yōu)點。WB通過凝膠電泳法來達到分離抗原的目的,進一步把抗原轉移到硝酸纖維膜,再和待測抗體與顯色劑進行顯色、反應,利用抗原抗體反應來達到檢測的目的。WB可以同時聯合應用多種自身抗體,操作簡便,可以為臨床提供重要的依據,是臨床常用的一項檢測技術。
WB由于操作簡單而占據一定的國內醫(yī)院市場,但是這種方法的檢測結果易受到主觀影響而使檢測效能降低,且單抗體應用時靈敏度較低,因此多提倡同時應用多種抗體聯合檢測[16]。
2.2IFAIFA是根據抗原抗體反應的原理,將人胰腺用作抗原底物,通過與特異性抗體發(fā)生反應后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再用熒光素標記第二抗體,讓熒光素標記過的二抗進一步去結合抗原-抗體復合物,最后利用熒光顯微鏡觀察待測抗體[17]。IFA多應用于抗體ICA的檢測,T1DM中ICA的陽性率在22.2%~61.0%,雖然IFA操作較簡單、可重復率高、速度快,但是易受干擾,其敏感性和特異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2.3ELISAELISA原理為雙抗體夾心法,將抗原或抗體包被固定至固相載體上,用酶對抗原或抗體進行標記,使抗原與抗體充分反應后,通過顯色反應來鑒別待測抗原或抗體。
傳統的ELISA采用的是間接法檢測抗體,故可能在抗原包被過程中遮蔽一部分抗原表位,使抗原決定簇的空間構象不能很好地暴露,抗原抗體不能進行充分反應,從而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新一代的ELISA通過應用生物素-親和素而產生放大效應,使得檢測敏感性顯著提高。在2005年進行的糖尿病自身抗體檢測標準化評估(DASP 2005)通過應用ELISA檢測T1DM患者的自身抗體,結果顯示:IA2A靈敏度為65%,特異度為99%;GADA的靈敏度為89%,特異度為98%;ICA的靈敏度為96%,特異度為98%,ELISA的檢測水平已接近放射配體結合法(RBA)的水平,但它對IAA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均較低??傮w來說,ELISA的特異度和靈敏度較好,操作較方便,與放射法相比污染性極低且對實驗設施和技術人員的要求較低,卻可以達到放射法的檢測效果,因此被廣泛應用于臨床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體檢測,有較好的應用前景[16]。
2.4RLARLA主要通過胰島自身抗原標記,有利于其空間構象和生物活性的保存,經過緩慢均勻振蕩和長達24 h的孵育使得抗原與抗體更好地接觸、反應,故特異性和敏感性較高,RLA是目前糖尿病抗體檢測方法中敏感性和特異性最高的檢測方法,被視為金標準。經過標準化的RLA檢測效能進一步提高,敏感性和特異性達到最佳。目前來說,RLA被認為是國際上較為通用的方法。
RLA作為我國現階段胰島自身抗體中心化檢測的推薦方法[18]。但由于其操作起來復雜、技術要求高、影響因素過多,需要對其檢測條件進行優(yōu)化,對其檢測質量嚴格控制,且存在放射性廢物產生污染和危害等問題,導致其應用受到限制,目前在我國尚無法得到推廣應用,而逐漸被其他方法所替代。
2.5化學發(fā)光法化學發(fā)光法是近幾年應用于糖尿病自身抗體檢測的一種新的檢測方法,化學發(fā)光法定量檢測相比WB等定性檢測方法來說,對臨床治療的指導具有重要意義。它是通過化學發(fā)光劑標記抗原,利用化學發(fā)光技術與磁性微粒子分離技術同標本結合,然后利用磁珠捕捉形成的反應物,通過使發(fā)光物質產生發(fā)光反應,檢測發(fā)光強度來計算待測物質的量?;瘜W發(fā)光反應在液相狀態(tài)下進行,增加了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利用光量子數判斷反應結果,準確度更高,且操作簡單,特異性和敏感性較高,無污染,因此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據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進行的一項胰島自身抗體檢測標準化計劃報告顯示,通過調查我國20家核心成員單位的糖尿病抗體檢測方法的開展情況,發(fā)現化學發(fā)光法占到20%[18],未來還可能進一步推廣,具有良好的發(fā)展前景。
除了以上幾種常見的檢測方法外,近年來經過人們的不懈努力,又有新的方法相繼出現以便于更好地進行胰島自身抗體的檢測,這些新方法包括熒光素酶免疫法、等離子體納米金芯片法等。這些新的胰島自身抗體檢測方法對于糖尿病的明確診斷意義重大,但若推廣應用仍需要進行大量的臨床研究。
