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效琴
【摘 要】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根據(jù)語文教學目標和要求,對作文教學方法進行有效的調整,進一步完善小學作文教學。在平時的教學中,也應該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細節(jié),增強自己的語言積累。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 小學;作文;教學;提升;技巧
很多小學生從一開始學習寫作文時就感覺很難,很多情況下都是記流水賬,很難寫出語句優(yōu)美的好文章。作文教學作為教師整個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也是學生寫作能力提高的主要途徑,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全面分析,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力求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怎樣寫人
在小學作文寫作中,尤其是在寫記敘文時,人物和事物都是不可缺少的,主要是看作文主題偏向于寫什么。在要求寫人物的作文中,所有事物都是為人物主體而服務的,通過一件或多件事物的描寫來體現(xiàn)人物的不同品質。
1.通過一件事寫人
通過一件事物來描寫刻畫人物,主要就是想突出表達人物的某一個方面的特質。在刻畫這個人物的過程中,必須借助于一些外貌、動作、語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寫。在寫作時,最好能通過對一件最典型的事例進行詳細描寫,這最能體現(xiàn)人物的最突出特點,也就可以把人物刻畫得更加具體。
比如小學一年級課本《王二小》一文中,主要就是刻畫王二小這個人物。首先從文中我們了解到,王二小是一名兒童團員,他借著放牛在默默地幫八路軍放哨?!耙惶鞌橙藖頀呤帲叩缴娇诿粤寺?,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醵⊙b著順從的樣子走在前面,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通過王二小給敵人帶路這一件事,凸顯了他身為一名團員所應具備的品質。
2.通過幾件事來寫人物
當學生在描寫人物時,由于人物各方面性格多樣化的特點,可能一件事難以凸顯他全部的品質,此時就應該通過多件事物來進行描寫。但在進行描寫時,也應該有主有次,并且各事物之間需要具備一定的聯(lián)系,有詳有略,才能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即使是運用多件事物來描寫一個人物,也需要借助于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等方面的描寫。
比如在小學六年級《我的母親》這篇課文中,文章以日記的格式描寫了我的“母親”,既包括我的親生母親,也包括祖國母親。雖然不是很單純地對母親進行的描寫,但是卻以自己親生母親為切入點,通過幾件事情的敘述,表達了自己對于祖國母親深沉的愛。
二、怎樣寫事
以敘事為主題的作文,事件必須清楚、具體。記敘文的六要素,是指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這也是一件事情整個發(fā)生的過程。在寫作文時,通過敘事必須把這六要素都包含進來,才能讓讀者對文章寫作的內容和目的有更清晰的了解。
1.怎樣描寫事件
一件事的發(fā)生肯定會有多個過程,理清事件發(fā)生的各個時間順序,對當時的主要人物“怎么說”、“怎么做”、“怎么想”等語言、動作、心理方面的描寫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按照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一層一層描寫清楚,對事件發(fā)生的某些特別重要的過程,一定要進行細致具體的描寫,在進行寫作的時候,最好能夠多問幾個“后來怎么樣”,能夠使得文章更加具體。
比如小學二年級課文《小蝌蚪找媽媽》中,小蝌蚪們一出生后就沒有見到媽媽,于是一起結伴尋找自己的媽媽。首先在它們長出兩條后腿的時候,它們遇到了鯉魚,接著詢問到了關于媽媽的一些特點。然后在尋找媽媽途中碰到四條腿的烏龜,便將它當成自己的媽媽。不過還是錯了,烏龜又告訴它們媽媽有大大的眼睛和綠色的衣裳。最后小蝌蚪們變成了青蛙,并找到了媽媽。這篇課文里通過蝌蚪身體上的變化以及小蝌蚪們與鯉魚和烏龜?shù)膶υ?,詳細地記敘了小蝌蚪尋找媽媽的全過程。
2.怎樣描寫活動
描寫活動的文章一般肯定會記錄有詳細的活動過程。在此類文章中也同樣遵循著記敘文六要素,活動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活動的開始、經(jīng)過、結果,都是應該在文中出現(xiàn)的?;顒佣际菐в幸欢康男缘?,有它自身具有的形式和過程。為什么開展活動?開展什么樣的活動?怎么樣開展活動?活動的結果是什么樣的?這些問題都應該在文章中能夠找到解答。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應該通過一群人描寫出一個大而具體的活動場面,進而來表現(xiàn)人物的不同精神面貌。
比如在人教版小學一年級《鄧小平爺爺植樹》一文中,文章描述了1985年的植樹節(jié),81歲的鄧小平爺爺在天壇公園與大家一起植樹。具體內容就是他將一棵小柏樹苗挖坑栽好之后又將其扶正,讓小柏樹苗像戰(zhàn)士一樣筆直地站在那里。這一活動中,主要活動就是植樹,人物就是鄧小平爺爺,細節(jié)描寫就是他將小樹苗扶正的過程。那份認真,那份執(zhí)著,讓人感到他不僅僅是在栽樹,更是在播下一個心愿,在精心地描繪美好的未來。
三、怎樣寫景
景物既指人們所看到的美麗風景,又包括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也即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在記敘文中描寫景物,能夠表現(xiàn)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地域風貌,進而贊賞祖國秀麗的大好河山和美妙的大自然。在寫景的記敘文中,人和事物的發(fā)展都是為景服務的,寫景文章也是通過描寫景物和人物感情抒發(fā)等內容來闡述中心思想的。因此,也有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多種方式可以用來表達。在寫作時,也應懂得多留心觀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寫出一些具有特色的風景。
比如在人教版小學教材中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一句中,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手法,克服了空間的阻礙,將廬山瀑布落差懸殊的特點盡數(shù)表現(xiàn)出來。同樣是寫水,可學生就沒有這種能力將其表達出來,導致作文總是平平無奇。在生活中,學生應留意觀察身邊所發(fā)生的小事,運用充分的想象,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障礙,將景物描寫得更具體、更感人。
小學作文是學生作文寫作的基礎,能力的培養(yǎng)是至關重要的。教師應該根據(jù)語文教學目標和要求,對作文教學方法進行有效的調整,進一步完善小學作文教學。在平時的教學中,也應該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細節(jié),增強自己的語言積累,讓學生不再膽怯,將寫作變成一件樂事。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培養(yǎng),寫作潛力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綜合寫作能力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鄭煥琴.農村小學作文教學如何走出困境[J].現(xiàn)代交際,2016(08).
[2]仇偉明.小學作文教學中的真情思考[J].教育,2016(21).
[3]郭曉蘭.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效率的心得體會[J].新校園(中旬),2017(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