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縣城關鎮(zhèn)啟明中學 湖南岳陽 410400)
許多進入初中的同學都感到物理難學,怕學物理,老師也感到難教,不管老師老師多么用心,學生成績難以大面積提高,甚至出現(xiàn)老師花的時間越多,學生越反感的反差現(xiàn)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老師只注意學生智力的培養(yǎng),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學生學習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要提高學習成績,不僅需要學生的智力因素的積極參與,同時也需要非智力因素的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效果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產(chǎn)物。優(yōu)良的非智力因素大致包括勤奮好學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意志、頑強的毅力,濃厚的學習興趣、正確的學習方法、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質(zhì)、良好的個性等,它是成才的決定性因素。本文就中學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非智力因素談幾點體會:[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會使個體產(chǎn)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經(jīng)激發(fā),他們就會形成具體的學習目標,并對學習的內(nèi)容給予優(yōu)先的注意,同時伴有愉快緊張的情緒和主動的意志努力。
(1)用實驗導入新課的方法,使學生產(chǎn)生懸念,激發(fā)學習興趣。如在上《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時,可設計用電吹風向上吹乒乓球的實驗,實驗前可讓學生大膽猜測現(xiàn)象,當實驗的結果與學生的猜測甚遠時,學生便會不由自主帶著興趣和疑問進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2)通過趣味新奇的演示實驗,保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課堂演示實驗要目的明確,要設置懸念,在實驗中若配以生動的講解,形象的手勢,將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壓縮空氣引火儀實驗為例,在做實驗前簡單交待實驗儀器和實驗過程,提出實驗會產(chǎn)生什么結果?再以驚人的語調(diào)引起學生注意,在學生眼睛睜大的瞬間,迅速下壓,一個明亮的火花引起一片驚嘆,這時再分析討論得出結論,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接受了知識,記憶將會更深刻。
用恰當、形象的比愉,可增加物理知識的趣味性。許多物理概念規(guī)律抽象、枯燥,如用恰當、形象的比喻,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使枯燥無味的物理演變得有趣易懂。如用水流、水壓類比成電流、電壓,把電壓比喻成電流之父,學生不僅對電流電壓有了感性的認識,并為今后的電流跟電壓成正比(不能說成電壓跟電流成正比)作了一個很好的鋪墊。把電流和電阻的關系看作是一對冤家,學生便會輕易明白電流跟電阻是反比的關系。上壓強課時,我讓學生先做了兩手指間抵筆的實驗后提出,兩個手指所受的壓力一樣但感覺一樣嗎?哪個手指的感覺要痛一些?學生回答后,我故作賣弄狀說,壓強其實就是痛的感覺,痛得越厲害壓強就越大!學生相視而笑,使他們在歡笑中明白壓強不是力而是力產(chǎn)生的作用效果。
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情感永遠是聯(lián)系雙邊的紐帶,是學習過程中的推動劑。列寧指出:“沒有人的感情,就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這句話,充分地說明了情感在人對目標追求中的作用。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楷模,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教師從自身做起,站在講臺前要和諧、大方、充滿自信,給學生以尊重、信任感,使自己成為學生心目中陽光、充滿朝氣、幽默而又不失風范、嚴勵而又不缺關愛、嚴謹而又不拘謹?shù)男蜗?,在教誨中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這樣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教師通過不斷的情感感染,潛移默化將自己期待的信息:包括學習目標、習慣、方法、態(tài)度等,微妙地傳遞給學生,學生便會自覺的、不由自主地按照教師自己意愿完成各項事情。。
物理史上,有很多的名人軼事,教學中若能很好地挖掘它、利用它,既能適當減緩課堂壓力增強課堂氣氛,同時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如牛頓為潛心完成科學實驗煮懷表的故事,安培為聚精會神演算而追趕“黑板”的故事,奧斯特細心的態(tài)度和執(zhí)著的精神發(fā)現(xiàn)電流磁場的故事,法拉第運用逆向思維經(jīng)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發(fā)明電磁感應現(xiàn)象的故事。教師可通過這些經(jīng)典事例讓學生明白:一個人不可能隨隨便便成功,成功是辛勤的汗水、不懈的努力、執(zhí)著的追求、科學的鉆研精神的結晶。
意志是學習的品質(zhì),是學習過程中的恒動力。學習過程中,適時地、經(jīng)常地設計一些課后的探究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能將所學的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平臺,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學習上的毅力。如在學習《密度》過后,我在周末的假期中設計了“醬油是不是油?”這一探究活動,并要求學生寫出探究的過程、體會和得出的結論。從調(diào)查報告來看,結果大多數(shù)學生通過對食用油、醬油、與水的密度的對照,再通過上網(wǎng)查詢資料,得出“醬油不是油”的結論。這一探究活動的設計,不僅使物理初學者嘗到了“學能至用”的甜頭,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細心、耐心、毅力等品格。象用啟子如何開啟啤酒瓶更省力、觀察紅墨水在熱水和冷水中的擴散快慢、用測電筆辨別火線和零線,查閱家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安裝卡口燈泡和螺口燈泡等這樣的探究活動,由于器材較簡單又常見,人人都可參與,且大部分都可獨立完成,學生都愿意去嘗試。教師若能及時對學生探究的結論加以點評,并鼓勵學生獨立完成所取得的成果,同時表揚在實踐中所付出的艱辛,會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和動手能力,久而久之,學生便會形成動手實踐的習慣。
總之,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習慣等非智力因素,是中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成因素,在某種程度上決定學習效果。在智力相等的條件下,非智力因素對學習起到?jīng)Q定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才能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真正成為高素質(zhì)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