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貴平
喜洲古鎮(zhèn),滇藏茶馬古道上一顆低調而熠熠生輝的明珠,洱海邊通透的陽光將她照射得明麗生動,洗濯得錚亮脫俗。
冬天,一走進喜洲鎮(zhèn),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兩棵枝葉繁如蓋的大青樹,學名高山榕樹。這兩棵樹年代已很古老,樹冠廣闊,樹姿豐滿壯觀。兩樹一陰一陽,一棵萌發(fā)另一棵落葉,周而復始,交替繁榮;一棵結果另一棵永不結果。
白族人認為,大青樹是一個村莊興旺的象征,故當地人又把它們稱作“風水樹”。
大青樹下,幾只雪白的鷺鷥在湖面上時而嬉戲親昵,時而競相游動。遠方錯落有致的雪峰,映在碧綠的湖水里,煞是好看。
街頭,經過歲月洗禮的正義門樓,守望著巍巍聳立的五臺峰。穿過古鎮(zhèn),猶如穿越了歷史的時空隧道,讓人仿佛找到了南詔古國(8世紀崛起于云貴高原的古代王國)的神韻。
隨便走進哪戶人家,不是白族民居傳統(tǒng)的“三坊一照壁”,就是“四合五天井”;不是門樓上遍布著石刻,就是房檐下飾滿了木雕。這些民居大多是昔日喜洲商人榮歸故里建造的。主人們有時還會放下手頭的活,笑嘻嘻地告訴來客,門前的牌坊寓意何在,堂前的牌匾又所從何來——這里的一磚一瓦都見證著并不遙遠的歷史,那段茶馬古道上馬幫如織的歲月,那些喜洲商幫叱咤風云的往事。
喜洲商幫有個特點,大多出身微寒,白手起家,信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理念。于是,自上世紀30年代初開始,這座堪稱彈丸之地的邊陲小鎮(zhèn)上,從電燈、電話、電報、電影、留聲機到后來的收音機、自行車、小汽車,凡是時髦的東西幾乎一應俱全??蜕棠缃吁?,自由經濟的氛圍籠罩著大街小巷?!靶∩虾!泵烂幻劧?。
與晉商、徽商如出一轍,喜洲商人的原始資本也不是慢騰騰窩在家鄉(xiāng)攢出來的,而是天南海北淘來的。其中,大部分來自滇藏茶馬古道。
馬車是喜洲鎮(zhèn)上最常見的公共交通工具。矮而結實的云南馬拉著三排座的兩輪車,往返于鎮(zhèn)子和周邊村莊,它們在青石板老街上噠噠噠地跑過,似乎在告訴人們:咱這個地方是靠馬幫和背夫跑出來的。
馬車上的師傅大多會樂滋滋地給你講些故事,故事都來自不同的“體系”——據說每家每戶都有關于喜洲的老龍門陣。
早在唐朝初年,時稱“大厘”的喜洲就是一座繁華的市鎮(zhèn),稱雄一方的南詔曾定都于此。明清時,喜洲幫和騰沖幫、鶴慶幫并稱為“滇西三大商幫”,名揚滇川兩地。
滇藏茶馬古道的主干非常清晰,它在云南境內的起點就是大理。其中,大理(喜洲)、麗江、中甸、阿墩子(德欽)等地,都是茶馬貿易重要的樞紐和市場,目的地是西藏拉薩或更遠。
茶馬古道沿途,崇山密林,道路艱險,半年以上都是積雪期。這條古道不但是中國西南最重要的古代貿易通道,也是世界上風險最高、最具挑戰(zhàn)性、最富傳奇色彩的淘金路之一。馬幫背夫不但須克服高山險阻、激流大江、森林猛獸,還要面對盜賊、土匪、流寇的威脅,有人賺得盆滿缽滿,也有人窮困潦倒,有人衣錦還鄉(xiāng),也有人客死他鄉(xiāng)。
喜洲商幫和云貴川其他地方的馬幫一樣,以宗親關系為紐帶,以鄰里同鄉(xiāng)為基礎。商幫與馬幫通常保持著一種長期、穩(wěn)定的雇傭關系,商號專做買賣,馬幫專跑運輸。也有很多商號前身是馬幫,而馬幫在積累了足夠的資本后往往自立門戶成為商號。實力雄厚的大商號一般都有自己的馬幫,設備器械樣樣齊全。而各家馬幫的老大,也多是走南闖北、見多識廣且身手不凡的老江湖,走到哪都鎮(zhèn)得住場子。
當地人說,不去嚴家大院看看,那是白來了喜洲。
嚴家大院位于喜洲小鎮(zhèn)中央,占地2500多平方米。這是一座多個院落套連的深宅大院。走進翹角飛檐高大繁復的大門,進了過廳就是“四合五天井”的大院,有漏角、天井,四通八達,仿若迷宮。曲徑通幽之后,是別有洞天的另一個“四合五天井”大院。最深的后院則悄然佇立著一棟西式風格的別墅洋房,完全采用現代建筑形式,內設地下室、陽臺、走廊、落地玻璃窗,四周花木盆景,環(huán)境幽雅別致。雖經歲月的洗滌,紅色的朱漆門窗、大理石雕刻的白色圍欄仍不失其當年風華。
比起華美如故的建筑,它早已逝去的主人嚴子珍更讓人難忘。
嚴子珍是喜洲商幫“永昌祥”商號創(chuàng)辦人。他自幼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聰明勤奮的嚴子珍,憑著過人的商業(yè)才華,一步步打拼,終成遠近聞名的喜洲首富。他信奉“誠信即資本”,創(chuàng)辦的“永昌祥”商號建立了一套科學的管理和經營機制,主張講信譽、求名牌、重商德,有著嚴明的十條號規(guī)。譬如號規(guī)第六條規(guī)定:“本號人員必須維護信用,禮貌待客,不許出現以假貨充真、以次充好、短斤少兩等行為?!?/p>
“永昌祥”最盛時,70多家分號遍布大江南北以及中國香港、緬甸瓦城、印度加爾各答等地,員工超過3000人,資產達2000萬銀元,放在今天,也算是規(guī)模不小的企業(yè)。
嚴子珍最初是在茶馬古道發(fā)家的。上世紀20年代初,他組建了大理地區(qū)一支聲名赫赫的馬幫,除了將四川的生蠶絲賣到緬甸,還從緬甸買了棉紗賣到云南,又將云南的茶葉、煙草等物資銷售到西藏和四川。當年的嚴氏馬幫,在無數個春夏秋冬披星戴月,踏過一道道笮橋、棧道,走出了一條通往藏地和域外的求生之路。
經過十多年的經營,嚴家的生意越做越大,最終成為喜洲嚴、楊、尹、董四大商幫的領軍人物。
離開喜洲時,回望這個古老的鎮(zhèn)子,那兩棵四季常青的大青樹繁茂如冠,在青石板路上留下斑駁的光影。當年風光無限的大院主人,早隨茶馬古道的滾滾塵埃不見蹤影,但至今喜洲商幫的后裔仍活躍在云南、西藏乃至東南亞各國,為富一方,各領風騷,延續(xù)著喜洲人根脈相連、生生不息的夢想和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