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鄒城市第二實驗小學 時迎梅
國家目前越來越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關于教學方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師應該積極探索適合學生的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中,老師所采用的基本都是直白的提問方法,而沒有采取新穎的提問方法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問所涉及的知識也只局限于課本內容,使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和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難讓學生學習到一些課外的知識,而且這種提問方法不利于活躍課堂氣氛,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對于知識的思考,也不利于學生對于數學這門學科產生興趣。所以特別是在小學數學教育階段,教師一定要采取創(chuàng)新的手段對相應知識進行提問,利用符合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特點的方式來有效提問,從而促進小學階段學生數學知識水平的提高,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
課堂上,教師往往是在與學生的一問一答、一問一思中把他們引向問題的關鍵處,引向數學知識內核,引向思維更深處。當學生滯留于思維表象時,教師不妨多采用追問的教學策略,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在追問中得到發(fā)展與提升。教師在有心地“舉一”點撥后通過追問鼓勵學生積極地“反三”類推,如此“舉一反三”,可以作為一個數學學習的策略,運用于探究新知的過程。學生在主動探索、積極發(fā)現(xiàn)、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既掌握了學習方法,又拓展了學習領域;既提高了學習能力,又培養(yǎng)了發(fā)散思維。
小學課堂上老師的提問一般只停留在課本的表面知識,而對于教師的提問,學生們只是隨口一答,甚至有時候教師所提問題的答案就在課本上。相對而言,這種提問方式是沒有什么用處的,既沒有加深學生的記憶,也沒有讓學生產生更深一步的思考。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所問的問題應該是值得學生深思的問題,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養(yǎng)成愛動腦筋的好習慣,根據所提出的問題學習到一些課外的知識和解題方法,數學問題的解題方法十分靈活,可以鍛煉學生多方面思考的能力。
教師的提問要做到靈活多變,就是所謂的“巧”。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的提問難免存在著不靈活、含金量也不高的現(xiàn)象,使提問失去了本身的目的和意義。真正的提問應該充分利用提問的作用來帶動整個課堂的學習,利用巧妙的方法,將問題提出來,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發(fā)散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讓學生在學好課本知識的同時也能更多地了解到課外的一些知識。
設計趣味性問題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人們常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不錯,小學階段正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階段,只有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他們才會全身心地投入整個數學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例如,在課堂知識的學習中可以利用一些孩子們感興趣的小故事來引導他們進入新知識的學習。曾經有位老師利用孫悟空摘桃子的故事引導學生進入新課堂的學習,這是一個很巧妙的方法,讓學生利用自己的方法來告訴八戒孫悟空所摘桃子的個數。這種問題既涉及了數學問題,也引發(fā)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引導學生認真思考,這就是有趣的提問。
設計開放性問題,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問題的開放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師的提問只局限于一小部分、只局限于課本知識的話,那么學生思考的內容也就這么多,這就使學生的思維范圍受到了限制,讓學生思考的范圍只局限于課本中。所以教師的問題應該涉及多個方面,這給孩子們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聯(lián)想到其他的知識點,這對于教師的教學也是一個很大很好的幫助,一定程度上也開發(fā)了學生思維的潛能,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所謂應用性問題,就是問題相關于日常生活。這種問題的提出,既可以讓學生學到一定的數學知識,也可以讓學生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這樣可以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讓他們感受到數學本身所存在的價值和生活意義,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數學的提問環(huán)節(jié)在小學課堂上是必不可少的,教師應該注重每個問題的提出,巧妙地利用提問的方法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利用各種方式提出各種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促進學生學習的進步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孟令軍,辛琦媛,陳慧君.“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思考[J].湘南學院學報,2016,37(05).
[2]丁學保.通過試題評價,引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J].淄博師專學報,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