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參 張玲玲
【摘要】目的 觀察沙參麥冬湯加減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1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8例,對照組給予多潘立酮片治療,觀察組給予沙參麥冬湯治療,兩組均連續(xù)治療2周。結果 觀察組臨床痊愈14例,顯效21例,有效19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3.10%;對照組臨床痊愈10例,顯效17例,有效18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為77.59%,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效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沙參麥冬湯加減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功能性消化不良;沙參麥冬湯;臨床研究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6..01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胃及十二指腸功能紊亂的一組綜合征,主要表現有上腹部不舒、早飽、餐后飽脹、噯氣、不思飲食、胃部灼熱[1]。本病的發(fā)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如胃動力障礙等,其特點是發(fā)病率高、復發(fā)率高等,而近年來的發(fā)病率呈升高趨勢,西醫(yī)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欠理想,且副作用較大[2],而中醫(yī)治療本病優(yōu)勢明顯。近年來筆者采用沙參麥冬湯加味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1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8例。其中,觀察組男31例,女27例,年齡29~56歲,平均(39.7±4.3)歲,病程2年~7年,平均(3.5±1.3)年;對照組男30例,女28例,年齡30~57歲,平均(39.5±4.4)歲,病程1.5年~7年,平均(3.6±1.1)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年齡20~60歲,性別不限。②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西醫(yī)診斷標準[1],且符合“胃陰不足證”的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1]。③近2個月內未接受任何方法治療。④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年齡<20歲,或>60歲。②不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西醫(yī)診斷標準及“胃陰不足證”的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者。③伴有胃及十二指腸器質性疾病者。④未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飲食指導,囑患者注意調整飲食結構,攝入合理的飲食,避免攝入不易消化、油膩、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并形成良好的進食習慣;在此基礎上,給予多潘立酮片(規(guī)格為10 mg/片)10 mg,3次/d餐前30min口服。治療2周為1個療程。
1.2.2 觀察組
飲食指導方法同對照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沙參麥冬湯加減治療,藥物組成:沙參15 g,麥門冬10 g,石斛15 g,生地黃9 g,天花粉15 g,玉竹9 g,白扁豆10 g,桑葉9 g,雞內金15 g,白術9 g,木香5 g,炙甘草9 g。1劑/d,清水煎取藥液300 mL,早晚2次口服。治療2周為1個療程。
1.3 療效判定標準[3]
①臨床痊愈:癥狀、體征均消失,食欲正常。②顯效:癥狀、體征顯著改善,食欲基本正常。③有效:癥狀、體征有所好轉,食欲一般。④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甚有加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采用t/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58例中,臨床痊愈14例,顯效21例,有效19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3.10%;對照組58例中,臨床痊愈10例,顯效17例,有效18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為77.59%,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效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歸屬于中醫(yī)學“胃痞”、“痞滿”等病證范疇,其病因主要是由于飲食不節(jié)、情志不遂以及勞累過度等,導致脾胃受損、脾胃功能失常而發(fā)病,其中胃陰不足證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個常見證型,在治療時注意滋養(yǎng)胃陰。筆者采用沙參麥冬湯進行治療,方中沙參、麥門冬、石斛、生地黃、天花粉、玉竹、桑葉等滋養(yǎng)胃陰、兼以清虛熱,白扁豆、雞內金、白術、木香等健運脾胃、行氣消脹,炙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合用,共奏滋陰養(yǎng)胃、健脾消脹之效。綜上,沙參麥冬湯加減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史耀勛,田謐.功能性疾病中醫(yī)診治學[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32-38.
[2] 朱明,繆蔚冰,薛文娟,等.香砂枳術顆粒對脾胃虛弱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療作用[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6,22(23):161.
[3] 魯小艷,喻斌.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氣滯證)臨床療效觀察[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36(4):60-63.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