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瑜津 余 玲
時隔幾個月,再次以醫(yī)學生志愿者身份回到四腫,我心中懷有難言的親切。上次活動結束離開之后,我的思考未曾停止——腫瘤科患者同時面對著軀體疼痛、經濟壓力、社會地位人際關系改變及存在價值感缺失等多重痛苦,我們究竟如何才能給予他們最溫暖的關懷和最有力的心理支持呢?
回來第一天,照例先跟隨醫(yī)生查房,了解患者概況。在醫(yī)生、患者的相互問答中,我們穿過一個個病房,來到了40床。剛記錄完上一位患者狀況的我抬頭恍然間看到了銀發(fā)下那張熟悉的、依舊慈祥的面孔?!皬埬棠?!”我激動地喚了一聲,她抬起頭看到我,笑容瞬間在臉上綻開,同時忙不迭地用手擦拭掛在眼眶下的淚珠:“呀!你來啦!好久沒看到你了,連工作服都不一樣了哈哈!”奶奶連小小細節(jié)都如此清晰地記得,令我驚喜又感動。
張奶奶收到七夕祈福中國結
認識張奶奶是在我第一次當志愿者時,跟著醫(yī)生查房到她病床前。她溫和禮貌地對醫(yī)護人員的詢問一一回答,臉上始終掛著感謝的微笑,那因笑意而漾起的皺紋,仿佛我心底被她溫柔觸動的漣漪。在后來與她的交流中,我感受到她的開朗與健談。我和她聊我們都喜歡的太極、愛看的書,她年輕時去過的地方,她與老伴相遇的故事……最讓我敬佩的一點是,兩年前,75歲的奶奶通過閱讀醫(yī)學書籍發(fā)現自己患有骨髓瘤,才使自己的病情及時得到控制。奶奶生命中有許許多多美好,老伴無微不至的關愛、兒女的孝敬、孫輩的優(yōu)秀,都使奶奶內心充滿陽光,一直積極配合治療。病床上的奶奶,雖行動不便,卻精神飽滿,神采奕奕,每次見到微笑祥和的她,我都不由自主感到溫暖和快樂。
然而,如此樂觀開朗的張奶奶,這次相遇時,為什么在黯然傷神呢?查房結束后,我便去看望張奶奶。她向我嘆息道:“都說健康長壽,首先要健康,不健康地活著,有什么意思。我這個病已經三年了,一直以來只能待在醫(yī)院,無法為家人做任何事情,還給家人帶來不少負擔?!蔽彝蝗灰庾R到,原來是價值感的缺失使她深深沮喪,使她一時感覺不到努力延續(xù)生命的意義。我開始和她聊天,向她分享我近期在做的事情、獲得的感悟、經歷的趣事,慢慢地,她有了說話的興致,時不時開懷大笑。我還告訴張奶奶,對于我來說她是如自己的奶奶般慈愛、溫暖的存在,她使我感到快樂。后來,奶奶的老伴和兒子進來了。爺爺和叔叔也十分健談,于是,我們的話題更加廣泛。美食、旅行、教育、歷史、國家政策、軍事……世界的多彩和廣博仿佛一下子匯流充塞于小小的病房,在奶奶心中繪上絢麗的彩虹。談至飯點,奶奶高興爽朗地下床,吃過晚飯,我才離去。
接下來的每天,我必定去看望張奶奶。奶奶和她的家人會和我討論戀愛觀、學中醫(yī)應具備的態(tài)度精神、當醫(yī)生最重要的品質等等,爺爺還用自己讀大學的經歷來教我學習方法、用自己就醫(yī)的切身體會讓我明白患者多么希望被醫(yī)生親切真誠地對待……哪怕有時任務較多,只能簡單問候幾句,他們一家也會非常熱情而開心。
張奶奶與兒子牽手散步
我漸漸感覺,面對奶奶一家及其他患者,我好像從一開始的服務他們的志愿者慢慢變成了被他們真誠教導、愛護的后輩。我努力帶給他們快樂的同時,也收獲無數來自他們的溫暖、鼓勵和啟發(fā)……我意識到,他們和我一樣都是一個個擁有溫情、苦難、向往、彷徨、精彩、失落等等一切完整生活體驗的鮮活生命,“癌癥患者”這一單薄狹隘的標簽怎能概括他們的全部?標簽化使周圍人片面地看待他們而不去了解他們的生活、思想、情感,將他們與天地間其他平凡美好的生命隔離、置于孤獨之中,這很大程度上也是他們價值感缺失的源泉。價值感缺失,帶來的情緒反應不會表現很激烈,卻很可能在平靜中漸漸淹沒其對生命的信念和追求,足以蒙蔽一個人對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的感知。而最能填補這個心靈缺口的,應該是平等尊重的愛吧,給予他們愛,同時也給他們付出愛的機會。人生的賬本,愛與被愛相加,便是成就。
志愿者活動結束的那天傍晚,所有工作完成,準備離開醫(yī)院時,我偶然碰見張奶奶和兒子手牽手在病房間散步。我望著兩個緩緩穿過走廊漸漸遠去,仿佛追隨生命之光一直通向生活更遠方的背影,心頭一暖。左手平等,右手愛,相伴跨越無數歲月與陰霾,將記憶溫暖得蓬松而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