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第二十中學 黑龍江佳木斯 154002)
學校是育人的場所。如何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到實處,是我們每一位教育者都面臨的重要課題。近幾年,在學校的“在體驗中感悟,在認知中發(fā)展”辦學理念的指引下,在語文部編本教材的實施中,以及教育學院各位領導和校領導的關懷和幫助,使我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教育”方面有了一點點收獲和體會,在此匯報如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語文課堂教學是具有生命性的教育。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生動、豐富的文本材料對學生進行情感陶冶,達到德育滲透的目的。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曾論述了文學和時代的關系。即“文學是時代的產物,同時又能反映時代的風貌”。語文教材中的文本,當我們去了解它的寫作背景時,都像是在接觸一部恢弘的歷史,都能捕捉到思想教育的因素。
學習《土地的誓言》,同學們就能了解到1937到1945年日本侵略中華的歷史,就能感受到侵略者的兇殘、毫無人性,愛國情感就會油然而生。學習《白楊禮贊》同學們就會了解到我國民族解放斗爭,就會體悟到我們民族不可缺少的質樸、堅強、力求上進的品質,以及在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精神。
所以說,每一篇文本都是一部濃縮的歷史。只要我們在備課時,擁有一雙慧眼,就會捕捉到德育教育的契機,使學生的思想得到提升。
文學需要喚醒,德育來源感染,這就需要朗讀。朗讀就是把文學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創(chuàng)作活動。在這過程中學生的思想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在2017年全省黨建帶德育工作現(xiàn)場會上,我所展示的《春望》一課獲得了全省一等獎。這節(jié)課的成功原因就是朗讀。我一節(jié)課安排了四次讀課文。尤其是學生朗讀環(huán)節(jié),仿佛把大家?guī)У搅税彩分畞y后,山河依舊、國事全非、草木茂密、人煙稀少的長安,讓大家了解到一位憂國憂民的偉大詩人,體悟到凝聚在詩中的愛國精神,這種精神無不使在場的人動容。讓我們聯(lián)想到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冊,每一頁無不閃爍著愛國主義的燦爛光輝。中華民族的愛國志士,為了國家的獨立和昌盛,為了民族的自由,為了人民的幸福,譜寫了一曲曲響徹云霄的愛國主義壯歌,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強大的精神支柱,是不可戰(zhàn)勝的偉大力量!
那一天,那一刻,在學生的朗讀聲中,《春望》這首詩仿佛化作愛國的種子深植于在座所有人的心田,并發(fā)揚滋長。
雅斯貝爾斯基曾說過:“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和認知的堆積”語文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它本身與德育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但它的教育內涵并不一目了然。它需要我們理性分析、層層深入,才能將思想內涵挖掘出來。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學習《一顆小桃樹》時,我們首先通過質疑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到小桃樹的不畏困難、頑強斗爭、不懈追求的精神。接著我利用五個批注,層層深入地比較小桃樹的成長和“我”的人生經歷,提煉出小桃樹的深刻內涵,讓學生歸納主旨:作者以“小桃樹”的形象來象征文革中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通過小桃樹坎坷的出生、成長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中成長的真實歷程。文章最后小桃樹所孕育所保留的那一個花蕾,豈止是“風浪里航道上遠遠的燈塔”,它更是青年一代胸懷大志、奮起直追、報效祖國的象征。通過剖析,激發(fā)了學生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的決心。
葉圣陶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入編教材的課文都是經過細致推敲的優(yōu)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構思,有序的寫作,獨特的觀察視角,尤其所蘊含的思想都是學生學習的好材料,讓學生模仿優(yōu)秀課文的寫法進行寫作,琢磨并領悟出作文的真諦。我在教每篇課文時都要充分利用教材這個形象直觀的例子,讓學生潛心地去讀,自由地去想,無拘無束地去議,在此基礎上,書寫情境日記,在情感的遷移中,體會自我蛻變成長。
在學了《一棵小桃樹》之后,有同學寫下這樣一篇情境日記:“突然,路邊柵欄上一株紫紅色的牽牛花吸引了我的注意。走近了細細凝望,我看見了他的葉在雨水的沖刷下綠得耀眼奪目,紫紅色的花瓣兒被豆大的雨滴打得左右欹斜,但他卻毫不畏懼,仍頑強向上,蓬勃生長,用細嫩的莖牢牢抓住柵欄。我仿佛看見風雨中它昂起小喇叭,向著天空,奏響一曲生命的贊歌,我被深深的震撼,久久不肯離去。我想也許我該再堅持一下。終于雨停了,風住了,牽?;ㄒ餐V沽藫u曳,立在枝頭,綻開笑臉,充滿了勝利的喜悅。是的,它戰(zhàn)勝了風雨,也戰(zhàn)勝了自己。太陽撥開重重烏云灑下它久違的光輝,照進我的內心世界,驅散了我心頭的陰霾,一抹金黃色的暖流在我的心中流淌,我的心漸漸趨于平靜,我決心不再放棄希望。在成長的旅途中,我漸漸明白沒有誰的一生可以風平浪靜,事事順心如意,只要向著陽光,保持前進的方向,走一步再走一步,在逆境中永不言棄,學會韜光養(yǎng)晦,扎根固本,積蓄力量,才能完成青春的雕琢與生命的延長,才能登臨夢想的最高峰。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感謝挫折,在青春歲月里與我的相伴,給予我反躬自省的機會。順境也珍惜,逆境也從容,不怨天,不尤人,擁抱挫折,享受挫折,方能鑄就人生的輝煌!”
