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琴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應達到450萬字,提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并對階段目標中多個學段學生的閱讀習慣作了具體的要求??梢姡瑥V泛閱讀成了學生的必修課。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我校是一所城鄉(xiāng)結合的學校,作文書是大部分家長認為的課外書,而學生偏愛少文易懂的漫畫或者奇幻小說。但更多的學生是把時間留給了青春偶像劇、動畫片和手機,致使學生課外閱讀的范圍窄,興趣不大,閱讀效果欠佳。如何以課本為基點,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呢?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從作者和主人公等人物入手,激發(fā)閱讀的欲望
每學期開學初,老師和學生一起收集相關作者或主人公的生平、經歷,特別是一些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故事、逸聞趣事,按姓名整理成集,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輪流閱讀。走近作者,親近人物,才能準確地解讀文本,才能促使學生有興趣閱讀。
在教學《窮人》前,我與學生交流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走進這位偉人的世界。這樣學生對這位反抗暴力與奴役、崇尚平等與和諧、思想中充滿著矛盾的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形象映入眼球,握于手間,同時也印在心上。在交流中,既相互補充了資源,豐富了人物形象,又激發(fā)了學生進一步閱讀的欲望與興趣,更能體會文中的情、作者的情。
學習《鞋匠的兒子》,拓展、積累了林肯紀念館的墻壁上刻著的:“對任何人不懷惡意,對一切人寬大仁愛;堅持正義,因為上帝使我們懂得正義;讓我們繼續(xù)努力去完成我們正在從事的事業(yè);包扎我們國家的傷口。”林肯的名言:“我這個人走得慢,但從不后退?!睂W生特別喜歡這句名言。
最后一段的學習,簡單介紹了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的背景,還閱讀了《補充習題》上的小故事——《寬恕的力量》,完成了練習,對于林肯的人格魅力有了更豐富的了解,對林肯的了解有了更強烈的欲望。有的學生還主動閱讀了《湯姆叔叔的小屋》,找出書柜里的《林肯》翻閱。
閱讀凝練的名言、小故事等,本身是一種學習,一種對課內文本學習的提高、深化,這樣課內課外閱讀在學生情趣盎然中有機結合起來。
二、以課文為基點,逐步向外延展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本不是個終點。從語文教本入手,目的卻在閱讀種種的書?!?/p>
同樣是寫貓,學習了老舍筆下的《貓》,便推薦夏目漱石的《我是貓》、村上春樹的《名叫彼得的貓》,細細去感受不同的貓樣,去感悟不同的情感。
學了林海音的《竊讀記》,便推薦學生讀她的一篇文章《爸爸的花落了》,再推薦讀《冬陽、少年、駱駝隊》,再到引發(fā)孩子們讀她的文集《城南舊事》。
在學習課本內容前經常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介紹一些書中的人物、內容梗概或精彩片斷,激發(fā)學生“欲知詳情,請看原文”的欲望。例如在教《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教師提前幾周向學生介紹三國的形成、對峙、衰敗的歷史,還介紹了一些突出人物的特點,并且讓學生說出自己所知道的有關三國的故事,在班里營造出讀《三國演義》的氛圍,孩子們在讀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燦爛文化的藝術所在。
總之,經典名篇名著在精而不在多。老師和學生一個學期精讀幾本名著,邊讀、邊想、邊批注,養(yǎng)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三、以活動為載體,鞏固讀書效果
為了促進學生認真讀書,提高閱讀質量,利用班隊課舉行“故事會”,以分角色化裝表演的方式講故事,使活動趣味無窮?!凹炎餍蕾p會”,采取多種方式進行,或教師提供音像片欣賞,或師生配樂讀。這種音像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從佳作中獲得美的享受,從而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閱讀和寫作欲望。我們還開展“讀書心得會”與習作講評、閱讀教學相結合,這樣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并內化為自己的東西?!靶牡谩倍嗔?,“體會”深了,閱讀的能力也自然增強了,閱讀的興趣也隨之進一步強化。我們可以開展朗讀比賽,辦讀書剪貼報、手抄報,開展讀書會、講故事比賽、讀歌朗誦會,展示優(yōu)秀讀書筆記知識競賽等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能有效地檢查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熱情,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從而讓學生自覺進行課外閱讀。
莎士比亞曾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中沒有書籍,就好像是鳥兒沒有了翅膀。”因此,教師有理由讓學生走進生活,走進書籍,走進實踐,讓語言學習根植于生活這片沃土。這樣才能凸顯語文閱讀的絢麗多彩,才能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李明超.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17.
[2]李緬.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差異與小學語文差異教學[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7.
(編輯:張曉婧)