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引用,指在寫文章時,作者引用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以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說明自己對新問題、新道理的見解的一種修辭手法。在高考語文實用類文本閱讀中,引用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手法,譬如引用傳主在書信、日記中的內心自白,同事、同學、學生、學者專家、國際友人、西方同行的回憶、檔案資料等。鑒于此,考查“引用的作用”類題型在高考實用類文本閱讀中出現(xiàn)的幾率非常大,應該引起考生足夠的重視。
在高考實用類文本閱讀應試中,幾乎所有的人物傳記及人物訪談都會引用傳主或被訪談者原話。這類題型一般答題模式如下:一是直接表現(xiàn)了傳主的特點或精神或品質或形象;二是為作者的某一觀點或某一見解提供了有力依據(jù),使作者的評價更客觀真實;三是使讀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傳主其人;四是使傳記更加真實可信,具有極大的感染力;五是使傳記更具故事性,增強了傳記的可讀性;六是在開頭或結尾引用傳主原話,可以點明中心或深化主題。
[文本摘要](2011年東莞市高三1月??迹?/p>
霍爾金娜:她超越了體操
“我環(huán)顧四周,現(xiàn)在卻不能發(fā)現(xiàn)任何一個閃露光芒的體操選手。這些小女孩沒有我的閱歷、我的成熟以及我奉獻給觀眾的愉悅?!边@是霍爾金娜的自我宣言。
“在開始的時候,我只是一個平衡感不好的電線桿,但我有一個神奇的教練,他懂得創(chuàng)造另一種形式的體操。”霍爾金娜用尊敬的口吻向我描述她的教練皮爾金,“他不是用話語而是用行動讓我變得自信,讓我覺得很有意思,讓我覺得我是最美的。他給我設計的動作也是最復雜的。沒人像我們這么有創(chuàng)造性,我們在一起裝點體操服,比如在胸部和腰部,這讓我看上去更加光彩照人?!?/p>
“體操是我的生命?!被魻柦鹉日f,“我為體操付出了許多,但體操也同樣給了我回報。無論如何,我總有離開的一天,就像我最初加入這項運動一樣。許多年以后,我希望大家依然能夠記得我——霍爾金娜,那個曾經為體操運動帶來榮耀的女孩?!?/p>
[典題展示]本文多處直接引用了傳主霍爾金娜的原話,這樣寫有哪些作用?
[試題分析]作答類似題目,需要考生在記住共性化的萬能作用的同時,還得結合文本進行個性化的作用分析。在世界體壇上,霍爾金娜幾乎就是現(xiàn)代女子體操的化身,號稱“冰美人”的她成為了一個無法復制的傳奇。但是霍爾金娜的傳奇是通過她不懈的努力與無數(shù)次挫折的打磨才締造而成的。而作者引用霍爾金娜的原話,自然凸顯了其成長成功的過程,展示了其豐富的內心世界,塑造其“超越了體操”的的形象:擁有堅定的信念,充滿自信;不怕困難,勇于接受挑戰(zhàn);富于創(chuàng)造性,勇于創(chuàng)新,絕不能輕言放棄。
[參考答案]①直接表現(xiàn)傳主的經歷和內心世界,更好地突出傳主自信執(zhí)著的性格;②為作者對霍爾金娜超越體操的評價提供了客觀真實的依據(jù);③使傳記更具故事性,增強了傳記的可讀性;④有助于讀者全面而深刻了解傳主的精神風貌。
概括而言,實用類文本閱讀中引用他人的評價,這個評價之人一般是比較權威的、有說服力的大家學者,其評價往往能突出人物形象,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彰顯文章主旨,起到畫龍點睛等作用。這類題型一般答題模式如下:一是間接或運用側面描寫,寫出了傳主的什么特點或精神或品質或影響;二是運用了什么手法,突出了傳主的什么精神;三是為作者的某一觀點或某一見解提供了有力依據(jù),使作者的評價更客觀真實。
[文本摘要](2017年貴陽市高三摸底考試)
成績不佳的數(shù)學大師