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教育部提出在全國中學實施研究性學習,并要求予以充分重視。研究性學習是基礎教育新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以其日益凸顯的適應時代性,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研究性學習和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固然都是以德育教育為核心,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重點。但傳統(tǒng)教學過于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對于德育教育的滲透有著一定的局限性。而研究性學習卻在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師關系等方面彌補了傳統(tǒng)教育的不足。將研究性學習引入課堂會讓學生通過自我教育獲得自我提升,使德育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德育資源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讓中學生對其認識淡薄,所以在寒假伊始,我所在的初二學年就為學生精心準備了關于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性學習作業(yè)。這為學生打開一扇通向傳統(tǒng)文化的大門,促進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了解,激起學生對中國民族精神的敬仰。
筆者通過引導學生了解“春節(jié)風俗”的由來以及傳說、習俗、諺語、詩詞等相關知識,認識中華民族風土人情和傳統(tǒng)習俗的博大精深。通過拓展閱讀,合作探究,分享成果等學習方式和實踐活動,激勵學生自覺而主動地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分享學習帶來的快樂。在活動中,自覺地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崇敬之情,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活動過程:
1.確定主題,成立探究小組(1課時)
2.制定方案,學會圍繞主題制定具體的活動內容。(0.5課時)
3.方法指導,查找資料、信息分類、制作PPT拍攝照片(1課時)
4.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1課時)
5.成果展示,感悟活動價值、獲得成功體驗(1課時)
6.總結交流、評價反饋(0.5課時)
最后,筆者以《春節(jié)風俗情、民族精神魂》為主題,在全校進行了展示。在整個活動中同學們參與其中,其樂融融,收獲著,快樂著。他們包水餃,雖然包的不美觀,露餡易破,餡包的太少成了面蛋,甚至切面時把手切破了,但他們經歷著,體驗著,努力著,從不會到做不好,再到做好;他們不會寫對聯(lián),但他們和家長一起貼對聯(lián)、讀對聯(lián),感受著傳統(tǒng)文化,渴望自己能寫出對聯(lián),猜出更多的字謎;他們與家長一起去超市購物、打掃衛(wèi)生、掛燈籠、做年夜飯、品嘗各種傳統(tǒng)菜肴、看春晚、放鞭炮、守夜、拜年……體驗著家的溫暖,傳承著春節(jié)文化。
他們和小伙伴一起合作,上街拍照、調查訪問,掌握了調查研究的方式方法,鍛煉了能力,尤其是現(xiàn)實生活中如何調查,如何采訪,如何上網搜集各種資料、如何總結的能力。
通過此活動的開展,學生不僅了解了很多與節(jié)日春節(jié)有關的風俗習慣,而且在動手參與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到節(jié)日春節(jié)的快樂,更使他們在尊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受到愛祖國、愛生活的教育。真正達到了用自我教育法實施德育培養(yǎng)。
作為全民閱讀的主陣地之一,學校是文化傳承的“重鎮(zhèn)”,承擔著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重要責任。同時建設書香校園,對于學校的德育教育,又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為此學校在2017年舉辦了讀書節(jié),為了響應學校的號召,筆者所在的初二學年組織了一系列的讀書活動。
