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防城港市珍珠小學 李慶薇
所謂朗讀,就是出聲地讀,是將無聲文字轉(zhuǎn)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過程。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綜合閱讀訓練。
1.從教材來看
古代蒙養(yǎng)教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內(nèi)容:第一類是識字教學材料。主要有《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第二類是詩文教學教材。主要有《千家詩》《唐詩三百首等》等;第三類是歷史教學材料。如《歷史蒙求》;第四類是名物教學材料。如《名物蒙求》。統(tǒng)觀這些蒙養(yǎng)教材,很容易發(fā)現(xiàn)他們的共同之處:韻律自然,瑯瑯上口,易于記誦。這樣的教材適合也需要以朗讀為主要手段進行教學。只有讀,才能領(lǐng)略其韻律之妙;只有讀,才能理解其用詞造句之美。
2.從教法來看
首先是教書,即教師布置新課,教會兒童讀書。點讀分明,理解文意;第二步是范讀,直到兒童能夠正確朗讀為止。然后是背書。古代蒙養(yǎng)學要求每讀必背。
1.朗讀對于理解文意的作用
首先,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要比抽象思維能力強得多,要達到對文章的理解,最好的途徑就是對文章的直接感受,而不是理性分析。這種直接感受的最好形式就是讀,大聲地讀。越讀就能理解得越透徹,也就越容易感染;感染越深,便越能讀出感情;而越投入感情,則越能感同身受,使自己置身于作者的立場,從而培養(yǎng)其對語言材料的感受,體驗,理解與品味的能力。
2.朗讀對于表達的作用
表達,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無論哪一種表達,都需要用詞準確、生動、語句連貫,內(nèi)容具體。這一切都要以語言積累為基礎(chǔ)。小學生積累、發(fā)展語言是一個不斷從“內(nèi)化”到“外化”的過程。如果真能讀得正確,流利,達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就說明課文作者的語言已經(jīng)順利地進入學生的口語,學生已能合格地充當作者的代言人為作者代言。與此同時,學生的口語也在不知不覺中通過“順應(yīng)”,接受作者規(guī)范語言的改造,同時形成良好的語感,幫助學生發(fā)展智力,獲得思想熏陶。
3.朗讀對于審美教育的作用
在教材中有許多描寫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麗的小興安嶺》《《觀潮》《草原》等,都用優(yōu)美的文字描繪出秀麗的自然風光。教學時,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用聲音再現(xiàn)畫面,讓學生進入意境,認識文中所描繪的事物的形狀、顏色,感受自然的美。無論從理論還是從史實上,我們都可以看到朗讀這棵“千年古樹”正是傳統(tǒng)教育的一塊瑰寶,它有著其它教育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朗讀要入情,指的是在朗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心去體會文章中作者情感的變化,然后用表情表現(xiàn)出來,提高朗讀表情的運用。朗讀要體現(xiàn)出文章的基本情感基調(diào),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向?qū)W生說明具體的語文運用形式,如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等朗讀方法的運用的時機和具體運用的技巧,該怎么讀,什么時候讀,什么時候不適合等問題,都需要教師認真地去進行指導。讓學生在進行語文文章學習時,即能夠得到感情的學習,又能夠得到理情的指導,讓學生能夠理解地去朗讀文章,而不是機械地去模仿。例如,在朗讀《秋天的味道》這節(jié)課時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多練,然后利用音樂、圖片、實物等工具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將楓葉、銀杏葉、秋菊等代表秋天特色的物品帶入課堂,讓學生能夠真實感受到“秋天的味道”的同時,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能夠沉浸在秋天的氛圍中,然后引導學生從“秋天有什么特色?”“秋天有哪些物體有哪些變化?”“這些變化是怎么產(chǎn)生的?”“你們覺得秋天的味道是什么?”等問題來引導學生深思,然后讓學生能夠沉入到文章的情感,然后讓學生帶著欣賞和感動的色彩去朗讀文章,能夠帶來更好的朗讀效果。
對文章情感的學習最終體現(xiàn)在對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上,在進行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情感投入時,要將這種情感進一步升華,讓學生通過對文章情感的體現(xiàn)去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語文不是無情物,作者的思想就蘊含在文章的句里行間,只有深入地去挖掘文章的語言文字,就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深處的思想。例如,在學習《永遠的豐碑》時,老師可以向同學講述一些影響巨大的豐碑故事,如“火燒邱少云”“黃繼光以身擋彈”、“紅軍長征”“飛度盧溝橋”等抗日戰(zhàn)爭中涌現(xiàn)的一批批、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然后將同學們帶入到這種欽佩的情感中,在通過問題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作者的中心思想,如“豐碑是什么意思?”“為什么稱這些事為永遠的豐碑?”“現(xiàn)當代還有什么事情可以稱為永遠的豐碑的?”等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朗讀,幫助學生更好地將情感融入到對文章中心思想的學習和理解中,幫助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形成更好的思維線路,產(chǎn)生更好的教學效果。
朗讀同時也是一種情感的表達,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應(yīng)該加入自身的情感,如在閱讀過程中產(chǎn)生疑問時將這種疑問在朗讀的語調(diào)、語序中表達出來,能夠更好地與文章進行互動,讓老師和同學更加清晰地了解你在學習過程中的疑惑和困難,采取更適合的措施去幫助你解決這些疑問,實現(xiàn)語文朗讀與語文閱讀教學的結(jié)合,提高學生的朗讀效果和閱讀學習效率。例如,在朗讀《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時,學生可能對“這個題目什么意思?”“鐵球同時著地有什么奇怪的?”等問題產(chǎn)生疑惑,教師可向發(fā)問:大家都知道鐵球是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但為什么它能作為一篇文章出現(xiàn)在這里呢?這兩個鐵球有什么特別之處?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同時落地的?去讀讀看。這時學生再進行朗讀就會特意地去注意這些問題,跟心中的疑問進行對比,解決這些問題,在不能自己解決時,會清晰向教師提問題目,將疑問帶入朗讀的教學方法能夠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