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東進
核心素養(yǎng)要求教師關注兩個問題:一是培養(yǎng)對象,二是培養(yǎng)方法。因此,培養(yǎng)學生“發(fā)展素養(yǎng)”是基本途徑,落實“立德育人”才是根本任務,怎樣把這個根本任務具體化系統(tǒng)化,這是重點,也是難點,需要一線教師在教學操作層面進行探索。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把任務的多向性轉(zhuǎn)化為指向性,其中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既是新背景下語文學科教學的要求,又是散文文體教學的追求,通過解讀散文之美——語言美、場景美和哲思美,把握文本的內(nèi)在美。筆者以《像山那樣思考》為教學例子,探索語文教學中散文審美鑒賞的途徑,在教與學的互動中,讓學生感知體驗語言之魅力、場景之力量和哲思之深厚。
一、誦讀課文以體驗語言詩意美
誦讀法是散文教學的必經(jīng)之路。誦讀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意愿,調(diào)節(jié)散文閱讀氛圍,幫助學生品味文章優(yōu)美的語言,可以讓學生從章節(jié)誦讀中體物知情,激發(fā)學生深入閱讀探究的興趣,這是審美志趣的發(fā)起點。
《像山那樣思考》從一聲狼嗥這一特寫鏡頭開始,詩意的語言就隨之展開,盡管描繪的是沉重的死亡的迫近,但文字里透出的是詩一般的氛圍,簡潔的敘述蘊含著作者深沉的情感積淀。在教學前三節(jié)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齊聲誦讀,學生很容易就能讀出其中的韻味,因為狼嗥的特點是“深沉的、驕傲的”“不馴服的、對抗性的”“蔑視情感的迸發(fā)”,這些情感色彩及其顯著的詞語,很容易引起學生的思考。狼為什么會具有這樣的鮮明對立性、富有怨懟意味的情感?而作者又是怎樣進行詩意的表達的?
詩意美在第二段表現(xiàn)最突出:“每一種活著的東西(大概還有很多死了的東西),都會留意這聲呼喚。對鹿來說,它是死亡的警告;對松林來說,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戰(zhàn)和流血的預言;對郊狼來說,是即將分得一份殘羹剩飯的允諾;對牧牛人來說,是銀行賬戶透支的威脅;對獵人來說,是狼牙抵制彈丸的挑戰(zhàn)?!?/p>
這部分文字運用了鋪排的手法,使結(jié)構(gòu)和語言都有詩意化,擬人化地寫出了鹿、松林、郊狼、牧牛人以及獵人這些不同群體對這一聲“狼嗥”的反應,揭示的是這一聲嗥叫背后主體、場所、同伴、受害者和獵殺者的各懷目的,虎視眈眈,有生死的較量,有利益的角斗,暗藏殺機,作者在這里與山站在一個“制高點”,冷靜地看待這一場關乎生死,更關乎自然生態(tài)的角斗,作者用詩意的語言揭示出這些反應背后“深刻的”“長久的”“客觀的”憂慮與思考,尤其是人類在這里扮演的自私自利角色,與山的視角冷靜、平等、客觀形成強烈的對比,在平實的比較中,融入了作者“明顯”的感情傾向,而又有“迫切”的主觀愿望,融入了“像山那樣思考”的主題意義。
二、想象情景以欣賞場景悲喜美
想象是文學創(chuàng)作過程中形象思維的主要形式,更是文本解讀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解讀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與生活進行遷移,以還原作者描繪的場景,感受描繪的畫面所傳遞的情感。
在解讀4~9節(jié)時,想象還原文本所描述的場景,是感受文意、揣摩作者寫作用意的最直接的方法?!拔摇睂堑恼J識變化來自一個“事件”:“峭壁下面,一條湍急的河蜿蜒流過。我們看見一只雌鹿——當時我們是這樣認為——正在涉過這條急流,它的胸部淹沒在白色的水中。當它爬上岸朝向我們,并搖晃著它的尾巴時,我們才發(fā)覺我們錯了:這是一只狼。另外還有六只顯然是正在發(fā)育的小狼也從柳樹叢中跑了出來,它們喜氣洋洋地搖著尾巴,嬉戲著攪在一起。它們確確實實是一群就在我們的峭壁之下的空地上蠕動和互相碰撞著的狼?!?/p>
這部分有關狼的描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文字想象當時的場景,利奧波德筆下對狼的描寫有著溫馨的畫面感,也有很強的代入感,可以讓人不禁想起自家養(yǎng)的小寵物,活潑、好動、調(diào)皮、可愛,有種想近前去捏一把或者抱起來逗樂的感覺,畫面優(yōu)美有喜感,筆端含情,傳遞著生命的律動。這里作者所描繪的這群狼,不禁讓讀者顛覆了對狼一切不良的印象:“它的胸部淹沒在白色的水中”, 竟然讓人誤以為是雌鹿; 而小狼所表現(xiàn)出來的“喜氣洋洋地搖著尾巴”“嬉戲著攪在一起”則勾勒出和諧自然的生命狀態(tài),觸動讀者心靈深處,凸顯了作為狼的生命意義。
