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山西省長治市沁縣中學 山西 長治 046400)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一詞,是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蘇軾任密州太守時所作。當時,他在政治上處于困境。從小序可知,此詞系大醉抒懷之作,同時表達了對弟弟蘇轍的懷念。
此詞通篇詠月,卻處處關合人事??v觀全詞無一句不得醉之精妙,無一句不慕醉之神韻,將詞人大醉的形象刻畫的栩栩如生?!懊髟聨讜r有?把酒問青天?!睙o狀之語,醉得發(fā)狂。奇思妙想,破空而出。使讀者不難聯(lián)想起屈原的《天問》:“天問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和李白《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的詩意。屈原的“郁憤深廣”,李白的“飄然思不群”,此刻他是兼而有之?!安恢焐蠈m闕,今夕是何年?”天知地知,醉得深沉?!拔矣孙L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被暧蜗删?醉的逍遙。古人認為有才華者,都是有罪謫降人間的天上星宿?!皝盹L”寫詞人飄飄欲仙,向美妙、圣潔的天空飛去,把人間的煩惱、塵俗、雜念都拋在腦后。但,頃刻之間詞人就產(chǎn)生了疑慮:月宮盡管是瓊樓玉宇,皎潔空明,畢竟高而寒冷,自己去了,恐怕禁受不住。這三句以浪漫主義的手法描繪了月宮美好的形象,顯示中秋之夜月色的明麗;同時通過“我欲”到“又恐”的變化,以及“不勝寒”的擔憂,含蓄蘊藉的表現(xiàn)了詞人猶豫矛盾的心理。對月宮仙境的向往,意味著對現(xiàn)實社會的厭棄。任何藝術幻想,都是社會現(xiàn)實的“折光”。離開了現(xiàn)實基礎的胡思亂想,決不能成為藝術佳。品那么蘇軾幻想到“瓊樓玉宇”去又怕“高處不勝寒”,究竟是什么現(xiàn)實的“折光”呢?他在政治上是很有主見的要求“勵精庶政,督察百官,果斷而力行。”在他看來當時政治上的問題,“失在于任人而非法治之罪?!币蚨磳ν醢彩男路?認為它是“人心之不悅”;推行新法的人是“巧進之士”,不愿與之共事,請求離開朝廷,出任地方官。他出任杭州太守,后轉知密、徐、湖等州。此詞既然是蘇軾在知密州寫的,那他的回天宮,“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就不能說明這種現(xiàn)實背景無關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天上地下,醉得酣暢。這是詞人對人世間生活充滿留戀和熱愛的告白,寄寓著“出世”與“入世”。即“退”與“進”、“仕”與“隱”的儒道思想的斗爭。蘇軾詩文中很多貌似“出世”的思想,實質上是“入世”思想的一種反撥形式,本詞亦復如此。上闕“月”是描寫的中心,以無狀之語,表現(xiàn)蘇軾執(zhí)著的人生。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無眠賞月,醉得癡迷?!稗D”字用的逼真,寫出了賞月之間,時光黯然過去的神情?!暗汀弊钟玫馁N切。更見出月已平西,漸漸斜下去,沒下去了。僅僅兩個小字眼,就經(jīng)濟之極,傳神之極!而且又表達了賞月人的心情:剛才是當歌對酒的歡飲大醉,漸漸地,隨著夜深,豪興已經(jīng)收斂。轉入到一種深沉的思緒里去了?!盁o眠”,是泛寫節(jié)日里有的人慶幸歡樂;有的人卻對景傷情,正是古人所謂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意思,而詞人關切的、要寫的,正是后一種人,當然包括懷念自己的弟弟在內(nèi)?!安粦泻?何事長向別時圓?”寬慰明月,醉的神奇。用反詰的語氣向明月發(fā)問:月亮不應該和人們有什么怨恨,為什么老是在人們離別、孤獨的時候團圓呢?反映了蘇軾對其弟弟蘇轍的情真意深?!叭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绷慕庖褢?醉得豁達,人生都有悲歡離合,月亮也有陰晴圓缺,要人常團聚,月常團圓,這是自古以來難得齊全的。人們生活當中的某些缺憾。不如意,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平常事情,因此,不必為它傷神?!暗溉碎L久,千里共嬋娟?!?腸牽離人,醉得情深?!暗浮笔翘岢鱿M?“人長久”是指互相間的感情永存?!扒Ю锕矉染辍?指相隔千里的人,雖不在一起,但因感情不變。共賞明月,如同在一起一樣。表露一種樂觀、開朗、曠達的精神狀態(tài)。抒發(fā)了異地同心誠摯親友之情。下闕“月”是描寫的陪襯,以矛盾之言。顯示蘇軾善處人生。
此詞,借寫“中秋之月”的傳統(tǒng)題材,表現(xiàn)新的意境和新的情趣,即對人間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感情的珍惜,對人生社會的思考。作品富有哲理,卻又能將深刻的哲理,寓于具體生動的文學形象之中,達到詩情哲理的完全融合。另外。詞人大量化用前人詩句而能如己所出。真是妙手天成。無怪胡仔云“中秋詞,至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