不會考試給他帶來許多麻煩:工作不順利、多次重考、他人的輕視、自卑……但是給他帶來許多祝福:認識妻子、好友、信仰,與整個生命的成熟。后來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數(shù)學系的教授貝爾,在他對歷史上數(shù)學偉人的回顧上,用一段話描述埃爾米特:“在歷史上的數(shù)學家愈是天才,愈是好譏誚,講話愈多嘲諷。只有一個人例外,就是埃爾米特,他有真正完美的人格。”埃爾米特死于1901年1月4日……
[典題展示]傳記的最后援引了貝爾教授的描述,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試題分析]埃爾米特是十九世紀最偉大的代數(shù)幾何學家,但是他大學入學考試重考了五次,每次失敗的原因都是數(shù)學考不好……數(shù)學是他一生的至愛,但是數(shù)學考試卻是他一生的惡夢。不過這無法改變他的偉大:課本上“共軛矩陣”是他先提出來的;人類一千多年來解不出“五次方程式的通解”,是他先解出來的;自然對數(shù)的“超越數(shù)性質”,全世界,他是第一個證明出來的人。他的一生證明 “一個不會考試的人,仍然能夠勝出,并作出偉大的業(yè)績”,并且更奇妙的是不會考試成為他一生的祝福。傳記結尾處貝爾教授的評價,顯然沒有去重復埃爾米特是“一個不會數(shù)學考試的數(shù)學家”說法,而是宕開一筆,強調了埃爾米特的與眾不同的 “真正完美的人格”,從而豐富了人物形象。
[參考答案]①運用側面描寫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豐滿、突出;②補充出了傳主的個性材料,使讀者對他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③運用對比手法,突出埃爾米特的完美人格;④引用名人評價,增加傳記的真實性、可信度。
[文本摘要](2011年吉林省高三質量檢測考試)
引得春風度玉關
唐代詩人王之渙在《涼州詞》中寫道:“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一情形在1000多年后有了根本的改觀。光緒五年(1879年),新任幫辦甘肅、新疆善后事宜的楊昌浚目睹了左宗棠在西北的所為,賦詩一首:“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典題展示]結合全文來看,第一段引用楊昌浚的詩有哪些作用?請簡要分析。
[試題分析]楊昌浚的詩不但頌揚了左宗棠率軍收復新疆的功績,而且對他沿道植樹,開發(fā)西北的成效大加贊賞,以“引得春風度玉關”作了形象的比喻。作者引用楊昌浚的詩有結構和內容兩方面的作用,結構上首先照應了標題,同時也引出了下文對左宗棠在西北貢獻的敘述;內容主要和王之渙描寫的場景作對比,以突出左宗棠的貢獻之大。
[參考答案]①結構上照應文章標題,為后面具體寫左宗棠為西北發(fā)展做出諸多貢獻做鋪墊,并富有文采,能引人入勝;②內容上與王之渙的詩在意境與感情上形成對比,生動而概括的表現(xiàn)和贊揚了左宗棠在西北的功績。
何新在其《藝術現(xiàn)象的符號——文化學闡釋》一文中說,傳說故事“深刻地體現(xiàn)著一個民族的早期文化,并在以后的歷史進程中,積淀在民族精神的底層,轉變?yōu)橐环N集體的無意識,深刻地影響和左右著文化整體的全部發(fā)展?!睆倪@個意義上說,傳說故事是一個民族心理、文化和歷史的反映。在高考實用類文本閱讀中,作者引用一些與所寫的人相關的傳說故事,可以使文章增色頗多。這類題型一般答題模式如下:一是可以增強文章的活潑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讀性;二是佐證文中某個觀點,補充敘述,豐富文章內容;三是點明文章主旨,使文章更有說服力;四是給讀者留下想象空間,避免平鋪直敘。
[文本摘要](2003年高考上海卷)
王洛賓訪談
記者:在漫長的創(chuàng)作積累過程中,您想過擁有輝煌嗎?