“在那個年代里,沒有人會放過打死一只狼的機會。在一秒鐘之內(nèi),我們就把槍彈上了膛,過度的興奮竟使我們無法瞄準。當我們的來復槍槍膛空了時,那只狼已經(jīng)倒了下來,一只小狼拖著一條腿,進入到那無動于衷的靜靜的巖石中去?!薄爱斘覀兊竭_那只老狼的所在時,正好看見在它眼中閃爍著的、令人難受的、垂死時的綠光?!边@部分寫到了人的做法,讓人頓感悲愁。人們獵殺狼幾乎是條件反射般地做出了最直接的決定——射殺!作者極力摹寫老狼垂死時眼中的綠光,透露出心靈的震顫。場景中的溫馨美被無知者的人類殘忍地徹底毀滅,這綠光是對人類深刻的譴責。前后形成鮮明的對比,描寫小狼的畫面越溫馨,小狼越可愛,體現(xiàn)作者對獵殺者尤其是“不堪造就”的新手的譴責就越有力??梢钥闯觯髡叩膽n思寄寓于詩情畫意,像狼嚎一樣深沉?!白匀坏暮椭C之美能滿足人類的生存,卻不能滿足人類的貪婪?!睂W生可以隨著畫風的變化,深刻感受這場景給人警醒的力量。
三、探究主旨以感知哲思深遠美
探究是文本解讀的核心方法,對散文哲思的探究就是深入挖掘散文主旨,感知散文中蘊藏的深遠意味。層進式的解讀過程,意在求得散文哲思美,帶給讀者以強勁的力量,體會深遠的審美情趣。
研讀第10節(jié),不由得感嘆作者哲思深遠,與其說是山的沉思,不如說是作者的遠見。本文節(jié)選自《沙鄉(xiāng)年鑒》中的隨筆,文中作者以詩意筆法、悲喜意境闡釋對生態(tài)不同于他人的理解,深入關注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生態(tài)倫理,并理性思考了如何構(gòu)建和諧生態(tài)家園。
“我們大家都在為安全、繁榮、舒適、長壽和平靜而奮斗著。鹿用輕快的四肢奮斗著,牧牛人用套圈和毒藥奮斗著,政治家用筆,而我們大家則用機器、選票和美金。所有這一切帶來的都是同一種東西:我們這一時代的和平。在這方面,獲得某種程度的成功是很好的,而且或許是客觀思考的必要條件,不過,太多的安全可能產(chǎn)生了長遠的危險。這個世界的啟示在荒野——這也許是狼的嗥叫中隱藏的內(nèi)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卻還極少為人類所領悟。”生態(tài)自然已潛藏著危機。我們要的“安全”在不知不覺中醞釀著危險,把自己推入深不見底的生態(tài)深淵。作者想要強調(diào)的是我們追求的安全不該只是暫時的,而應該是長遠的,人類要樹立居安思危的生態(tài)意識。
正如譯者侯文蕙所說:“利奧波德從那只垂死的母狼的嗥叫中聽到和感到的,是對世界的憂慮,也是對站在狼這類動物的對立面的人的憂慮?!崩堑泥坡曇琅f回蕩在原野中,其中深含著大自然生存法則的啟示,而悲哀的是人類尚未覺悟,這正是作者作為一個個體對群體的憂慮,體現(xiàn)的是長遠而深刻的思考。
縱觀全文,作者的思考是從狼嗥開始的,到“這個世界的啟示在荒野”結(jié)束。這一聲“狼嗥”中滲透著對“狼”“人”以及自然的思考,深遠而富有詩意,思考的實質(zhì)是作者在向人類展示著一個人類自己還不曾理解和正視的一個事實,或是對將要面臨的一場危機的正告。這一事實和危機將給人們帶來震撼,這正體現(xiàn)了此文的哲思:“思考”本為人類所獨有,而作者卻賦予“山”以人性,要人類向山學習,學習它的大氣、高遠、永恒的特征,這恰恰是人類所缺失的。人類為了眼前的個人利益,思考狹小、淺薄、短暫,不遵循自然規(guī)律和法則,缺少了“山”那樣的客觀、理性、高遠的視野。
在這聲嗥叫里,作者借文本透露出的哲思意蘊深遠,目標深遠,意義深遠,價值深遠。這樣的散文哲思前衛(wèi),具有很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意在警示人類,要學會“像山那樣思考”,平等地看待世間萬物,尊重客觀規(guī)律,敬畏自然,生態(tài)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喚起人類的自然生態(tài)意識。借助散文探究學習,教師應指導學生從文本中讀出狼的呼喚,更是作者的呼喚,并自覺養(yǎng)成散文閱讀的審美志趣。
因此,在深化情感、價值體悟認知的過程中,教師應通過文本的審美解構(gòu),確定章節(jié)審美指向性,由淺層到深層,引導學生從詩化語言、場景再現(xiàn)和哲思表達里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美妙之境。教師在審美鑒賞教學時,應勾勒審美境界,力圖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進高雅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審美品位的養(yǎng)成,完善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從而實現(xiàn)學科育人的目標。
作者單位:浙江省桐鄉(xiāng)市鳳鳴高級中學(3145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