叮鈴鈴、叮鈴鈴……上課清脆的鈴聲催促孩子們回到座位。學困生小張徑直走向講臺。教室里鴉雀無聲,所有人都翹首以盼。小張鎮(zhèn)定自若的說:"今天,我向大家介紹的是俄國作家契訶夫早期創(chuàng)作的一篇短篇小說《變色龍》……原來,我們正在進行課前三分鐘的好書分享。只見小張娓娓道來,真是判若兩人。臨近結束,小張有感而發(fā),"讀了這篇小說,我覺得主人公很好笑,他欺軟怕硬、不斷變化,就像一條變色龍,我們可不能像他那樣。我們要養(yǎng)成良好的品格,用一顆真誠、正直的心對待每個人。話音剛落,臺下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這掌聲是同學們對他充分的認可與支持。當學困生與好書相遇竟產生如此奇妙的反應。學困生的心終于找到了歸宿。這樣的三分鐘"品味書香,快樂分享"每天都在進行。已歷經半學期。在這微不足道的小時空里,發(fā)揮其最大的效能,促進孩子們的個性發(fā)展。
"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著名作家臧克家曾這樣詮釋讀書的意義。我感同身受。以前課前三分鐘以誦讀為主,短暫的時光在學生反復記憶中度過,缺少新奇性、趣味性、挑戰(zhàn)性、學生只是迎合著完成。如何打破常規(guī),使學生在全新的體驗中促進自身的發(fā)展呢?基于這點思考,我們想到了充分發(fā)揮三分鐘的效能,幫助孩子們開啟這短暫的悅讀之旅。于是小時空里的書香孕育而生,繼而幽幽書香、潛入人心。
閱讀在初二同學的心中,已經慢慢變成了"悅"讀,他們不但在學校浸潤在書香中,即使回到家中,也可以享受著"E時代"的閱讀的快樂。
學校閱讀平臺的建立,營造了學校、家庭、學生三位一體的閱讀生態(tài)圈,幫助學生養(yǎng)成終身閱讀的習慣。為了方便不同家境學生的閱讀,初二學年還創(chuàng)建了"二十中初二學年美文推送負責人群"。每班選一名同學加入本群,本群有兩名教師,她們花了大量的時間挑選并擬定了適合本年級學生學情的書目和文章,通過微信群向學生推送,負責同學再轉發(fā)到班級群。全學年的同學都可以在微信中瀏覽推薦的篇目,并進行摘抄,再寫成成長感悟日記。
家長們普遍反映,以前孩子閱讀要靠家長盯著,自從有了"美文推送群"孩子讀書再也不要家長督促了。讀書真正成了孩子的一種自覺、主動的行為。還有許多家長反映"美文推送群"中的文章,他們也非常喜歡。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而且和孩子在一起閱讀增加了溝通時間,使他們和孩子之間的代溝消除了。"e時代"下的閱讀讓學生在家庭中也能與書為伴,與書為友,與家長齊讀,將閱讀變成生活的一部分。使德育教育家庭化。
社會大課堂是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陣地。這個假期我校的學生有幸參加了市教育局和新華書店組織的"冰天雪地悅讀會"。讓學生深刻體會到"閱讀"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真正實現(xiàn)了學校、家庭、社會,全員皆閱讀,人間書卷氣。
冰天雪地悅讀會使學生走進了社會大課堂,真正實現(xiàn)"社會育人"的目的,打造了"無邊大校園"。使德育教育社會化。
為響應學校提出的創(chuàng)建“書香校園”的號召,豐富學生假期的文化生活,給學生一個展示的舞臺,使德育教育向縱深發(fā)展。初二學年在暑假期間開始籌備論語朗誦比賽。目的是讓學生在朗朗上口的經典誦讀中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學習論語人格修養(yǎng)、哲理評價的對答中體驗“仁”的理念,潛移默化地形成優(yōu)良道德思想,完善個人品格。
9月28日在牟校長帶領下到佳木斯第十一小學參加全市紀念孔子誕辰2568年公祭大典。讓學生再一次受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
會場上,學生精彩的朗讀表演受到了市領導的好評。會后,筆者被佳木斯電視臺邀請到“有愛,有未來”節(jié)目組做專訪。此次專訪將我校的語文學科如何進行德育滲透的方法和創(chuàng)建“書香校園”的具體措施,以電波的形式傳向了龍江大地。
總而言之,德育教育的形式途徑多種多樣,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筆者一定會立足于語文學科教學,積極探索、積極參與教改,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優(yōu)勢,挖掘語文學科的德育因素。在教學中認真積極進行德育教育,使之成為青少年學生成長的動力源。將更多的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職業(yè)能力的優(yōu)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