王洛賓:少林寺有一個故事,一個小和尚想學武藝,可師傅讓他先學用腦袋開門、關門,幾年后,小和尚對師傅說:“我該學武藝了吧?”師傅說:“你已經學成了?!毙『蜕胁恍?,于是與師兄弟們比武,用腦袋一撞,把他們撞出去幾丈遠……
所以,不要妄想一下子做很大的事情,輝煌很抽象,一個人如果想二十年堆起一座喜馬拉雅山,那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那也就會很痛苦。
[典題展示]對王洛賓引用小和尚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試題分析]考查“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問的是文章用某則材料的目的,一定要聯(lián)系文章的中心或段落的核心意思來答。文章中記者問:“您想過擁有輝煌嗎?”這個故事是其回答,可見是闡述關于“輝煌”的話題的。講完這個故事,作者又說“所以,不要妄想一下子做很大的事情。輝煌很抽象,一個人如果想二十年堆起一座喜馬拉雅山,那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那也就會很痛苦”,意思就是輝煌需要長期不斷努力。理解到這些,答案也就水到渠成了。
[參考答案]王洛賓引用小和尚故事的用意是說明輝煌存在于持續(xù)不斷的努力中的道理。
言為心聲,傳主的詩文也就是其心理的再現(xiàn)、志向的表達、情感的抒發(fā),為此,作者引用傳主的詩文,乃至書信、日記等,均可以印證作者的觀點,也可使傳記具有真實感人的力量。這類題型一般答題模式如下:一是它可以印證作者的觀點,也可以使傳記具有更為真實感人的力量;二是傳記寫作充分使用傳主的有關資料,可以塑造豐滿的人物形象,突出傳主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強作品歷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三是增強文章的真實性和可讀性。
[文本摘要](2015年高考全國新課標II卷)
將軍賦采薇
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中國決定派遠征軍赴緬甸對日作戰(zhàn)。當命令到達時,已升任第200師師長的戴安瀾高唱《滿江紅》,并向官兵宣講諸葛亮遠征的事跡,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勵官兵。赴緬途中,他激情滿懷,賦《遠征》二首以明志。其一云:“萬里旌旗耀眼開,王師出境島夷摧。揚鞭遙指花如許,諸葛前身今又來。”其二云:“策馬奔車走八荒,遠征功業(yè)邁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長弓射夕陽?!?/p>
[典題展示]戴安瀾率第200師赴緬途中,賦《遠征》二首以明志。詩中涉及哪些歷史人物的事跡,又表達了什么志向?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
[試題分析]第一首詩的大意是:錦旗蔽空,綿延幾萬里,遠征軍浩浩蕩蕩的出境攻打蠻夷(日本),揚起馬鞭指向蕓香草,當年的諸葛亮,如今的我也會像他一樣。第二首詩的大意是:策馬奔騰,驅車直駛奔赴蠻荒之地,遠征的事業(yè)將向當年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的壯舉看齊,讓天下太平,使天下百姓安定,先要消滅蠻夷(日本)。詩中涉及到諸葛亮與秦始皇,顯然是以古人自況,抒發(fā)自己的壯志豪情。從設題來看,這是一道局部信息篩選的題目,考生要注意找到歷史人物,然后點明志向,人物主要是“諸葛亮和秦始皇”,志向要結合全文的內容和“遠征”相聯(lián)系,答題時可以一對一作答,可以先答出人物然后綜合分析志向。
[參考答案]①第一首借諸葛亮遠征平定蠻夷的事跡,說明自己率領的是正義之師,威武之師,表達了蕩平敵寇、解民于倒懸的信念;②第二首借秦始皇開疆拓土的事跡,表達超越秦皇、弘揚國威的壯志,抒發(fā)了澄清宇宙、安撫黎庶的氣概。
在高考實用類文本閱讀中,作者為了使語言更有說服力及權威性,增加文采美與文化含量,常常會引用一些名言。名言即經典性的著作和權威性的言論,一般包括名言、格言、警句、古詩詞名句等。這類題型一般答題模式如下:一是文章開頭引用名人名言可以達到提綱挈領、總領全篇、引人入勝,為整篇文章奠定基調等作用;二是可以使論據(jù)確鑿充分,說明問題、闡明觀點時增強說服力;三是突出中心、富有啟發(fā)性、使語言精煉,增添文章感染力。
[文本摘要](2012年福州市高三模擬考試)
王澍:所有龐大的東西,注定都要崩潰
人物周刊:您有一個觀點,建設好鄉(xiāng)村就是對中國城市建設的最大貢獻,包括向鄉(xiāng)村學習的態(tài)度,能具體介紹一下嗎?