3.1胰島自身抗體指導糖尿病分型及對T1DM的診斷價值T1DM主要包括特發(fā)性T1DM和自身免疫性T1DM兩種類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多于兒童和青少年階段發(fā)病,也可以出現在成年及老年人群中,即LADA,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典型特點之一就是血清中可出現各種胰島自身抗體。研究表明,T1DM患者處于無癥狀期和疾病發(fā)作后的一定時期內可以檢測到特定損傷胰島組織細胞的幾種抗體,主要包括IAA、GADA、ZnT-8A、ICA、IA2A,且胰島自身抗體在新發(fā)T1DM患者中的陽性檢出率較高,確診價值更大[19]。通過胰島自身抗體檢測可以幫助在早期對糖尿病進行分型和診斷,臨床上幾乎所有的患者在診斷T1DM時都出現了單個或多種糖尿病相關抗體陽性,并且出現兩種或兩種以上糖尿病相關自身抗體陽性的兒童幾乎最終都進展至臨床T1DM,因此如果能夠在臨床癥狀出現之前就確定這些血清學標志物的存在,就可以通過及早預防,避免出現的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及更加嚴重的并發(fā)癥造成更為嚴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故通過應用胰島自身抗體檢測能夠指導糖尿病分型,明確T1DM的診斷,這對于糖尿病后續(xù)的正確治療和并發(fā)癥的預防至關重要。
LADA是T1DM的一種特殊類型,多于35歲后發(fā)病,起病隱匿、遲發(fā),發(fā)病初期口服降糖藥治療有效,這與T2DM的發(fā)病特點相似,其胰腺β細胞衰竭的速度通常較緩慢,可在疾病的反復多次發(fā)作的過程中不伴有酮癥酸中毒現象,這與T2DM的表現較相似,而這種臨床異質性的存在,為臨床糖尿病的分型診斷帶來了巨大難題。LADA由于其特殊的臨床表現極易被誤診為T2DM,僅通過依靠患者的臨床表現及其胰島素水平來診斷LADA顯然不夠準確,所以制定最有效的篩選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研究發(fā)現臨床上部分患者在發(fā)病初期被診斷為T2DM,但經長期觀察發(fā)現這部分患者并非T2DM,雖然其早期臨床表現與T2DM較相似,但實質上卻與T1DM的發(fā)病機制相符,是通過自身免疫機制導致β細胞損傷所引起的LADA,這些患者體內多有一種或多種胰島自身抗體呈現陽性。美國糖尿病協會(ADA)指出這類患者約占T2DM的10%~15%,這類患者的胰島β細胞功能以較快的速度衰減,達到T2DM患者胰島細胞衰竭速度的3倍[20]。因此如果能夠在早期發(fā)現并得到明確診斷,將使這類患者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而臨床上這部分患者多數因為口服降糖藥效果不明顯而反復發(fā)病從而引起重視,進一步明確診斷后被確定為LADA,因此如果能夠在疾病的早期階段對這部分人群進行胰島自身抗體的篩查,就能在疾病的早期明確診斷,及早進行治療,盡可能的保護殘存胰島β細胞,使患者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胰島自身抗體對于識別T2DM中的LADA患者至關重要,是診斷LADA最可靠和最有價值的指標。
3.2胰島自身抗體對于T2DM的診斷價值T2DM主要見于中老年人群,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胰島素抵抗與相對性胰島素缺乏并存。T2DM的發(fā)病率普遍較高,胰島自身抗體對于T2DM的診斷意義不大,其主要應用目的是鑒別T1DM與T2DM,并從T2DM患者中分離篩選出LADA。但是希望隨著未來社會的向前發(fā)展,新的抗體和檢測方法不斷出現,有一天能夠發(fā)現像T1DM的自身抗體一樣有特異性的抗體應用于T2DM的診斷和治療。
3.3抗體聯合檢測的意義ICA、IAA、GADA、ZnT8A和IA2A這5種抗體在T1DM患者體內普遍存在,且在發(fā)病前期便可出現,它們的發(fā)現和應用對T1DM有了進一步新的認識。目前的研究已經證實通過聯合抗體檢測能夠顯著提高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檢出率[17,21]。
WENZLAU等進行了一項研究,通過對223例新發(fā)T1DM患者觀察研究,發(fā)現通過3項或4項抗體聯合檢測可將T1DM的檢出率提高至90%以上。我國近年來進行的多項研究也顯示了通過聯合3項或3項以上抗體聯合檢測可將T1DM的陽性檢出率提高至80%以上[22-23]。由此可見,通過應用多項抗體聯合檢測可取得最佳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胰島自身抗體在T1DM的臨床診斷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由于實際應用中存在多種復雜因素的干擾,通過應用單個自身抗體檢測診斷T1DM的效能較差,目前國內外應用較為廣泛的是同時聯合多項自身抗體進行檢測,聯合檢測可以使各抗體互補,能夠顯著提高T1DM的檢出率??傊?,通過聯合多種抗體檢測為T1DM和T2DM的正確分型和診斷提供了重要價值,且抗體聯合檢測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T1DM陽性檢出率和診斷符合率,防止漏診,值得推廣普及。
