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榮春
摘 要:運用歷史短劇進行歷史課堂教學,因其學習方式貼近學生、貼近生活,從而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深受師生的喜愛。結合課堂教學實踐,以及對2011版課標的理解,談了運用歷史短劇進行歷史教學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關鍵詞:歷史課堂;歷史短劇;教學;原則
一、課程目標應遵循的原則
歷史短劇運用于歷史課堂教學,它既是轉變歷史課堂學習的一種方式,又是一門獨立的課程。這就需要教師以“課程”的要求來對待歷史短劇教學,要有獨立的計劃、目標、實施途徑和評價等。
歷史課程是人文社會科學中的一門基礎課程,運用歷史短劇教學要體現(xiàn)2011版課標的“思想性、基礎性、人文性和綜合性”這些特性。同時,還要體現(xiàn)2011版課標的基本理念:育人為本、普及歷史知識,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及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二、課程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1.計劃性
教師要根據(jù)不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對運用歷史短劇進行歷史課堂教學要有總體規(guī)劃。如七年級學生演教師編好的歷史短劇,八、九年級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如何先編后演歷史短劇。教師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低而高,循序漸進。
2.突出教學重難點
根據(jù)歷史課程教學重難點、年級學生特點及校情選取內容,開發(fā)歷史短劇,運用于歷史課堂教學。如,我在《中國古代史》七年級上冊中,選取商鞅變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兩個內容,分別采用歷史短劇教學,既是七年級上冊的教學重難點,也富有故事性和趣味性,符合七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劇本突出的重點是變法的內容及其歷史作用,也添加了一些趣味性的內容。
3.主題鮮明
歷史短劇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教師可結合課程標準、教學目標以及校情來確定。如,我改編的歷史短劇《商鞅變法》,主要突出商鞅變法的精神、內容和歷史作用,以體現(xiàn)課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和綜合性”這些特性。
4.以史實為依據(jù)
教學中的歷史短劇與影視中的歷史劇不一樣。它要求教師通過此學習方式完成歷史教學目標,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變被動為主動。教學中的歷史短劇應該更加尊重歷史的客觀性,如野史、傳說中的內容就不宜入編,如要入編一定要有說明。
5.簡短、有趣、口語化
限于課時數(shù),歷史短劇不宜過長,以能突出教學目標為目的。為了使歷史短劇層次分明,便于教學,分成若干場景是很有必要的。如歷史短劇《商鞅變法》,就由引子、第一幕孝公圖強、第二幕立木為信、第三幕商鞅變法、尾聲五個部分組成。
歷史短劇的編演要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要注意故事性和趣味性。如《商鞅變法》,安排了“立木為信”場景;《北魏孝文帝改革》安排了“遷都洛陽”場景。
對歷史短劇中涉及的有關教學重點內容,平鋪直敘會顯得枯燥無味。如商鞅變法的內容,我把它改成三組老百姓聚在一起議論和一群貴族聚在一起議論兩個場景,既突出了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又反映了不同階層對商鞅變法的不同態(tài)度,化枯燥為趣味。
戲劇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通過語言來表現(xiàn),劇本的語言要口語化,既要簡潔,又要朗朗上口。歷史短劇也應具備此特點。如:將“阡陌”改成“田埂”等。
另外,師生改編歷史短劇劇本可借助他人成果,既省時又省力,《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等少兒通俗讀物就是改編歷史短劇很不錯的藍本,但應注意吸取最新的史學研究成果,修改與教材矛盾或不一致的地方。
三、課程實施應遵循的原則
1.全員性
我們的目標是通過編、演歷史短劇來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熱情,通過表演來理解和鞏固歷史知識,形成學習歷史的各種能力,不是為演歷史短劇而演歷史短劇,所以,面向全體學生,分組指導學生研讀劇本就成了教學的關鍵,也是運用歷史短劇進行歷史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劇本研讀透徹,學生對歷史知識把握就準確,表演起來就自然。
2.體驗性
在表演中,學生放不開,表演欠自然,這是常有的事。教師要慢慢引導、幫助學生進入角色,表演不是歷史短劇教學的目的,我們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學會進入歷史情境,體驗歷史、形成再現(xiàn)歷史情境的能力。
3.合作競爭
展開組際競賽是運用歷史短劇進行歷史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歷史短劇《商鞅變法》,我安排第一組完成引子和第一幕,第二組完成第二幕,第三和第四組完成第三幕和尾聲。在全體學生研讀劇本的基礎上,先小組研讀、分工合作,后全班合作表演共同完成。這樣就能既有合作又有競爭。
4.目標升華
歷史短劇表演結束后,應有對教學目標進行升華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不能停留在“好玩”“有趣”這個低層次上。如,歷史短劇《商鞅變法》表演結束后,我安排了三個討論內容:(1)商鞅變法成功了還是失敗了,為什么?(2)商鞅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3)商鞅變法有什么歷史作用?
5.總結評價
歷史短劇表演結束后,還應有引導學生進行及時總結評價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如:哪些地方我們做得比較好,哪些地方我們做得還不足?并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或社團活動時間進行自由組合表演,作為課堂的延伸。
編、演歷史短劇這種學習方式,伴隨著學習歷史、體驗歷史的過程,還應配備一些簡單的道具、音樂等,更好地把學生帶入歷史情境中,從而提高學生再現(xiàn)歷史情境的能力。運用歷史短劇進行歷史課堂教學,要以教學目標為方向,編、演歷史短劇只是教學中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手段之一,教師不宜迷失大方向,我們學校畢竟不是戲劇學院。
參考文獻:
[1]楊娟麗.淺談歷史教學中歷史短劇的運用[J].經(jīng)貿實踐,2016(22).
[2]羅敏華.歷史短劇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科技信息,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