王澍:中國傳統(tǒng)一直有句話,“禮失求諸野”。我們接下來可能碰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對城市化的過分強調,但實際上中國文化的基礎在鄉(xiāng)村。我經常開玩笑說,你看一下我們明清以來鄉(xiāng)村建設的質量,就可以下一個判斷:我們至少已經全面城市化六百年了!我們的鄉(xiāng)村根本不是無序的簡單的農舍,我們的鄉(xiāng)村都是結構井然的,它其實都是小城市來的,我們早就城市化了,只不過不是以今天這種現(xiàn)代性的異化扭曲的方式的城市化,它是一個跟自然更和諧的城市化的狀態(tài)。這些,是中國未來的老師。如果我們想知道自己的未來的話,應該回頭看一下我們鄉(xiāng)村的狀態(tài)。我們傳統(tǒng)鄉(xiāng)村的狀態(tài),是中國的未來。
[典題展示]簡要分析第四段中王澍引用“禮失求諸野”一語的作用。
[試題分析]引用名人名言到底有什么目的或作用,要遵循“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的原則,首先要理解名人名言的含義,文言名句要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然后聯(lián)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感情以及上下文意及關系,根據(jù)具體的語境確定。題干中的 “禮失求諸野”,相傳出自孔夫子之口,漢代班固所著《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序》中曾提到“仲尼有言:‘禮失而求諸野’”,本意為遺失的道統(tǒng)自有民間傳承。結合文本,即可得出答案。
[參考答案]①在內容上,用傳統(tǒng)文化觀念的經驗說明中國城市化建設要向農村學習,引用名言增強說服力;②在結構上,為下文論述中國鄉(xiāng)村都是結構井然的小城市,具有自然和諧的城市化狀態(tài)做鋪墊,并與本段段尾總結句相呼應。
在有的高考實用類文本閱讀中,作者既有對傳主原話的引用,也有對他人權威評價的引用,若以此設題,就需要從三個維度作答,一是引用傳主的原話的角度,二是引用他人的評語的角度,三是二者與作者的評述相結合的角度。但是所有的角度都指向同一個目的:凸顯傳主形象。這類題型一般答題模式,需要結合上述三個維度進行作答。
[文本摘要](2016年貴陽市高三二??荚?
不朽的貝多芬
貝多芬分贈我們的是一股勇氣,一種奮斗的歡樂。他在《致不朽的愛》一信中有言:“當我有所克服的時候,我總是快樂的?!薄吨马f格勒》一信中又說:“我愿把生命活上千百次……我非生來過恬靜的日子的?!彼€分贈我們一種感到與神同在的醉意。他仿佛在和大自然不息的溝通之下,竟感染了自然的深邃的力。申德勒說:“貝多芬教了我大自然的學問,在這方面的研究,他給我的指導和在音樂方面沒有分別。使他陶醉的并非自然的律令,而是自然的基本威力?!备窭餇柊筒邔ω惗喾覛J佩之中含有懼意,在提及他時說:“他所到達的那種境界,藝術竟和獷野與古怪的元素混合為一?!笔媛岬健兜谖褰豁懬窌r也說:“盡管你時常聽到它,它對你始終有一股不變的威力,有如自然界的現(xiàn)象,雖然時時發(fā)生,總教人充滿著恐懼與驚異?!必惗喾业拿苡焉甑吕召潎@:“他抓住了大自然的精神。”——這是不錯的:貝多芬是自然界的一股力;一種原始的力和大自然其余的部分接戰(zhàn)之下,便產生了荷馬史詩般的壯觀。
[典題展示]這篇評傳中,作者多處引用貝多芬書信中的原話和他人的評語,簡要分析這樣引用的作用。
[試題分析]羅曼·羅蘭筆下的貝多芬,不但自己用痛苦換來了成功,而且他用他的苦難鑄成歡樂來安慰人們,鼓勵人們,給人們勇氣和力量。題干要求分析“貝多芬書信中的原話”和“他人的評語”的作用,解答時不但要分別答出引用貝多芬原話和引用他人評語的作用,還要答出二者與作者評述的作用。其中后者是很容易被忽略的,需要考生予以重視。
[參考答案]①引用傳主書信中的原話,直接展示傳主的精神,增強了感染力,也為作者的評述提供了依據(jù);②引用他人的話,使文章對人物的評述更加全面客觀,真實可信,也能從側面塑造傳主的性格;③二者與作者的評述相結合,有助于讀者全面而深刻了解傳主的精神和影響,提升了傳記的閱讀價值。
總之,高考語文中的任何一種題型都是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的,實用類文本閱讀中的“引用”手法也是如此,考生必須首先記住那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共性化作用,再結合應試中的具體設題進行個性化的作答,才有可能確保答案的完整與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