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聯(lián)璧合”是西安大唐博相府藝術(shù)酒店的名菜,也是陜菜中的一道名菜。這道菜原先是兩道傳統(tǒng)陜菜,一個是糟肉,一個是江米蓮子。糟肉由江米即糯米、紅棗和醪糟蒸制而成,江米蓮子由江米與蓮子蒸制而成。兩菜聯(lián)合,色、香、味、形、器俱佳,營養(yǎng)豐富,老少咸宜,稱之為“珠聯(lián)璧合”。
西安人每逢春節(jié)都要加工些蒸碗,一是當(dāng)禮物送朋友,二是招待客人。其中,“八寶甜盤子”和“糟肉”這兩道甜菜必不可少。江米蓮籽是改良“八寶甜盤子”,八寶甜盤子和八寶飯異曲同工,是著名作家梁實秋先生的最愛。梁先生晚年時患上了糖尿病,在一次外出用餐時,餐桌上端來了各種有糖和含淀粉很高的菜肴。面對佳肴,梁先生一律拒絕,說自己有糖尿病不能吃這些。最后,八寶飯上桌了。當(dāng)同桌友人都以為他一定不會碰這道甜點時,沒想到梁先生居然大笑道:“這個我要?!迸笥褌兲嵝颜f:“里面既有糖又有飯?!绷合壬χf:就因為早知道有自己最愛吃的“八寶飯”,所以前面特別節(jié)制。“我前面不吃,是為了后面吃啊;因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須計劃著,把那‘配額留給最愛?!贝筇撇┫喔囆g(shù)酒店行政總廚韓永乾說:“在制作江米蓮子時,先用豬油抹碗底,然后擺上發(fā)好的蓮子,再之后將糯米焯后拌糖放于蓮子上。”
糟肉是糟貨的一種。吃糟是先秦遺風(fēng),最早載于兩千多年前的《楚辭》;南宋以后吃糟之風(fēng)大興,都城臨安有賣糟鮑魚、糟羊蹄、糟蟹、糟豬頭肉的;到元、明、清時,除市上供應(yīng)糟制品外,已發(fā)展到家庭自制,清代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里就提到了糟鵝掌、糟鵪鶉之類精致糟味。袁枚在《隨園食單》中也有自制糟肉、糟雞、糟鲞的記載。糟肉則是陜西傳統(tǒng)風(fēng)味菜品,因用豬五花肉、大紅棗、醪糟醅等蒸制而成,又名蒸糟肉、紅棗糟肉。過去糟肉屬于衙門官府菜,衙門請客,糟肉是必點菜之一。西安大唐博相府藝術(shù)酒店的糟肉傳承經(jīng)典,韓永乾總廚細數(shù)糟肉制作方法:“五花肉加鹽煮至斷生,改刀后皮朝下裝碗,周圍的紅棗上壓醪糟粨和白糖,封口后同蓮籽一起蒸爛。”
“珠聯(lián)璧合”是將“江米蓮子”與“金獎糟肉”一盤兩碟盛裝的陜西官府菜精品。吃的時候,要把蓮子和糟肉拌和。攪拌的過程中,酒香、肉香、果香、棗香、糯米香以及蓮子香撲面而來,吃起來更是肉爛棗軟、軟糯甜香,其蘊含的酒香既令嗜酒者喜愛,也讓不飲酒者樂于接受,加之刀工精細,造型玲瓏如水晶,色澤棕紅油潤光亮,馨香誘人,增加食欲,原汁原味,肥而不膩,甜香軟糯,入口即化,味道奇佳。原三秦文化研究會會長何金銘先生品嘗后,連連稱贊:“絕配!”并取珠(蓮子)豬(肉)諧音之義,取名“珠聯(lián)璧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