胰島自身抗體檢測是目前有效提升T1DM預報診斷的重要方法[19]。T1DM的無癥狀臨床前期持續(xù)時間變化多端,對于嬰幼兒,可能機體在第一種糖尿病相關自身抗體出現后的幾個月內出現明顯的疾病發(fā)病癥狀,而對于其他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其臨床前期可以持續(xù)很長時間甚至可以持續(xù)超過20年。目前來說,當糖尿病近親屬或者普通人群體內出現多種糖尿病相關自身抗體時,這些人群有極大的可能性發(fā)展成為T1DM,抗體的預測價值是非常準確、可靠的。
胰島自身抗體作為預測T1DM的一種重要工具[11]。據以往的研究估計,有2種或2種以上自身抗體陽性的一般人群中約有27%~40%在之后的10年內發(fā)展為糖尿病[24]。通過聯合IAA、GADA和IA2A可以鑒定出近80%或更多有疾病發(fā)作傾向及有疾病發(fā)生風險的個體。通過在糖尿病親屬和普通人群進行胰島自身抗體的篩查能夠預測這些人群患T1DM的風險,能夠在臨床前期就識別出那些發(fā)病風險較高的人群,自身抗體也可以作為初始預防T1DM干預試驗中臨床疾病的替代標記物。胰島自身抗體作為機體損傷過程的標志物,仍將是T1DM未來發(fā)展中最好的預測標志物[11]。進行胰島自身抗體篩查切實可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由于自身免疫機制介導的胰島β細胞損傷與糖尿病的發(fā)生及發(fā)展聯系密切,β細胞自身免疫的標記物增加會提高T1DM的發(fā)病風險。通常認為,胰島自身抗體一般作為損傷性過程的標志物而不直接參與β細胞損傷,反映β細胞破壞的嚴重程度[11]。
臨床研究顯示當患者體內出現多種自身抗體時,其C肽水平下降速度更快,胰島β細胞衰竭的速度更快,胰島自身抗體是預測糖尿病患者胰島功能衰退率的重要指標,可用來預測患者的胰島功能是否損傷及損傷的程度。從而便于臨床對胰島細胞破壞進程進行干預,減緩或阻止胰島損傷發(fā)生,從最大程度上保護胰島β細胞。胰島自身抗體檢測對于糖尿病患者早期準確的預報診斷和進一步臨床干預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T1DM患者的一級親屬屬于高危發(fā)病人群,當這些人群體內出現糖尿病相關自身抗體時,其糖尿病發(fā)病概率將顯著提高。美國的一項T1DM預防試驗研究通過將T1DM患者的非糖尿病親屬組成71 148例的受試者群體,并進行糖尿病相關抗體篩查,發(fā)現將ICA512與GADA進行組合篩查,可將檢測的靈敏度提高至97%,且在隨訪過程中發(fā)現部分開始只有一種抗體陽性的受試者后期可以同時呈現出多種抗體陽性,抗體出現率越高,篩查的價值越大。通過對T1DM孕婦的臍血進行自身抗體檢測能夠反映胎兒的β細胞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有助于預測嬰兒發(fā)生糖尿病的風險[25]。總之,通過篩查糖尿病相關抗體,有利于從高危人群將那些有較大可能性快速發(fā)展為糖尿病的個體分離出來,能夠在早期對這部分人群進行干預,減少這些人群的發(fā)病率,避免并發(fā)癥及不良后果的出現,提高生存率和治愈率。
T1DM患者體內的胰島自身抗體通常出現較早,常可先于臨床癥狀的發(fā)生,因此能夠為疾病的早期治療提供重要的預測信息。JUUSOLA等[15]在芬蘭進行的一項T1DM研究,結果顯示抗體陽性的患者與陰性患者相比有更低的C-肽濃度需要更高的胰島素劑量治療,患者的抗體陽性率越高,其胰島功能損傷程度越重,將需要加大胰島素量以達到治療效果。
某項研究通過對33例T1DM患者胰島移植前后體內IA-2A和GADA抗體滴度變化的觀察,結果顯示有些患者在胰島移植之后其抗體的水平升高,且移植前抗體為陰性的個體移植后可出現陽性,這預示著通過胰島移植使自身抗原2次暴露于自身免疫系統從而引起自身免疫應答,出現了抗體水平的變化。在胰島移植后抗體水平顯著升高且持續(xù)時間久的患者治療時對胰島素依賴的可能性大,而在移植前后其抗體水平都為陰性的患者通過移植取得成功的概率較大,且對胰島素治療時依賴性小的可能性大。因此,如果能及早發(fā)現并阻斷自身免疫反應,可有效提高移植的成功率。通過抗體檢測來預測治療效果,對于糖尿病的臨床干預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26]。
經過數十年的研究,對糖尿病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目前證實了T1DM的發(fā)病與自身免疫性胰島β細胞損傷有關,且發(fā)現了這一致病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胰島自身抗體,通過自身抗體檢測可以為臨床糖尿病的診斷、治療和預測提供重要依據,胰島自身抗體將是現在和未來用于T1DM檢測的重要標志物。雖然胰島自身抗體對糖尿病的應用價值很大,然而還是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去克服。由于臨床疾病的復雜性,各種檢測方法的局限性,加上實驗室條件及操作人員的水平差異,抗體的檢出率和診斷符合率仍未達到理想水平,這就要求我們繼續(xù)探索去發(fā)現更好的血清標志物,不斷改進檢測方法,提高檢測技術水平,完善胰島自身抗體譜,使胰島自身抗體更好地發(fā)揮其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