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亮,陳剛毅,湯水福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405
洪欽國教授是嶺南腎臟病學名家,廣東省名老中醫(yī),第五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jīng)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從事中醫(yī)臨床工作50年,專攻腎病,其運用通腑泄?jié)岱?,采用溫膽湯加減治療非尿毒癥期慢性腎功能衰竭,用藥靈活,療效顯著,筆者借鑒洪教授經(jīng)驗亦獲益匪淺,現(xiàn)結(jié)合洪教授的理論和自己的見解,嘗試分析洪教授使用溫膽湯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經(jīng)驗。
慢性腎功能衰竭是各種原發(fā)和繼發(fā)慢性腎臟疾病持續(xù)性進展的最終結(jié)局,腎功能漸進性地減退最后進入尿毒癥階段,現(xiàn)代醫(yī)學尚無特效治療方法,只能采取腎臟替代療法-透析或腎臟移植。慢性腎功能衰竭屬中醫(yī)學虛勞、關格、溺毒范疇,多因水腫、消渴、癃閉發(fā)展而來,中醫(yī)藥在慢性腎衰癥狀的緩解、病情的延緩方面的作用已得到醫(yī)學界的廣泛認可。
洪教授認為,慢性腎功能衰竭的病機為先天不足和(或)后天勞倦過度、飲食起居失節(jié),致水腫、淋證、腰痛等病遷延不愈,或他臟久病及腎等原因,致脾腎兩虛,脾虛健運失司、腎虛膀胱開闔不利,均導致痰濕等濁邪羈留,正氣日虛,久之則由虛入損,最終出現(xiàn)脾腎衰敗,尿毒痰濕之邪壅塞三焦,阻礙氣血運行,氣虛血瘀,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或濕濁郁化為熱毒,致熱度充斥內(nèi)外,瘀血阻滯經(jīng)脈。脾腎衰敗之本虛往往與濕濁瘀阻之標實并存,為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普遍病理狀態(tài),呈現(xiàn)為正虛邪實,寒熱錯雜,虛實互見。結(jié)合患者的體質(zhì)、寒熱的偏勝,則有偏脾腎氣虛、脾腎陽虛或化生濕熱的不同。濕濁以口淡黏膩、口有尿味、惡心嘔吐、胸悶納呆等表現(xiàn)為主。溫膽湯具有化痰利膽、和胃止嘔、補益脾胃、調(diào)暢肝膽脾胃氣機的作用,契合病機。
洪教授對慢性腎功能衰竭的中醫(yī)治療提倡辨病論治,有別于其他醫(yī)家。洪教授認為,濕、濁、瘀為慢性腎功能衰竭的基本病理狀態(tài),往往并存,結(jié)合體質(zhì)的差異、病情的演變,往往伴有脾腎氣虛、脾腎陽虛或病邪日久化熱證,辨證上以脾腎衰敗為綱,三焦邪實為目。洪教授認為,尿毒癥雖越到后期虛證的表現(xiàn)越明顯,除虛證之外,還有尿毒濕濁之邪壅塞體內(nèi),故洪教授強調(diào)“祛邪以扶正”“急則治其標”“泄實為先”的治療原則,臨床以通腑泄?jié)帷⒒瘽裥節(jié)釣槌S弥畏╗2]。
葉天士《溫熱論》曰:“邪留三角,亦如傷寒中之少陽病也”,“此則分消上下之勢,如溫膽湯之走泄”。慢性腎功能衰竭以脾腎衰敗為綱,三焦邪實為目,洪教授采用溫膽湯為基本方加減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療效良好。方中法半夏、陳皮辛宣氣機,分消上焦之邪;竹茹、枳實性寒,泄降中焦熱邪;茯苓淡滲利濕,祛除下焦?jié)駶嶂?,從而分消三焦之邪。甘草易致中滿,故多不用甘草。崩大碗甘淡而寒,利濕泄熱;蠶砂利濕泄?jié)幔?、桃仁、紅花等活血化瘀,適用于各種證型。
2.1 濕濁瘀阻兼脾腎氣虛證 癥見面色暗黃,倦怠無力,氣短懶言,納差嘔惡,脘腹脹滿,大便無力,尿少,舌淡有痕,脈沉細。治則:補益脾腎,通腑泄?jié)帷7剿帲簻啬憸狱S芪、山藥、黨參、枳實、大黃(后下)、崩大碗、姜厚樸、蠶砂、白茅根、丹參、當歸、紅花、三七。
2.2 濕濁瘀阻兼脾腎陽虛證 癥見面色灰暗,倦怠無力,形寒肢冷,惡心嘔吐,浮腫,大便稀爛,尿少,舌淡胖,苔白膩,脈沉細。治則:溫補脾腎,通腑泄?jié)?。方藥:溫膽湯去半夏,加附子、黃芪、黨參、熟地黃、山茱萸、制何首烏、大黃(后下)、枳實、蠶砂、崩大碗、丹參、三七、白茅根。
2.3 濕濁瘀阻化熱證 癥見口苦心煩,口中黏膩,渴不欲飲,口舌糜爛,肢體腫痛,大便秘結(jié),小便量少赤澀,舌質(zhì)紅、苔黃厚膩,脈數(shù)。治則:清熱祛濕,通腑泄?jié)?。方藥:黃連溫膽湯加減。藥用黃連、法半夏、陳皮、茯苓、竹茹、枳實、大黃(后下)、虎杖、姜厚樸、蠶砂、崩大碗、石菖蒲、白茅根、丹參、當歸。
張某,男,62歲,于2017年5月以“乏力納差嘔惡1周”為主訴就診。既往糖尿病15年,高血壓病10年,慢性腎功能衰竭4年,現(xiàn)規(guī)律服用降壓藥及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診見:顏面晦暗,乏力懶言,納差,惡心嘔吐,大便無力,尿少,舌淡胖,脈沉。實驗室檢查:血紅蛋白82 g/L,血鉀4.8 mmol/L,TCO217.6 mmol/L,尿素氮 22 mmol/L,血肌酐 355 mmol/L,尿蛋白(++)。中醫(yī)診斷:虛勞,屬濕濁瘀阻兼脾腎氣虛證;治以補益脾腎,通腑泄?jié)帷L幏剑簻啬憸訙p,法半夏、枳殼、厚樸、大黃(后下)、三七各10 g,陳皮、竹茹、黃芪、熟地黃、蠶砂(包煎)各15 g,茯苓、山藥、崩大碗各20 g,每天1劑,早、晚分服。連服7劑,患者食欲改善,無惡心嘔吐,尿量增多,神情較前精神,復查血紅蛋白82 g/L,血鉀4.5 mmol/L,TCO220.0 mmol/L,尿素氮18 mmol/L,血肌酐297 mmol/L,尿蛋白(++);門診繼續(xù)隨診,病情穩(wěn)定。
洪教授主張泄?jié)岵粋?,對于濕濁壅塞之邪忌諱攻伐太過,在通腑泄?jié)嵬瑫r注意使用黃芪、黨參、熟地黃、山茱萸等固護正氣;善于使用溫陽法與通腑泄?jié)岱ㄍ?,臨床善用制附子配伍生大黃,使邪有出路,陽氣得復,避免“閉門留寇”。洪教授認為,慢性腎功能衰竭病程長,久病入絡,在慢性腎功能衰竭不同階段均有一定程度的血瘀征象,因此,在辨證基礎上酌加活血化瘀藥物如丹參、赤芍、三七、當歸、桃仁、紅花、益母草等,對緩解病情,提高療效,有一定的意義,但對有出血傾向的患者要慎用,也應注意不要活血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